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舟1949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佛教瑰宝小布达拉宫——消夏避暑之旅之三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6年08月24号 22点 阅读 10739 评论15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佛教瑰宝小布达拉宫

——消夏避暑之旅之三

文字、摄影/一舟


    第三天,一听说是去游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陀宗乘之庙,对于我们没有去过西藏的人来说,似乎有一种兴奋与神秘交织之感。

    当我们来到一处颇具规模的建筑群时,极目远眺,蓝天、白云、红台,白台、还有那飘扬的五彩经幡,仿佛眼前就一座气势恢宏的西藏布达拉宫。

    据介绍,乾隆三十六年,为乾隆帝六十寿辰和皇太后八十寿辰之年,边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会集承德,举行盛大的庆寿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国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为了敬重各族信仰,团结各族人民,乾隆帝御旨仿照西藏布达拉宫建造了这座大型寺院。普陀宗乘之庙规模小于西藏布达拉宫,所以俗称小布达拉


颇具规模的小布达拉

    普陀宗乘之庙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其建筑布局在我国寺庙建筑中称得上独步天下。它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修建着40多座红台、白台和喇嘛塔平面布局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位于山坡,由山门、白台、碑亭等建筑组成;后部位于山巅,布置大红台和房堡。按特征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坊组成;第二部分是白台群,由若干大小白台组成;第三部分为主体建筑大红台。

小布达拉宫全景

    跟随导游来到一座藏式重台城楼,这就是被称之为山门”的寺庙大门。山门为砖石结构,两侧置石狮一对,前开三孔拱门,正中的拱门上面是乾隆帝御题的“普陀宗乘之庙”的石匾。里边供奉着三尊护法神从左至右依次为四面护法神、章古鲁蓬护法神、大黑天玛哈戛拉护法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的大门(亦称山门)

    穿过山门,是一座汉式碑亭。亭内置有三座高大的石碑,用满、汉、藏、蒙四种文字镌刻碑文,中间一座是《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了建庙的缘由,左右两侧分别《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记载了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和清政府优抚安置的史实,是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碑 亭

四种文字镌刻的石碑

 来到一座藏式白台的五塔门,门额为乾隆御题“广圆妙觉”。两尊石象立于门前,守护者大门。象在佛教中代表大乘教派,有普度众生之意。台上自西而东立有红、绿、黄、白、黑五色佛塔,对应构成宇宙的火、地、水、风、空五大元素,同时也代表着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塔身上装饰莲花、宝剑、摩尼珠、法轮、金刚杵,以表五佛五智。从塔门经过,表示将佛举过头顶,如“头触佛足”,向佛顶礼膜拜。


五塔门

 拾阶而上,是一座斗拱飞檐、流光溢彩的琉璃牌坊。其为三间四柱七楼式建筑,凸显皇家寺庙无以伦比的建筑风格。刻有乾隆御笔“普门应现”四字,后面题为“莲界庄严”。它既是前部与中部的分界线,又是当年一条等级森严的界线。根据普陀宗乘之庙下马碑碑文记载:“嗣后凡蒙古扎萨克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喇嘛等,准其登红台礼拜,其余有官职者,许在琉璃牌坊瞻仰。余概不准入庙门。”


琉璃牌坊

 接近山顶处,一片苍松翠柏的后面,一座仿西藏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大红台拔地而起,十分惹眼。据介绍,其建筑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通高43米,底部白色座基高为18米,上部红台高为25米。红台南面正中嵌饰6个工艺精湛、色彩艳丽的琉璃佛龛,供奉6尊无量寿佛,代表乾隆皇帝60诞辰;上部女儿墙东南西三面饰有89个供有无量寿佛的黄琉璃佛龛,寓意皇太后80寿辰。6加89为95,隐含九五至尊,君权神授,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


仿西藏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大红台

    白色的基座共计有104级台阶,据说每登上一级,可以减少人的一种苦难。导游介绍,在人的一生中共有108种苦难,除了“生、老、病、死”四种不能左右外,其余的104种都可以通过这104级台阶来免除。为一睹大红台的风采,我也不甘示弱,一口气登上台阶


白色的基座台阶顶上的大红台

    大红台内部呈“回”字形三层楼阁,每层东南西北方向各有11间。东群楼为“庋经之阁”,用来收藏经文;南群楼为“秘密胜境”,是传授密法的道场;西群楼为“大乘妙峰”,为佛所居住的圣地;北群楼为“极乐世界”,意指阿弥陀佛所住的圣地。四面匾额均为乾隆皇帝御笔亲题。

