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平仄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山那边的光景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6年11月25号 18点 阅读 4148 评论6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山那边的光景


 

  我出生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县城里。据说,县城这方盆地还是在洪荒时期曾经有过类似火山爆发的地陷天崩而形成的。他们还神乎其说,通向地底的那个口子就是那碧波荡漾的绿草湖哩!可是,有谁信呢?那个久远的故事,久远得已无法追溯,那个久远要比二千多年前这里开始有人烟的时候还不知道要久远多久呢!不过,“开门见山”倒是实实在在不可否认的事实,这就注定了这里的人们与山无法割舍,注定了他们这辈子要在一片逶迤的群山中蝺蝺独行,要带着与山的情感直至终老。


  造物主把我们从娘肚子里幻化成了像父母一样的人,并且,又把那种依附在血肉里面的七情六欲像用粽叶裹粽子一样,不仅裹捆得严实,而且把那股清香也深深地渗透到了里头,成为有了灵魂和有思想的人。因为山的缘故,山的坎坷,山的束缚,山的阻隔,那种情欲的升起充满着永不休止的渴望,于是,山那边的光景永远在诱惑着贪婪的心。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上山砍柴,每趟都要来回走上十多里的山路。望山跑死马,当几十上百斤重的柴草担子压在肩上,一步一蹬或一步一挺的上坡或下坎累得气喘吁吁、腿足打抖时,想得最多的是快点走完这该死的山路,快点回到家中卸下这压得两肩麻辣生痛的担子,或者明天、后天,以至以后的日子快些结束和永远终结这苦疫般的劳作。上山下乡插队时那些年头,窝在深山旮旯,当行走在崇山峻岭沐风栉雨或夜深人静难以入眠时,想的最多的自然是何时能走出大山去寻找山那边的光景。


  离开故乡后,尽管一直生活在远离大山的一马平川的城市里,却并没有因此与大山道别,相反,在过去的时光中结识了更多的山。其中有许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南方的和北方的;国内的和国外的;低海拔的和高海拔的;平和的和峻险的。在跋涉和攀登的过程中,仍然有着先前那种攀爬过程的艰难体验和渴望登顶和跨越的欲望,或者有着尚末见着山那边光景的失望和遗憾。每当行走在这些山谷之间,我就会想起故乡的山路;想起那些曾经在大山里与山路周旋的故事;想起那些“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壮怀情境,那是能生发出一种没有什么山不能踩于足下的高远豪迈气概。


  记得登过一座海拔100多米的石头山,这山像天外的飞来之石突兀地耸立在平缓的市井中。拾级而上,山顶有一座小庙,庙门一付对联,上书:“禅从云间出,意自海中来。”山下,芸芸众生形如蚁蝼,在繁杂、雍塞的小巷穿行,带着生计的匆忙,露出丝丝浮躁。山上,风清气净,日照月明。瞩目远眺,白云高远,碧海浩瀚,海天一色,四野空灵。置身其中,大有忘乎所有心境澄明之感。此时,虽然愚钝的我不像一些慧根十足的悟道者能从中悟出奥秘的禅意,但山上山下,区区百米之遥,的确宛如有两重天地,现两种境界。登临此山,起码可以体味出小庙撰出此联的用意所在,帮助触动游人香客进入对联蕴含的意境中去。山虽然没有那些名山气吞山河般的雄宏峻秀,但它在我心目中却同样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想,这大概是那付对联的缘故,它巧妙的引人入胜,让游人各得其所,各有所获吧!


