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驹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故乡情缘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7年03月22号 16点 阅读 9209 评论19 点赞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故乡情缘

 

 

  最近到苏州木渎老家办事,在古镇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出了旅店沿着香溪河在山塘街上转悠。经过多年修缮,这里小桥流水、绿荫绵延、深宅大院、古迹处处,可谓:“门后青山门外水,人家都在绿荫中”。

 

  我边走边想,儿时的山塘,是一条清寂幽静的老街,百年榆树一路耸立而去,从“鹭飞桥”直到灵岩山麓的“垂荫亭”,绿荫苍翠、延绵数里。听老人讲:“当年美女西施每天都在山塘河畔洗妆,日久留脂末退,满河生香,故名香溪。”

 

  一路走来,羨园(即严家花园)、明月寺、虹饮山房、古松园等景点一一而过,这里我已来过无数次,直到木渎古镇老街“邾巷桥”畔才作停留。

 

  看起来这里没有太多変化,原有的两座桥历劫幸存几经重修,依然健在。一座叫“邾巷桥”,一座叫“斜桥”,两桥一横一坚,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称“双桥”。从太湖来的胥江水,与光福镇来的香溪水,二水在斜桥下汇合,一缓一急,一清一浊呈现分水奇观,这就形成木渎古镇十景之一的“斜桥分水”。

 

  走过“邾巷桥”就是邾巷弄,小巷深深,风情浓郁。巷内民宅大多为清末、民国时期所建。我就出生在这条小巷里。当年曾袓父是徽啇,看中木渎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在这里经商置地造房,並生息繁衍。此后,父亲患病英年早逝,11岁的我与弟妹隨母亲来上海定居至今。每当说起木渎老家,总是情有独衷,心有所爱。每年我都要回木渎祖坟扫墓,到老宅去看看,到儿时常玩的地方去走走,回味童年的时光,感受故土之情缘。

 

  这次又回到童年生活的地方,我独自在“邾巷桥”头排徊,漫步香溪河畔,凝视“斜桥分水”之旧景。沉思中的我不由想起王维的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处飘来船歌声声:“常留在我眼帘的,总是(那)吴山野花,常留在我舌尖的,总是(那)碧螺春茶。江南细雨绵绵下,淋湿了粉墙黛瓦,吴侬软语轻轻话,传遍了枕河人家。记得那年初见她,溪畔小草刚发芽,山坡梅林已开花,姑娘豆蔻好年华。那小桥流水的小镇啊,她文静又优雅,吴中湖光山色美如画。”字里行间,无不唤起每一个木渎人眷恋故乡之情。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已从黑发变白发,但无法摆脱我对故乡的情缘和爱恋。“我愿在吴中的山水间看朝霞、看晚霞,直到满头的青丝都成了根根白发。听一听翻滚的浪花,看一看堆积的层沙,一片白帆几点暮鸦,渡过了多少个春夏。是啊!吴中湖光山色美如画。”

 

 

 

 

出了旅馆来到羨园(即严家花园)景点

 

 

途经山塘街上的羨园、明月寺、虹饮山房、古松园等景点

 

 

御码头

 

 

香溪河

 

 

西施桥

 

 

 

 

 

走过开来茶館进入古镇老街

  

 

   

 

古镇老桥邾巷桥

 

 

 

木渎古镇十景之一“斜桥分水”,邾巷桥旁有清朝著名的政论家冯桂芬宅子即榜眼府

 

 

斜桥

 

 

 

儿时的我常有这里游玩

 

 

 

 

 

 

 

儿时的我常有这里游玩

 

 

 

 

河畔掠影

 

 

 

 

 

 

 

 

 

木渎菜场

 

 

每年我都来这里买芡实米(鸡头米)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元驹

写好每一篇博文,传好每一张照片。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