格律平仄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池塘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6年06月22号 23点 阅读 5287 评论7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池塘

 

 忽然下起了雨,近处刚好有一座水榭,我赶忙奔了进去。水榭距池塘边丈许,有栏廊与水边的防腐木步道相接。芒种、夏至间,雨水不少,天也多变。早上出来时还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上午却阴沉了下来。随着风起,一大片乌云拖着灰濛蒙的尾巴从东边飘来,刚闻着股水气,雨点就下来了。

 我坐在美女靠上,看着这濛濛的雨,打量着这口不小的池塘。雨很密集、急促 ,不时有雨丝飘在脸上和凭栏的手臂上。刚才遊览时闷热得走着出汗了,风雨一来,顿时清凉舒适,神清气爽。池塘约十来亩,被周边高大茂密的树木包围着,映得一泓池水碧绿碧绿的。水榭一侧的水中生长着一片莲,粉色的莲花立于葱茏的莲叶之间,开得正艳。雨丝无声的插入水面,激起无数的涟漪,不断交错、重叠、消匿,又不断重复,把平静如镜的池面搅得一片浮光潋滟,水雾朦胧。雨粒溅落在莲叶上,时而发出“哔哔啵啵” 和“沙沙沙沙”的声响,像奏出的一曲急促又悠缓的快慢板。水榭另一侧的水面上翻滚着浪花,一大群游弋的锦鲤在围着抢食。一个5岁来大的男孩在父母的陪同下,正不断地掰着一小块面包在投喂。下雨并未影响到他们这种欢快。

      池塘装点得很精致,处处都现出人为精心打造的痕迹。可以想象,这池塘也肯定是建园时人工挖出来的,就像北京的颐和园。任何东西年代久远了,就会有些历史的积淀,带有时光的沧桑味。这种经设计师打造的作品,在视觉上是赏心悦目的,有种阳春白雪的意味。正是因为变得似乎更高雅了,就明显与其它事物有了距离感,像一位成功人士一样,在他出人头地之后就变得不太好接近了。

 看着这池塘,自然想起老家门前的那口池塘。我的整个少年时期,一到夏秋季节,就经常在那池塘里泡着。昨夜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池塘里抓鱼。摸了好久,最后抓到一条大鱼,正要抱上岸边,突然间被它一挣扎,鱼身很滑溜,没抓牢跌回水里。梦也就惊醒了。好久没做梦了,或许这是思乡的缘故,或者是我与那口池塘有太多的交集,忘不了。现在看起来,还是老家那口池塘感觉亲切,虽然塘边杂草丛生,水体有些浑黄,但可以亲近,可以发生许多难忘的故事。不像这口池塘,只能观看,而且公园里的池塘大都相仿,过不了多久印象就会被混淆,很快也就忘记了。

 老家城区为象湖镇。古时镇区地形似象,池塘多而连片似湖,故谓象湖。这些池塘集中在城西郊的绵水和绵塘两村,这两村可能因为池塘多的缘故,地名都与水有关。老家处在绵塘辖区。两村的池塘集中连片,从绵水的北门街起,绵塘的下坊止,东高西低,口口相通,最终从下坊沙潭下流入绵江河。历史上这些池塘成为城区人们生活污水的净化器,雨水自然排泄的大通道。从连片池塘的两端与绵江河相近的地理态势看,估计这些池塘的位置曾是绵江河的古河道呢。沧海桑田,江河改道,这些池塘或许还是个见证者。

 池塘在解放前是私有财产,就象个人的田地、房屋和山林一样。后来就收归为集体所有,归生产队统一管理。每年春上会适时放进些草鱼,再夹杂一些鲢鱼、鳙鱼之类的鱼苗。草鱼须每日割草喂食,不像现在主要投喂的是颗粒饲料。链、鳙就不必多管,任其自长,有草鱼的地方其粪便发酵会生成许多微生物,这是它们的营养所在,池塘的水越肥厚,它们生长就越快。池塘内还有许多生物,比如鲤鱼、鲫鱼、葩子鱼、目公子鱼、鲶魚、甲鱼、黄鳝、泥鳅、虾、螃蠏、蚌、螺丝等等,当然也有泥蛇。它们都是自生繁衍。一般说来,下池塘摸螺丝、挖蚌、捉虾,或垂钓小鱼是没人会管你的,如果变相抓大鱼就不行了。