“回”字形三层楼阁的群楼

    “万法归一”殿位于群楼中央,显示出了藏传佛教的崇高地位,既有四面朝圣之意,又寄寓了皇权的中心地位。这里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万法归一”殿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四周有回廊。殿顶覆盖鎏金鱼鳞铜瓦,加上鎏金脊兽和惊雀铃,共耗费黄金一万四千多两,显得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大殿的装饰、佛像和摆设等,凸显了祝寿场面的喜庆、祥和、隆重。其建筑艺术水平在当时可谓独占鳌头。



笔者以“万法归一”殿为背景留影


气势非凡的“万法归一”殿

    从小布达拉宫出来,我们乘坐接驳的电瓶车,来到相邻的一座前汉后藏的汉藏合璧的庙宇——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是乾隆皇帝为迎接六世班禅巴丹益西前来避暑山庄为其祝贺70岁寿辰而建“须弥福寿”之意为,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由于建庙是为了接待六世班禅,所以又俗称“班禅行宫”。此庙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平面布局,与小布达拉宫比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须弥福寿之庙全景

 跨过一座五孔石桥,此庙的大门亦称作山门。山门三券门重台起殿辟三个拱口,上建门楼,悬挂着乾隆御书"须弥福寿"匾额门前左右分石狮一对,内供财宝天王像

须弥福寿之庙大门(亦称山门)

 进山门左右各立幢杆一对,一座风格相似的碑亭矗立。此亭四面墙壁开有拱门,上有乾隆御笔题额“智光普照”,意为佛的智慧之光普照世界。内置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御制的《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石碑通高8米,宽2.5米,碑文用满、藏、汉、蒙四种文字镌刻,记载的是修建这座庙宇的起因和意义。这座石碑的突出特点,碑座是一只龙头龟身的“赑屃”下部基石刻有波涛纹样,四角还有鱼、虾、蟹、龟等动物装饰。“赑屃”性情憨厚喜好文字,又善于负重,是吉祥长寿的象征。石碑与整个寺庙的福寿主旨十分协调,也标志着这座寺庙等级高贵。


碑 亭


龙头龟身的“赑屃”驮着石碑

 碑亭以北,地势渐高,眼前又是一座风格相近汉式琉璃牌坊正中嵌白石木匾额,用满、汉、藏、蒙四种字镌刻乾隆御笔“总持佛境”,意思是“佛居住的胜境统领天下万法”。整个牌坊用黄、绿琉璃和青石构成,造型独特华贵典雅。据《普陀宗乘碑》记载,“以后,凡蒙古、扎萨克等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准登红台礼拜。其余官职者,许在牌坊前瞻仰,余者不准入庙门。其入庙门者,不得由中路行,俱令其左右掖门,以昭虔敬”。


琉璃牌坊

 经过琉璃牌楼,就是气势恢宏的大红台。大红台是吉祥、高贵、权力的象征,它班禅六世在此居住时讲经的地方,为须弥福寿之庙主体建筑。大红台正面开三层窗,每层十三扇,唯下层中间有门则每边各六扇。窗楣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门头,有着强烈的汉民族建筑风格。大红台顶部平坦,四角各建有庑殿顶式小殿一座,琉璃瓦顶,脊上吻兽,南面两殿用孔雀,北面两殿用鹿。


气势恢宏的大红台

 大红台由三层群楼围绕着三层贯通的妙高庄严殿。此主殿金碧辉煌,采用铜鎏金鱼鳞瓦覆顶,使用头等金叶万余两。殿顶铸有8条鎏金铜龙,势若腾飞,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大有跨空欲跃之势。檐下高悬乾隆御“妙高庄严”云龙陡匾。殿内一层正中供宗喀巴塑像,稍北供释迦牟尼;二层释迦牟尼及其两大弟子;三层是乾隆祈求长寿的转塔。殿与群楼形成全封闭格局,气氛肃穆,神秘莫测。伫立内院,一种幽静庄重的宗教感油然而生。


大红台群楼


笔者以妙高庄严殿为背景留影


正面的妙高庄严殿


金碧辉煌的妙高庄严殿

 在后山坡,有一座八角形的塔巍然耸立,它就是为六世班禅朝见乾隆皇帝而建的琉璃万寿塔。此塔顶覆黄琉璃瓦塔身上雕刻有精美的佛像高七层,每层塔檐的八个角上都挂有塔铃建于方形白台之上,下部是白台雕砌,底层有广阔的大廊。据说,当年喇嘛每天念完经都要绕此塔一周,认为这样就能长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前往观瞻这祥瑞之地,留下了许些遗憾!


巍然耸立的琉璃万寿塔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一舟1949

甘愿一舟小 摆渡人间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