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丁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学习文化名人身上的道德修养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5年08月27号 22点 阅读 575 评论1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最近, <中国和谐之声>杂志副总编张维章先生参与”中国道德.....”当他了解我俩退休之后,实现了一项釆访文化名人, 宣传文化名人的道德修养与德艺双馨的成果, 他要求我俩在这件事上说一说来龙去脉.

 

我俩原是上海职工,1966年为贯彻党和政府三线建设的号召,双双支援四川内地。

一晃,在四川工作了二十多年,1993年相继退休。退休以后都得离开工作岗位。 因长期操劳惯了。一时无所事事感觉很不习惯。风清月明之间,咱老俩口促膝谈心,规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

看看别的同事退休以后,有的照顾儿子在家“买、汰、烧”抱抱孙儿辈,有的钓鱼、养花,享受着清闲的日子;有的白天几圈麻将,夜里 二两白酒,说是苦度余生,壮年时代几多志向,说要推辆“老坦克”,去全国旅游的想法,都被岁月的煎熬和条件的限制无法如愿了。

面对人生衰老的自然规律,我俩心有不甘,年轻时代我俩曾经参加上海作家协会培训组和上海工人写作组,想当记者的梦想一直萦绕心间,何时能圆?现在退休了,有个自由身,时间有充分的保证,决不能把这美丽的梦想随着人生老去而消失,再不采取措施还待何时?

于是我俩想,世界这么大, 应当走出四川看看,光是出去旅游看看山川风光也没有意恩。这时有位好朋友是峨嵋电影厂的编剧杨应章先生,他对我们说:“今天的潮流,艺术家丶影视名人出效应,群从喜欢看名人轶闻,真能采访些名流,了解了解名人的成功道路很有意思。你俩能动动笔头,如能搞些特写,这就架起名人和大众的桥梁。”

当时,对文化名人的报道工作很単纯,<文汇报>著名编辑余之先生曾向我俩指点说:在好萊坞明星都有撰写明星经历与自传的经纪人,我国刚刚起步,你俩能釆访文化名人, 反映文化名人的从艺生涯,报道艺术家们是怎样刻苦努力取得成功,从而改变与转换自己人生的报道特别受欢迎。

这个主意不错,我俩准备了行李,特地购置了一架中档的国产相机。俩人作了初步分工,一人写初槁,一个拍照。 因为丁黎从年轻时就爱好摄影,靑年时代拜过摄影名家李泳霓先生为师,拍照的任务由她担当,写出后共同讨论修攺。

1993年的一个秋天,,我们先筹集旅费到故乡上海。那吋,上海的文艺市场相当活跃,影视明星、歌星、模特引起不少追星族的追捧,难道我们也这么狂吗?有一次在南京路上,看见整条马路被挤得水泄不通,电线杆上都爬满了人,都想看周润发的风采,想不到上海人真的都这么疯。有一次在虹桥路上看见成龙的车队,我俩追上去釆访拍照,差点儿连照相机被保安砸掉。                                          1

 

后来我们有幸采访了潘虹、陈冲丶姜文等,在《上海电影时报》、<中国电影报《上海文化报》上发表多篇文章。有一家出版社写信来约稿:“听说你们采访了许多影视明星,如果能多写她们一些绯闻,尤其是名人的隐私和私生活等,你们的作品可以收集后,第一版就出三万册。”

我们认为:采访文化名人的人品艺德是我们业余写作的追求,这个理想是崇高的。通过我们的宣传,许多艺术家受到尊重、体谅、理解。尽管年轻的明星身上也有一点不足,有架子、很自满,但越是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就越谦虚。我们不主张一味地写名人的缺点,也不会当狗仔队,专门去拍摄,胡乱撰写人家的私生活。

当时,社会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有人认为你们这种写作方式是”为他人作嫁衣,写得再好,也谈不上创作意义,是迎合时潮的一种应对而已.”针对这些说法,我们有自已的立场,采取正面报道文化名人的艺朮追求,探索他(她)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艰辛的工作中建立自已的德艺双馨的成果,应当是一种正能量,这样的釆访报道是有一定意义的,这就坚定了我们的信条:赞颂别人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美德。撰写文化名人的传记报道,我们绝不能为了发表文章或出书集而不讲道德。

