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袭人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浓浓的年味(散文)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7年01月26号 06点 阅读 7838 评论11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有人说,幸福其实是人的主观感受。它与物质的丰裕短缺既有联系,却又不是一回事,两者并不构成正比例关系。老年人生活阅历丰富,经历社会由贫而富的嬗变,对此有着深切的感悟。现在市场上应有尽有,商品丰富,但老年朋友则常常在一起回味着过去那浓浓的年味。

  ……那时的过年,几乎是幸福的同义语。它由一个个期盼,一串串细节,一系列的参与,渐次搅合发酵酿成。每年冬至、元旦过后,几回寒潮荡涤,大地清瘦了许多,让人益发觉得离过年越来越近了。大伙儿凑在一起,总会谈论起怎样置办年货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话题。那时候的人们,省吃俭用买上一套新衣服,断断是舍不得拿出来穿的,一定得放到大年初一始得履新。人们跑市场,用竹编的杭州篮,提回一篮篮长生果和香瓜子。于是,家家厨房里响起了铜铲铁锅碰撞的“铿锵”脆响。飘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但大人是决不会去吃的。它们被装到洋铁罐里,过年时好拿它招待客人;能够破例尝它几颗的只能是他们疼爱的小孩儿。

寒风里,有几条风干的鱼儿被悬吊在屋檐下,有几大块腌制的猪肉被钩挂在晾衣杆上,有几只宰杀的鸡鸭被放置在厨房北墙的窗户底下……这一些,构成了一道道诱人的过年风景线。

   过年了,不弄点糕,不吃上几顿汤圆,怎么也不像回事。于是,艰辛的活计又开始了。想办法弄点上好的糯米,淘得干净,浸上一夜。与有石臼石杵的人家联系、预约、排个号。见缝插针,动员家里的壮劳力,说干就干,起早贪黑。抹抹汗,捶捶腰;筛粉,筛粉,再筛粉……直至大功告成。背上一口袋糯米粉,星夜赶回家中报喜。

   不必去翻动日历,只消去小街上闻闻越来越浓烈的走油肉的香味,或是看看有些人家天井里“咕噜咕噜”冒热气的蒸糕大竹笼,就可估摸出新春佳节就在眼前。待小街上行人步履匆匆,人踪稀少时,你大可断定这准是大年三十之夜。这时候,家家户户在吃团圆饭,欢欢喜喜围坐在“圆台面”前,心满意足地喝着煨热老黄酒,吃着平时很少见的食品,说些喜庆吉利的陈年老话,天南地北地扯上一些时辰。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们,既饱了口福,又拿到了压岁钱,还能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听大人们讲远年的、远方的趣闻逸事。那时候,没有电话电视,更没有互联网,很少人家有个收音机,报刊书籍也很少,因此听大人讲故事成了小孩们主要的知识来源。

    吃罢年夜饭,小孩们也随着大人忙开了。帮着洗衣服,擦窗户,拖地板;这一天一定会搞得很晚,一直要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才去睡觉。因为按照习俗,年老爷是不许人们把脏东西带到新年里去的。

   半夜里迷迷糊糊地睡去。大年初一的爆竹声又把人们从睡梦中炸醒。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儿。望望窗外,地上好似铺上了一层红地毯。人们穿上了新衣新裤新鞋子,见了面都礼貌地打着招呼;“恭喜发财,”“恭喜发财,”这样的祝福声不绝于耳。

  数十年过去了,这浓浓的年味仍然历历呈现在眼前。它只属于老年一族。这其中幸福甘醇的滋味,是如今那些天天有鱼有肉吃,时时有新衣服更换,隔三差五就能上饭馆美食一顿,即便是吃年夜饭也能享受“超市型”、“快餐式”服务的青年人所难以品尝到的。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