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锅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曾带给我无数温暖和欢乐的老家具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3年08月25号 10点 阅读 3248 评论56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冬天每每开空调取暖时,我就想起小时候老母亲为我准备的脚炉、手炉与烫婆子。那年头,没有电热油汀,没有取暖器,更没有空调而言,所以,简便实用的脚炉、手炉与烫婆子就十分普遍。

  脚炉与手炉,名称不同,使用的对象分手与脚有区别。其它如制造热量的方法是一样的。上面的口敞得很大,口的两侧铆着“耳朵”,安上一个提手,便于携带。脚炉口上面有个盖子。盖子上密布着许多黄豆大小的孔洞。使用的时候,先在脚炉里面垫上一层木屑做“底料”,然后从灶肚里拿一些没有冷却的灰烬放在木屑上。因为这样做,热度持续时间比较长。灰烬在脚炉里并没有熄灭,以它们的余热还能使下面的“底料”慢慢地燃。然后就将盖子盖上。由于黄铜的传热好,炉里的热气有的就由炉壁散发开来,有的就从炉盖的孔眼里透出来,这时无论是焐手,还是焐脚,都是热乎乎的。当年老母亲高兴时,往脚炉丢进几粒蚕豆或花生什么的,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听到“叭”的一声炸开了花,我就抢着吃,总觉得很香、很有趣的呀!

 

  

 

  汤婆子是用铜制成的扁形瓶。这小小的取暖用品曾经被许多大诗人歌颂过。江西诗派祖师黄庭坚《戏咏暖足瓶》诗:“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元末明初文学家瞿佑《汤婆》诗:“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

  汤婆子是我们老小孩非常熟悉的取暖用品。它和现用的热水袋的功能大同小异。我小时候冬天睡觉,总先摸摸被窝里有否汤婆子,老母亲帮我放好了吗?但汤婆子只靠灌进热开水散热,取暖时间偏短。我常常遇到那尴尬境况,入睡后不注意,到天亮摸摸它,已低于体温了,处暖对象便就倒置了。另外,汤婆子还会闹出笑话。那螺帽盖外一公分与汤婆子的接缝处,经常会因焊锡受热熔化而裂缝漏水。焊好又漏,漏了又焊。早晨醒来,裤头湿了,还不敢大声说,怕是自己做梦尿尿的。

  要微火烧热煮烂佳肴,现在大多数改用电暖锅操作。而以前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人多,老母亲就拿出铜暖锅或砂暖锅来派用场。我本帖中收藏的就是铜暖锅。您看那形状:圆形,上大下小,上为锅身,下为锅膛。锅的中间,竖起一个上小下大的圆桶状的烟道。烟道与锅膛直通,并通到底座上,向外开一个半圆形的口子,可以用来掏灰,更重要的是通风。锅膛内,安有炉齿,上放炭火。因锅膛内通风,炭火会越烧越旺。暖锅子烧的是木炭。不少邻居从市场上买,我母亲总是“本家造”。将木柴放进灶肚里烧到发红,急急拿出放进冷水里,只听见“哧——”的一声,走掉一股烟雾水气,木炭就成了,然后放进一个坛子里备用。以后要用暖锅热菜,就将木炭放入锅膛的炉齿架上点燃,不大一会,就将暖锅内的菜肴和汤汁烧热煮熟了,并能在稍长时间保持一定温度。如果嫌温度过高或者不用了,当年做裁缝的老母亲习惯就地取材,用浆糊将《申报》纸粘上锅膛外口,里面上下左右都不流通空气了,锅火也就灭了。

 

   

  脚炉、手炉、烫婆子与暖锅等是当年最普遍、最常用的取暖、加热用具。它们曾带给我无数的温暖和欢乐。我几十年来搬家五次都没有舍得扔掉它。每逢空闲时间拿出来看看,总给我带来童年那甜味的回忆。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容锅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2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容锅

在快乐夕阳下 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