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闲翁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写在水上的回忆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6年02月25号 13点 阅读 8323 评论16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为纪念六六届同学毕业50周年,上海市松江二中今年打算出版一本名为“生命中   不能忘却之重”的回忆文集。主编阿文兄来电与我谈起征稿的事。他提议我能否写写关于毕业后为何选择去北大荒的心路历程。


      阿文兄轻轻的一个建议,竟搅动了我心里面最柔软的那部分,夜不成寐。梦境中,黑土地,白桦林的过往,竟似一叶叶碎片,有连贯的,有无序的,纷至杳来。呵,我的北大荒。


      我们这代人是受苏联式教育而长大的,起码是我。

      从小爱看电影,尤其是苏联电影。印象比较深的有:“他们有祖国”,“阿廖沙锻炼性格”,“丘克和盖克的故事”,“少年鼓手的命运”,“教育的诗篇”,“短剑”,“天职”……影片里面的女孩身穿布拉吉,横搭攀黑皮鞋配一双短袜,人人都很漂亮;那些男孩穿白衬衣,西装短裤,个个都很聪明调皮。当时还有一个疑窦:为什么不少苏联孩子的脸上都会有雀斑呀?哈哈,孩提时的童真问号至今仍无答案。

      稍大些了,就经常跟随上班的母亲去上海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借书。那些大部头的苏联文学塞满了母亲的藤条拎包:除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海鸥”、“古丽雅的道路”、“普通一兵”等青少年读物以外,那些大人们看的名著“复活”、“白夜”、“走向新岸”、“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乡村女教师”、“暴风雨”、“钢与渣”等等,也不管看不看得懂,一古脑儿拎回了家。就这样,如饥似渴,似懂非懂;就这样,走进文学,走近苏联。

      尤其是前苏联女作家薇拉·凯特玲斯卡雅写的那本长篇小说【勇敢】,该书描写的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来自前苏联各地的男女共青团员们在黑龙江畔筚路蓝缕建设共青城的故事。读了后,对我的触动很大。

我虽然从小生长在南方,但特别喜欢像苏联那样的北方的冬天,喜欢大雪飞舞的季节。在我的心目中,似乎只有北方的雪才是洁白的,似乎只有在雪白的飘雪里才会产生洁白的故事。“复活”的场景不时出现在梦境里:暴风雪中,玛丝洛娃随着流放的队伍去西伯利亚,突然发现那个既恨又爱、改变了她命运的贵族子弟—聂赫留道夫也在那服苦役,玛丝洛娃那双漂亮忧郁的眼睛在拷问读者:罪过的心灵如何救赎?如何复活?

革命英雄主义情调和幼稚的小资产阶级浪漫的理想主义情调逐渐萌生。

向往多雪的冬天,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1968年7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高师长的女儿带队来松江二中招人。我当时是班级毕业分配小组的成员之一,毅然决然在全校第二个报名去北大荒。这一举动,当时在别人眼里似乎很“革命”,很“伟大”,其实不然。一则,当然是那深深的苏联情结以及在学校里长期所受到的革命理想主义教育促使我想去最艰苦的北大荒磨练自己;其实二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由于外公和母亲都因政历问题在受审查,在挨斗。天天在大字报、谩骂、白眼的生活环境中,我苦闷,想躲避。尽管我积极报名,但申请还是被拒绝了。经过软磨硬泡,最后总算遂了我的心愿。我就是在这样各种交错的综合因素下,乘上了北去的列车,一头撞进了不可知的大荒原……这是幼稚的革命浪漫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理想主义冲动的结果。


      1969年,兵团从原有的五个师抽调人员组建第六师,开垦荒芜人烟的三江平原。当年4月1日,我们松江二中去858农场11队的十九位同学中有6人被抽调去六师,我也在其中。三江平原可是与原先的老连队完全不一样,除了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下去的水泡子,密密的极富情意的白桦林,一惊动就会飞起一群野鸭子、水鸟留下一窝微温蛋蛋的草甸子,时不时会有马鹿、傻狍子奔跑的大荒原……以外,在我们到来之前,荒无人迹。于是,我们伐木支起帐篷,马架子;用几块草甸疙瘩架起锅子,舀起水泡子里游动着小虫虫的水烧煮,新的更艰苦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帐篷、草屋、砖房;馒头、碴子、白菜汤;和泥、脱坯、烧窑;伐木、电锯、盖房;排水、挖沟、割草;播种、收割、扛包;白桦林、小松鼠、各种鸟;水泡子、野鸭子、大水耗;马鹿、狍子、狼嚎叫;入团、入党、人欢笑;苦闷、想家、泡病号;想她、念他、无处聊……我们在靠近苏联很近的乌苏里江边开垦着万顷处女地。当时尽管两国关系非常紧张,但我和我的伙伴都清晰地知道,人民之间不应有仇恨。音乐也没有国界。于是,我们在白桦林里伐木,在柞树林里采榛子,常常偷偷地、轻轻地哼唱“青年团员之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山楂树”、“喀秋莎”、“小路”、“灯光”、“列宁山”、“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记得在哼唱“伏尔加船夫曲”时,脑海里时时会浮现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狭长的画幅展现了一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们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