  有一次陪着一位朋友游览三清山。抑或山的陡峭使他游兴顿消;或许此兄在京身居高位后荒于健体而显得力不从心。别看他个儿像头牛,那是虚胖,从半山腰宿店起始登山,行不足百来米便累得气喘吁吁,汗珠渗渗。便与我说:“我们还是不上去吧,拍几张照片留个影就行了。”身后有两位轿夫始终跟随着我们,我猜想这些长年累月在此以抬轿为营生的年轻人早就看准我们不是登山的老手,跟着说不准能赚得一把银子呢!但这位老兄始终不肯让人抬着,只得作罢。其实,当时我也有些累生怯意,也是不忍看着他人辛苦地抬着自已,只是出于礼貌,在朋友面前没表露而已。三清山很美,“东险西奇、南绝北秀、中挺巍峨。”的确兼熔天下名山之秀为一炉,具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衔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黄山之奇松”的特色。这还是日后一直不甘上次的半途而返,遂同家人再次登临后对此山的最后感觉。说起此事,也真替那位京城的朋友遗憾,实际上,那次上山只要再走上一小段,山路就平坦许多了,当时是被第一个“下马威”镇住了。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其实只要咬咬牙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面,前面的光景就别有洞天。“功亏一篑”与“锲而不舍”,也就是其中的道理。


  玉龙雪山是云南境内的一处胜景,丽江古城内的溪流里流淌的就是那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我在山下小书店购得一本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本小说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一个人间乐土的意境,创造了“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在世俗的眼里,香格里拉只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由神人统治、主宰的王国,在那里,雪山环绕,中间有座大城,城内有王宫、果园、佛教徒参省修法的坛寺,所有香格里拉的城民却具有一种觉醒的心境。一直以来成为人们一直梦想追寻和朝圣的理想国度。纳西族里的神话视玉龙雪山为玉龙第三国,那么,这个传说中的第三国又是否与另一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契合呢?


  登上海拔4500米的观景点,玉龙雪山近在咫尺,原一直远远眺望的冰雪世界,竟近距离地显现在我的面前。阳光下,冰雪晶莹,发出一片耀眼的银光,有些刺目。面前的雪山,变得巍峨雄壮。这终年不化的冰雪给这片嶙峋起伏的峰峦披上了一身坚硬的盔甲,像一群并列的白色守护神,屹立在蓝天下,巨大,威严,神圣。冰川从山谷流出又凝固了,那些被挤压出来的无数褶皱,像是从山门下来的层层叠叠的阶梯,展伸到我面前。那散发出的丝丝冷冽,激灵着我因高海拔引起的胸闷昏沉的不适感,身心变得无比清爽和振奋。据说,这里是传说中王国的入口之处,仿佛我走到了玉龙第三国或香格里拉的门前。这时,我恍然明白,人们为什么会去寻找香格里拉,那些佛教徒为什么会热衷到圣山、圣湖去转场,去顶礼膜拜。这些行为,是对世俗的不满足,他们在追寻一种游离世俗之外精神上的依托。


  这辈子过去的日子,先前,就这样在山间的小路上不停地挪动着自已的双腿,并且不停地渴望见到山那边光景的时光中渐渐长大。在这种十分矛盾又呈园周运动的挪动和渴望中,山的沉稳和坚韧的秉性,自然而然地影响和铸就我们的品格,成就了山里人独特的个性。随后这种品性就像影子一般紧随我们,从不曾分开。以至于即使在今后的日子里远离了大山,那原本被诅咒过的苦难和曾经因为一成不变生成的怨恨又变得令人怀念了。当然,这种怀念是基于大山给予的历练,基于在人生中的某种成功或遭遇某种失意又奋起后感激大山给予过的精神上的磨砺。尔后,因为这种怀念,便会不排斥或主动地跋涉各式各样的山了,并且带着悟性,带着某种思想去领略。人也随之渐渐成熟。这种登山的感悟如同一种精神反映在琐碎的生活、工作中;反映在个人为人处事的社会活动中。这样,也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形成了一个思想生成和进化的阶段轨迹,成就了人生的一种表现形态。


  时至今日,我仍会不失时机的去爬山,仍会固执地去渴望见到山那边的光景,包括带着一种思想,一种渴望升华的思想去觐见山那边的光景。尽管有些辛苦,甚至有时会有些力不从心。

                              2016.10.16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格律平仄

我总是把世界看得很美好包括自己。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