 菜场有不少螺丝、蚌和小虾干卖,是专门有人去池塘打捞上来而换些辛苦铜钱的。我经常看得见有人在烈日下头戴斗笠,全身浸在水中摸拾螺丝和蚌。如果好久没有食荤腥了,我也会下到池塘里摸上一些。

 门口池塘不深,最深处齐腰,塘中间也不像有些池塘锅底样,水满时会淹没人。我喜欢这口塘还有另外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虾多,而且是二、三寸长的青虾,有些外壳都呈青黛色了,两只钳臂粗壮带红黑色,那肯定是老虾了。夏季遇上沉闷天气,池塘里会出现“虾公作垇”的现象,一大早,大量的虾纷纷游至池塘边,木木的伏在岸边,很好捉。这大概是气压低水底缺氧的缘故,但奇怪的是隔壁那口池塘从未发生过。至今,对我是个未解的谜。

 这口池塘里也有许多蚌和螺丝,每次下去摸上一个上午就能整出大半桶。池底淤泥不厚,螺丝伏在泥面上,有时手一摸过去就能抓到四、五个,一般我会选大的,把小的丢回水里。蚌有大半嵌入泥里,手在水底触摸,很容易分辨,如碰上一个竖着的尖尖又园滑的东西,肯定就是蚌,手一挖就出来了,椭圆形,扁扁的,拳头般大小。

 到了冬季,有时会“干塘”,即把池塘里的水用水车车干。水车有个轱辘轴,轴两头装有四对踩脚的蹬子,人扶着轴架向后踏动蹬子,带动连接轴的装在水槽里的龙骨叶片上水。水就车到隔壁的池塘,选壮年人四人一班轮换踩,看池塘大小,一般都要踩上好几天。水车干后抓鱼,鱼大多拿到市场去卖,作为生产队副业收入。也有在年前干了塘给大家分上几斤鱼过年的。池塘干后,生产队便会组织大家挖挑塘泥,塘泥湿漉漉的带着浆,就倒在塘堪边和路边,让它自然硬干,待到能敲碎时,便运到田里做基肥。逢挖塘泥那会,四处都散发出一股泥腥气味,走路也要特别小心,路两边都是黑乎乎、软塌塌的塘泥,不注意就会踩上去,把鞋弄脏。池塘如挖过塘泥,第二年的蚌和螺丝就会少了许多,因为很多蚌和螺丝都被裹在塘泥里给挖走了。

 姜丝辣椒炒螺丝肉可是很下饭的菜,家乡夜市食摊里有炒“唆螺”的,很受年轻人喜欢。“唆”是吸的意思,“唆螺”是用咀直接吸出螺肉的方法食带壳螺丝的这种菜肴。螺丝炒之前必须在净水中养几天,放上些白唛叶助其吐出壳内汚物,毕竟它是在水底污泥里生长,壳中有泥沙,也不洁净。洗净后再用钳子把一个个螺丝尾端绞掉,利用气通的原理食时把肉从螺壳大头吸出。炒煮“唆螺”得放较多的姜、蒜和红辣椒除腥,炒后要加料酒、调料再煮,把味充分煮入至收汁,食时用手拿着吃,一盘下来,两手油腻腻的,全身辣得出汗,咀里丝丝吸气,大呼过瘾。螺丝有不少品种,大者有姆指盖大小,取出的肉头很壮实。小者比小指还细,那叫香螺,味道更好,只是取肉更费些功夫。蚌肉却很韧,做得不好嚼不烂,大人说那东西性凉,不可多吃。也许是以前吃得太多,至今我是不太喜欢食蚌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些池塘便开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私人建的房屋。那个时期仿佛是一阵风,人们疯狂地批地建房,地不够,把池塘也填了做房子,很快这些池塘就给这阵风刮跑了。象湖,这个以地形而冠的名字最终是找不出现实的出处了。这个出处只能留在历史的记载里,留在我们这辈人的心中了。池塘的消失,或许,这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不小心,也许,这是件会让后辈们感到遗憾的事。

 雨停了,天也放亮了。地湿漉漉的,满目的一大片葱绿更为青翠欲滴,显得更有张力。夏天本是个助长旺气的季节,在风雨的摧枯拉朽过后,显出了暂时的安谧,尤如冲锋前的休整。池塘也恢复了安静。荷花婷婷玉立;那些锦鲤在四处悠闲的游戈着。它们在等待着另一阵的疾风骤雨,在等待着下一批那些喜爱它们的孩童。

                         2016.6.22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格律平仄

我总是把世界看得很美好包括自己。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