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三过苏堤——江山多娇(八)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7年03月17号 13点 阅读 3127 评论4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八、三 过 苏 堤

      苏堤,是北宋诗人苏轼任杭州太守时修筑的贯通西湖南北的长堤。堤把西湖截成里湖和外湖,有六座石拱桥将里、外湖水连通,堤上建有九个亭子,堤两旁广植绿柳垂杨。这样,苏堤便成了西湖一个耀眼的景点。


     1980年7月,我出差路经杭州,慕名游西湖,第一次过苏堤。那时,我衣袋拮据,不敢轻易花钱,一路步行问路,好不容易找到西湖,脚都走累了,当我走在悠长悠长的苏堤时,似乎走了一段非常漫长的路程,把我游湖的兴致全扫尽。然而心底里倒佩服这位为民办实事的东坡太守,900年前能修这样一条长堤,真不简单!心想,人生在世,为官一任,就应该为民办几件实事、好事。

     90年秋,我和几位同事赴华东地区考察学习,来到杭州再次过苏堤。众人以为我“老马识途”理应作“导游”。然而,仅凭“一次”的经验,免不了还是走了许多弯路,当到达苏堤时,突然风雨大作,湖水拍岸,湖面跳跃如箭的雨线,远山隐没在白茫茫的云雾中。幸好带有雨伞,大家卷起裤脚,顶着秋雨前行,不用多久时间就快步走过了苏堤。这时雨也停了,雨过天青,艳阳高照,我们收了雨伞,露出胜利者的欢笑。这时,也仅仅在这时,我方见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神奇景色。此情此景,我想起了苏轼的《定风波》写冒雨出游的情形:“……莫听穿林打雨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川烟雨任平生。……”,今天我们风雨过苏堤与诗人当年雨中出游的情形何等相似。诗人不畏险恶、敢于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让我悟到了:人生路上不免会有风雨险阻,但敢迎难而上,峰回路转之后便是坦途,便出美景!


      99年9月,退休后我偕老伴专程去游西湖,第三次过苏堤。为了玩得自由轻松,我们拒绝一切旅行团的“引诱”,一到杭州便自行去西湖。我们从住地乘坐公车,下车步行至西湖,浏览了湖边公园,观赏了“柳浪问莺”,然后乘游船到湖心亭,过小瀛洲,细细品赏“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才踏上苏堤参观“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这位才华横溢但又坎坷悲苦和充满人性人情、旷达乐观的古代诗人,他的诗篇曾多少回让我心情激荡!一首“大江东去”曾激励过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一曲“但愿人长久”曾给我心灵的慰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多少次给我哲理的启迪,而“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又多少次催我敏于思考勤于写作……走出纪念馆,我漫步苏堤,似乎不仅仅是欣赏两岸绮丽的风光,更多是品味诗人苏轼,体味人生。


    

      快到堤的尽头时,又突然下起大雨来,也许早有准备,我不慌不忙撑起雨伞,老伴挽着我的臂膀相依风雨同行。我回首看看已走过的悠长悠长的苏堤,回味着诗人“莫听穿林打雨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诗句,我坦然漫步。不久,雨停了,斜阳映红了湖面,我牵着老伴的手悠然慢行,继续赏览斜阳映照下莲叶田田、藕香阵阵的“曲院风荷”,还有那即将降临的越夜越美丽的“平湖秋月”…… 

      苏堤美呵,给了我无尽的情思!                  

                     ( 2000,8,)

                                                         注:本节图片来自网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