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岁月我的博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永远是个兵”!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7年08月04号 14点 阅读 12754 评论18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永远是个兵 ”!    

 

                                                                    ----    献给“八·一”建军节(5)         

 

                           


 
                            作者: 闵行联谊会  马月昇     编辑:刘金岁月

 

         我是1961年夏季征兵时,从松江一中参军,先在江西鹰潭集结二千新兵,经高强度集训了三个月,新训后我被分配到位于福建前线的铁道兵十一师,师部从新兵中调集三十余名战士组成无线电集训队,半年后分配到师直及各团电台。我从师电台报务员、台长后又调入师政治部任秘书至副团职科长。

 

 

         不到长城非好汉。   作者登上了长城          摄于1975年             

 

         后我转业到闵行区,先后在区人民法院、街道党委、审计局党组、区人大内务司法委等岗位工作至2004年退休。在部队23年,地方20年,都是在平凡岁月中度过,无惊鸿显赫之举。

 

 

          作者和战友在一起   前右为作者    1980年在长沙湘江大桥畔

 

         回首人生,从军时曾投身唐山抗震救灾,参与引滦入津工程。作为一名老铁,还先后参与鹰厦铁路保障、修建江西向塘至乐安的铀矿基地专用线、内蒙古“三北”国防工程、襄樊至重庆的襄渝线中段安康段、北京至通辽的京通铁路承德段建设。岁月如梭,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印痕在我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在北京火车站  当时在北京部队服役  摄于1978年

 

          1962年6月4日的上午,我们师机关警卫排、通讯排、电台、测量排、文印室、小车排以及后勤保障部门一百余名战士集合在师部小礼堂,听取宣传科刘科长传达上级重要指示,刘科长是1944年参军新四军老同志,他一开始就以幽然的口气讲解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他说奉师领导指示,我向大家传达的既是坏消息,又是好消息,这两句话把我们这些年轻人吊足了胃口。要知道那时候的师领导几乎都是老红军,即使不是老红军也是“三八式”老八路,那师首长有何指示要刘科长传达呢?他说坏消息是蒋介石匪邦要返攻大陆,好消息是大家立功报国机会来了,此时所有与会人员脑子里都“嗡”的一下,反应强烈。于是刘科长站起来说盘踞在台湾的蒋匪邦趁大陆面临自然灾害,在美国的怂恿和支持下,妄图大举窜犯我东南沿海地区,我们驻军福州,更是首当其冲,麻痹不得,为粉碎他们的阴谋,福州军区5月底进入紧急战备,并说最近已有7个战备师、两个铁道兵团、两个舟桥团等共计约12万兵员及各类装备紧急增援福建前线,给鹰厦铁路造成了极大压力。

 

 

         作者在长沙铁道兵学院。 摄于1979年。      

 

          鹰厦铁路是开国上将王震司令员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率8个铁道兵师,在闽赣两省人民大力支持下,仅用22个月就建成急造军路,是国防大动脉,内部也称解放台湾之路。1962年夏季,适逢鹰厦铁路沿线暴雨或,塌方断道时而发生,列车通行能力明显下降,南昌、福州两个铁路局组织力量会同铁道兵抢修铁路,并将鹰厦线上客车全部停运,即使开通的十几对货车中,军列占90%左右,尤其是闽江铁路特大桥被洪水冲下的木排中断两次,累计长达数十天。

 

                   

 

             作者在认真看报学习  当时在陕西安康部队铁十一师  摄于1975年

       

           在紧急战备的日子里,我们电台报务员也经受住了考验,我当时刚从报训队毕业不久,属电台新手,但由于几部电台全员上岗,既联络北京铁道兵部,又联络所属四个团电台,做到准确,保密,不间断,任务繁重,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一天晚上半夜时分,为了等待北京兵部关于特大桥抢修方案的批复指示,师参谋长肖松林到电台值班室了解电报畅通情况,然后又到隔壁机要科看刚译出的电文。见参谋长亲临电台,我们台长半夜里找到通信科长家,通信科长也赶来了。当参谋长看到我们值班室的饭碗里空荡荡的,又见桌上闹钟的指向午夜凌晨一时,关心部属的他就对通信科长说,你快去找小食堂炊事班长,就说参谋长等七八个人正在加班,弄点面条送来,不一会,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条端来了,几位领导一口不尝,全留给报务员,大家心里热乎乎的,悄然袭来的瞌睡也烟消云散了,紧接着又投入收发报中。但是由于福建前线突然间增加了十来支师以上的部队,电台随之增多,前线的电波更密集了,频道间干扰大,杂音多,报务员要从干扰声中捕捉自己需要的电码真是艰辛万分,要抄收一份完整电报往往双方需好几个来回,经常累的头昏脑胀,疲惫不堪,好不容易夜班结束了,迎来了晨曦。次日上午补睡一回,下午又投入负重行军训练,身背两瓦小型电台,腰间还系着三四斤重的干粮袋,加上枪支,真是“是兵不是兵、背上五十斤”。

