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奶奶的哲学(一)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7年07月18号 09点 阅读 9070 评论5 点赞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奶奶的哲学(一)

(嘉敏)

    奶奶生于清末,缠过"三寸金莲";没上过学堂,斗大的字识不满一箩筐;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离开我们了。可她劳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些平凡举动、日常言语,至今想来充满哲学意味。

感 恩

    上个世纪从我懂事起至改革开放,农村里大部分人家是差不多"答答滴"地穷。因穷,隔壁人家相互之间借东借西是常事,比如铁搭锄头镰刀等农具,台子凳子竹匾筛子碗筷等用具,直至油盐酱醋米面之食物,尴尬时都要借,我们叫"移一移"。常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奶奶却告诉我,这是不够的;加上"谢谢",也是不够的。她差我去借东西,去还的时候,总是收作的清清楚楚。用过的铁搭锄头是不留泥屑的,镰刀是重新磨过的。油盐酱醋米面之类会比借来时的刻度略高些,奉上添加。特别是碗,借来是空的,还时必有物。或盛上刚收获的赤豆绿豆黄豆芝麻,或纳入刚煮熟的山芋芋艿。奶奶没讲什么道理,但我懂:接受了别人的好处,或者给人家添了麻烦,光用嘴道谢还不够,一定要用实物来奉还,感恩除了铭记还要有行动。

负 重

    如今常听人喊,活着真累。是的,从亿万富翁到平民百姓,活着哪有个不累的。最累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单位骨干,要你干这忙那;家庭户主,你要顾此顾彼。但不管如何,现在起码能温饱不愁。我们儿时,这基本需求都成问题。为此,每餐奶奶总是把锅里仅有的一点米饭盛在我们的碗里,而自己却以山芋南瓜麦头麦片充饥。一年忙到头,几无坐下来息息的时候。在那段困难时期,没让我们孙仨太多的饿着冻着。记得奶奶对我这个大孙子讲过这个场景:你看,叔叔伯伯肩上挑着的稻谷把扁担都压弯了,你看他吃力吗?当然!但脸上却是笑意甜甜的。为啥?因为他担的是收成啊!担子越重,说明收获越多啊!我顿悟:苦难和压力都是人生的财富呀。

自 适

    七二年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田里的农活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干。使牛犁耙想去试试,上船摇撸撑稿罱泥缠着上手,队里新买了手扶拖拉机也偷着一驾为快。看着人家驾轻就熟,自己上去就是"野腔腔",而且回到家累得浑身酸痛。第二天再干,这活还是"硬搅搅"。老农和熟手告诉我,你这是蛮力,要借力用巧劲,慢慢摸索门道。每每腰酸背痛回到家,奶奶用铜板沾着烧酒为我刮痧理气,烧开水泡脚,末了一句:不要看人挑担不吃力,自上肩胛嘴要歪。我理解:每一样看似简单的农活其实都是一项技能一门学问。做人与处事,要有理性自适的态度,既不能自以为是,指望一夜成功,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曝自弃,还要善于借力。即使小有成果,也不能得意忘形,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待续)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