二十年来,我们在采访名人过程中尝试到许多曲折、坎坷。原来把写作所得微弱的稿酬作为旅费、铺铁路。为了有个安定立身的住所,我们在上海先租借一间陋房,还摆粥摊,以解决生活的问题,最后在儿子的支持下,向友人借了些钱,在上海华漕镇购置了商品房,让自己按政策返回原籍上海,定居在华漕诸翟地区.       这些年来,我俩采访了巴金、曹禺、冰心、肖乾、 吴祖光和新凤霞、艾芜、沙汀、王蒙、余秋雨、魏明伦以及白杨、张瑞芳、秦怡、于篮丶谢芳丶潘虹、陈冲、斯琴高娃、周小燕、王昆、毛阿敏、韦唯、姜昆、姜文、陈佩斯、葛优、李保田、童祥苓、赵薇丶林心如丶乌伊琍等,以后又釆访了書画名家陈逸飞、丁绍光、吴冠中丶朱德群丶程十发丶石虎丶陈逸鸣等共约近300多名人。在《人民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大众电影》、《大众电视》、《人物》、《名人传记》、《知音》、《家庭》等报刊发表了报告文学、特写等三百余篇。

出版了一部专著是记叙联合国代表画家丁绍光先生的传记《心灵的微笑》外,在《20世纪艺苑沧桑人物》、《星际漫游》、《秘闻钩沉》的书籍中收有多篇作品。

二十年来,我们在采访名人时刻感受到:越是在国内外声誉卓著的文化名人身上,越存在崇高的情操与美德。像巴金、冰心、肖乾、吴祖光、谢晋、王洛宾丶周小燕等都有着闪闪发光的东西。强烈地感受着这些大师们的美德,就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明。

    我们无法在一篇短文章中说得透明,说得彻底,但他(她)们的内心世界是那么澄明。有那么几点闪光点,时刻扣击着我俩的心灵

一、兢兢业业,写作一生。巴老亲口对我俩说过:“只要人活着,脑可动,手不颤,我就不会放弃笔”这种把写作视为是“鉴可启人”,绝不作为个人的功名利禄,淡泊人生的精神,该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二、虚怀若谷、谦逊待人。尽管已经赢得崇高声誉的文学译作大家,在别人面前不摆架子,只承认自己是个普通的老人。像肖乾老人是我国参加釆访联合国成立的第一名记者,当他83岁的那年与他的老伴文洁若老师一起翻译了西方所谓百万字的’天书’<尤利西斯>.他俩以三年时间译成这部鸿著,在首发式上,他说自已是个翻译文章旳小老头.

三、讲真话,重事实,不说假话,不事虚伪,对人对事只有真诚的感情。“讲真话,重事实”,是他(她)们的座右铭与行为准则。

    四、不怕老、不服老、意志坚韧、乐观幽默。尽管历经坎坷,吃尽苦头,却不怨天尤人,王洛宾说自已历尽辛酸,,国民党把我关进监狱,说我是共产党,自已人把我关进监狱,说我是”反革命”, 这些苦难,像吃了许多黄连和醋,黄连能治病,醋有维生素,所以我八十多岁还能唱歌,抱着对国家、对人民问心无愧的爱的火花,过着完美的人生,谢晋导演认为:“一个人到了八十岁还有希望吗?我认为”人生八十自当搏”,这是多么闪光的精神。

    五、培育新人、提携新人,把文学艺术事业的接力棒继往开来,传承一代接一代。是这些艺术大师的共同心愿。

采访这些老作家、老艺术家,使我俩深深难忘,一见他们的面容和身影,一听他们的声音话语,砰动着我们的心灵,久久难忘。

    尽管近些年来艺术市场陷入金钱交易发生一些变化,文化意识有些从清纯,圣洁走向混浊、庸俗,名人生活被过分渲染,出现追捧抄作,产生了“狗仔浊流”,专门挖掘名人的绯闻、情变、隐私,使一些小报上充塞低级、庸俗的东西。

但我们觉得文化名人的追求和创新,主流是好的,特别是老作家、老艺术家们道德高尚,人品卓越,文明意识,始终给予我们强烈影响,不断呼唤我们积极向上,为拓展艺术事业的发展而积极努力。

我俩在釆访中发现的很多老艺术家身上的德艺双馨的故事,经常讲绐儿孙们听,要求他们积极冋上,努力做好工作,为此这些年来我们的家庭,被市、区、镇评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书香家庭、和美家庭。这使我们两个都年过八十的老人心中感受莫大的安慰,自感退休以后的生活愿望,走出一条釆访文化名人之路,具有一定意义的。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