 

                   

 

               瞻仰毛主席旧居韶山留念   摄于1969年

  

          由于时值三年困难时期,即使是部队,也是饭勉强够吃,但菜肴极差,经常是空心菜,甚至是山芋藤等,于是有人戏称司务长是空心菜司务长,中秋节时,望着夜空中一轮明月,吃着分到半个硬邦邦的月饼。物质生活之匮乏,当今的人们是难以置信的,只有我辈一些过来人仍常忆心间,成为一笔财富。好在那时部队文化生活挺好的,师礼堂每周至少两场电影,灯光球场上时有比赛,记得有一晚上福州军区男篮与师球队比赛,师男篮失利,此时小看师球队的军区女篮要与师队比赛,结果女篮告败。这些发生在紧急战备中的点滴往事,尽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我认为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右一)和战友在一起,在福建順昌师部驻地   摄于1969年

    

          我们国家远离大规模战争已多年了,习惯了和平年代的人们,包括曾经的一代军人,似乎战争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生命中有了当兵的经历,一辈子都骄傲,每到八一节,军人情结驻心间,在我人生关键时刻,是部队教会了我刚强,给予我温暖,哺育我成长。
话又说回来,面对大陆方面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以及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台湾国民党方面觉得无机可趁,不敢以卵击石,叫嚣一时的反攻大陆也悄悄放弃了。随着东南沿海形势缓和,从10月份起入闽参战部队陆续回撤,我在电台值班时明显感到干扰少了,收发报又顺畅了。

 

                         

 

              作者在十三陵留影   摄于1974年

       

          难忘的1962年那紧急战备的往事,时常萦绕眼前,仍是化解不开的军人情节。23年军人生活,是我人生经历最为重要、印象最深、梦中最长、感情最浓、回忆最多的情景。在紧急战备中,我也尽了绵薄之力,面对当今盛世国运,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牢记脱下军装,仍是一个兵,永远是一个兵。岁月无法冲刷对部队的思念,军旗永远在心中飘扬,军歌永远在耳边响起,军魂激励着我们发扬传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马月昇近照        

 

                    

 

     

                                    永远是个兵

 

                           作者:  闵行联谊会  李龙皋     编辑 :刘金岁月


 
        1974年12月28日,我穿上绿军装,乘坐军用绿色大卡车,告别父母,告别家乡,响应祖国召唤,应征入伍来到上海警备区,直至1999年底。在长达25年军旅生涯中,先后当过生产兵、步兵、通信兵。历任士兵、班长、排长、干事、指导员、教导员、科长、旅政治部副主任、旅副政委等岗位,上校军衔。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经历了风风雨雨洗礼,经受了各种难以想象的挑战,完成了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国防施工、抢险救灾、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应对处理突发事件和危机等急难险重任务,铸就了铁的纪律,磨炼了钢的意志,升华了人生、人品、人格。在部队这块沃土上,我洒下了汗水,付出了心血,获得了成功,享受了喜悦,党和组织给我不断鼓励和鞭策,给予三等功、嘉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褒扬。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致以逝去的25年军旅生涯,不会舍弃,至今情有独钟。

 

 

         作者参加上海警备区抗登陆演习后,在坦克旁留影  摄于1981年9月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部队深入开展拨乱反正,教育训练由略占位置摆到了战略地位,由此掀起了大比武和“争当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活动,我所在连由原先的国防施工转为军事训练,部队进行了精简整编,我从步兵排调到指挥排,不久初被任命为通信班长。于是,我虚心拜副班长和班里战士为老师,象新兵一样,甘做小学生,从零开始,一招一式练,一步一个脚印学。电工学、电话学理论性强,副班长上课时认真听,仔细做笔记,课后一起探讨疑难问题。收放线、攀登固定等课目我每天提前起床一个小时训练,冬天的早晨,气温低能见度差,战士们还在酣睡,我在马路上训练已是一身汗水了。夏天连队午睡了,我一个人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练习收放线。副班长看到我手上打泡了,脚摔破了,仍在训练,发动全班战士与我一起投入业余练兵活动。功夫不负有人,通过3个月的刻苦训练,我实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及格到优秀的大跨步。在当年年中团组织的大比武中,我个人和我班分别夺得通信有线专业个人冠军和团体冠军。