      北大荒的劳动异常艰苦,我们不怕,因为有愿意吃苦的思想准备;但北大荒的业余生活实在枯燥,尤其是我们所在的新建六师。北大荒的季节似乎只有冬天,除了短暂的夏天以外,春天和秋天都很冷。收工回来,只要不开什么斗私批修会,忆苦思甜会,点评好人好事等,实在无聊得很。于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就在帐篷里,席棚里,泥屋里聊天,聊各自家乡的风情,聊各地小吃:北京的茯苓饼,蜜饯;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和城隍庙五香豆;天津的良乡栗子,大麻花;哈尔滨的灌肠,大列巴……我则和几位知己聊书。

      饥饿会让人浑身没有力气,书荒则使人思想苦闷。那时的我们正年轻,正处在亟需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已经发生了的和正在发生的一切。但,什么也没有。铺上只有那本100开的红宝书和摇曳的马灯。耳根里满是没完没了的嗡嗡说教,心烦,北大荒的冬天真冷!好在有几位北京青年偷偷从家里带来了一些“禁书”,我印象最深的有:“叶尔绍夫兄弟”,“一个德国间谍的供词”,“母亲”,“茹尔宾一家”,“金星英雄”,“走向新岸”,“乡村女教师”,以及由全国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等等。犹如在干涸的荒漠里突然发现了一汪清泉,如饥似渴,急不可耐,捧起就喝。在极小的范围内传阅,议论,感觉生活一下子充实了起来。尽管传阅的手法好似当年地下党贴标语,撒传单那样:偷偷地、悄悄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许放空枪,但风声还是传到了连队领导那里。于是,大会批,小会查,但兄弟姐妹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没有出现王连举和甫志高,也没有出现唯恐天下不乱的阿尔连采夫,更没有留下任何供词。我想,如果当年的那几本书还健在的话,应该存入知青博物馆,因为它们见证了一段历史,它们会无声地向参观者叙述在那冰冷的日子里,它们是如何陪伴知青们度过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在那不堪回首的荒诞年月,在祖国一望无际的北疆,四十几年前有几十万的男女知青用热身、热血、热汗和热泪同肆虐的冰雪搏斗,与无情的寒冷抗争。但这一切自然困难都算不了什么,最可怕的是极左思潮的阴影,它比冰雪更冷,冷到骨子里;它比寒风更冽,刺在心尖上。日益显现的青春躁动,又囿于不准谈情说爱的道道禁令,致使兵团的生活极其枯燥乏味。在一次繁重的劳动休息时,我们连队的一些男青年躺在麦秸堆上闲聊。有人说,现在领导不准男女青年谈恋爱,还说这是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是生活作风问题,既然这样,干脆都不要谈恋爱了,都不要结婚了,都做光棍算了。大家听了,嘻嘻哈哈,七嘴八舌,起哄闹笑。于是,“光棍委员会”就莫名其妙地、人为地被“诞生”了。这本是一个既无纲领、又无组织、更没有任何活动的无聊玩笑,却被人告发了。继而又被上纲上线扣上了“反动小团体”的帽子。团部接到连里汇报后,认为这是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于是派出了工作组。“为首分子”被隔离审查,大会批,小会斗;大面积地调查、取证、谈心、检查,整个连队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成员”们更是个个灰溜溜,抬不起头来。我也在其列。至今还记得那次副指导员找我谈话,炊事班长北京女知青故意走近我们谈话坐的那根伐下的树木旁,狠狠地看了我一眼,似乎在说:你呀你,真傻,干吗要开这样的玩笑,不是还有我吗?副指导员说了些什么,早就忘了;但她那哀怨的眼神却至今仍记忆犹新。后来,她成了我的初恋。

      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但在那些思想、身体尚未完全健全成熟的青年人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岁月无情,青春岂会无悔;世事如梦,往事并不如烟。

      纷繁的青年时代,是一代人的尊严和印记。悔与不悔且不去评说,而青春却是不容亵渎的。


      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在北大荒那个人生第一个驿站所发生过的事和人,虽会唏嘘不已,但仍是魂牵梦绕。

      从梦境中醒来,有股想重返北大荒看看的冲动,那是一种回家的感觉。看看昔日挖的那口井是否还在?闻闻连队土路两旁长满的那些不知名的花草的芳香;奔向食堂后面那片茂密多情的白桦林里去放声歌唱;再感受一下家家户户烟囱升腾缕缕炊烟的那般温馨……

      从梦境中醒来,很想去俄罗斯旅游。克里姆林宫、红场、阿尔巴特街还能否激发起当年的理想浪漫气息?伏尔加河边肯定已没有背纤的队伍,但会否从历史的天空飘来纤夫的号子?在当年令法西斯胆寒的英雄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高尔基城会邂逅胸前挂满勋章的老战士吗?晚上去漫步那窄窄的、铺着石子的、亮着幽幽路灯的不知名的小街……

      从梦境中醒来,脑海里充满了对前苏联的一片憧憬:在水云碧连的海上,飘着一叶白帆;在茵茵草原的深处,藏着一处农舍;在殿堂的圣女公墓,活着一群大师;在静静的街角路旁,聊着窃窃私语……

      从梦境中醒来,满目仍是黑土地和白桦林,于是,便有了想把它写出来的念想,于是便有了这篇黑白记忆。


      还是把它写在水上吧,让它随着人生的小溪,顺流飘去……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