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6年06月28号 13点 阅读 10452 评论10 点赞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守财奴的经济学
我有两个异姓兄弟,一个吕德庆,一个马全忠。大家交往了几十年,情同骨肉。
老吕三个孩子,一辈子苦挣苦熬,把三个孩子养大,成家立业,分家另过。大嫂去世后,就剩下老吕一个人,三个孩子一商量,叫爸爸每家过一个月,大家轮流赡养老父。
两男一女,三家平等。
那年老吕找到我,说,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还剩几个钱没处放,你看怎么处理?我对他说,三个孩子对你都不错,三一三剩一……老吕一句话没说。
我知道,没说话就是同意了。
过了几天老吕家的大媳妇来问我。西叔,你知道爷给了我们多少钱?我上哪知道?她说,五万块钱!五万块钱在老吕手里不算少了。听老大家的这口气,明显是嫌少。她说,西叔你可知道给老二家多少钱?肯定不止这些!
没过几天老吕家的二媳妇也找来了,说,就给我们五万块钱。钱呢?肯定都给大哥和妹妹了。
她妹妹嫁到邻村,几里路远,倒是没来说什么。不过她家的孩子来给他外公送东西的时候,却说,大舅二舅家真有钱,外公的钱都给他们了。
这些话我当然不会传给老吕的。不过老吕很快就知道了。他对我说,钱都给了他们,三家子对我都不如从前了。
前几年老马家也出了同样的事。
老马四个孩子,三男一女。马嫂生小四子的时候,得产后风死了。为了四个孩子,老马更难,又当爹又做娘,苦了一辈子。终于将四个孩子都拉扯成人,又帮他们成了家。
现在眼看着老吕家的教训,他手中的几个钱就不敢随便撒掉。他自定的土政策是到哪家吃饭,就出钱给哪家买菜。到底给多少买菜钱,谁家不知道谁家。虽也想打听,奈因老头口紧,谁也打听不出。
老马狡黠地对我笑笑说,其实一般多。都是你自己生的,还能偏谁向谁?大家都想着爸爸手中还有的钱,他老子就是抱着葫芦不开口,所以家家都不敢对他不好。
现在轮到我了。
老吕的三一三剩一的政策是我参与制定的,结果落下那么大的后遗症。老马的土政策是抱着葫芦不开口,孩子们每天抱着葫芦摇,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
老马却一颗心装到肚子里,稳坐钓鱼船,笃定得很。
我和老吕老马不同,我心里自有主张。
经济学原理认为,任意两个有相同收入的人,都能从收入的使用上得到相同的利益,或者说收入同样减少,他们就会得到同样的痛苦。
谚云:家有隔宿粮,做事心不慌。又云:铜钿腰里装,吃啥啥都香。
《三十六计》上说:宁伪作不知不为,静不露机。
为了以退求进,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有为。假痴不癫,老成持重。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不露机巧,一旦大事来临,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所有的人都一样,总有一天曲终人散,要老要死的。但是一天不死要吃饭,一天不死要穿衣。
我喜欢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的做派,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松手。虽有守财奴之嫌,那也比子孙满堂而流落街头强。
老娘舅中弃老欺老的故事不要太多了!
为防被人丢包袱,何惧且做守财奴。
皆言养儿能防老,切记自家莫糊涂。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