 

 

          作者参加部队驻地军民联防单位生产劳动时留影,摄于1980年

 

            1983年7月23日,我由政治处组织股正排职干事调到守备二连任政治指导员。我心里不免有点发怵,俗话说“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到连队前半个月,我用主要精力摸透情况,接二连三召开各种座谈会,找全连三分之二以上的干部战士谈心,听取各方对连队存在不足的分析,在归纳梳理的基础上,形成了 连队建设的新思路。我与连长形成共识后,召开党支部会议,讨论加强连队建设的措施,我除了抓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宣传请假纪律和个别谈心外,积极探索化解棘手问题的新路径:一是请回家探亲的干部走访战士家庭,了解家里具体情况,利用携带的录音机,录好家长对连队和子女本人的期望,在上政治课时播放家长讲话录音,战士本人了解了家里真实情况和父母要求后,放下了恋家念头,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去。二是请来队探亲的家长为战士现身说法,谈父母望子成才愿景。三是与每个战士家庭签订《爱兵教子公约》,明确连队与家庭各自的教育责任,及时做好有关情况沟通协调工。我连前身是八路军115师的手枪连,先辈们在驱日寇、打蒋匪中,历经数百次战斗,不少先烈英勇牺牲,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和作风,在连史教育中,我让先辈们千里行军无一人掉队荣获“团结进军一等优胜连”称号的事迹入耳入脑,并创作了连歌,在教唱的同时要求人人践行。

 

     

 

          作者在部队学习的留影  年代不详

 

          我所在的旅组建时来自军区部队20多个单位,刚开始时部队官兵思想不稳定,教育管理滞后,作为保卫科长的我迎难而上,背起挎包,里面装了干粮和军用水壶,怀揣笔和笔记本,乘公交车深入到全旅30多个单位,调查了解“两防”工作的底数,我旅驻地分散,部队分布在松江、金山、奉贤、南汇等地,最远的芦潮港哨所离旅机关有100多公里,乘公交要换4辆车,下车后还要步行20多分钟,全旅小散单位多,有农场、工厂、仓库,人员最少的点只有2个人。为了摸清情况,路途再远、单位再小、人员再少我都坚持每月每个点要跑到,时间不够把双休日搭上,白天不够就用晚上,到旅机关附近的分队走访,我就骑上“老坦克”,说走就走,在我当保卫科长的2年半时间里,几乎没有过过一次完整的节假曰,机关休息了,一头扎在连队,全旅大部分官兵我都能叫的出名字,特别是一些后进战士我都与他们交上了好朋友,心里话、家里事都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小散远单位“两防工作”情况我更是了如指掌。

 

 

            作者在参加警备区围垦堤时留影 摄于1979年

 

           在首长重视和支持下,为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部队稳定,在“两防”工作上我打出了“抓教育、建机制、强队伍、树典型”等组合拳。与宣传科一起,在全旅上下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自编教材,抓好基层保卫委员和思想骨干队伍建设,组织网络建好后,在提高这两支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定期组织培训;请旅领导下基层时传帮带;针对旅分散特点,每月组织一次函授作业;召开现场会,推介先进单位经验;组织难题“会诊”,对“两防”工作中棘手问题,发动大家献计献策,集体攻关,化解难题。我从事保卫工作的经验在南京军区保卫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在军区召开的“两防”工作会议上得到军区首长肯定。

 

 

           作者在参加军民共建江阴大桥通车典礼时留影 摄影于1999年5月

 

           1999年11月29日,我脱下军装,转业到闵行区委统战部,我翻篇归零,捋起袖子加油干,我永远是个兵!传承部队敢啃硬骨头基因,积极化解渉台纠纷,闵行区是台胞、台商、台生、台资企业聚集地,我潜心做好服务工作,搭建服务平台,建立服务机制,延伸服务手臂,整合服务资源,满足台胞合理需求,关切台商诉求,及时稳妥处理各类涉台突发事件,确保台商合法权益,区台办多次在国台办、市台办介绍先进经验,并被市台办和市公务员局评为上海市对台工作先进单位。

 

 

 

      

 

              李龙皋近照

 

                        

 

                   纪念“八·一”建军节系列报导全部结束,谢谢认真阅读,並欢迎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1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刘金岁月我的博客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似血 !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