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当生命变作回忆 ——介绍《当呼吸化为空气》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7年08月03号 16点 阅读 4843 评论6 点赞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这本书我不知道该如何归类:随笔还是回忆录。读了以后就想写篇介绍,又不知道从何处落笔,一拖再拖,直到今天。

   书的作者保罗.卡拉尼什,是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印度裔第二代移民。他1977年出生,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得过双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位;还获得了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的最高奖。2013年,就在他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抵达人生巅峰的时候,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22个月以后,20153月,他离开人世,享年37岁。这本书的开始,就是他第一次审视自己那张带有病灶的CT片。

   一位医生,看过无数病人的片子和报告,冷静地思考,反复比较,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是看到自己的“判决书”,又会有怎样的反映呢?要知道,他一向健康体壮,而这个年纪得晚期肺癌的概率是万分之零点一二。一般病人在获知自己身患不治之症的时候,往往会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五个阶段,保罗说自己的经历正相反。在这段身心煎熬的日子里,他内心响着一个声音:我仍将前行。他说,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即使重病了,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死期;所以仍然活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从发现病情到去世的22个月中,他做了那些事情呢?当他体力有些恢复的时候,他再次走上了手术台;当他无法站立的时候,他选择了写作。还有,为了让妻子在自己去世以后不要孤独,还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了女儿。他是在女儿8个月的时候离开的。在死神前面,他没有心灰意懒,也没有强作镇定,而是实事求是地与治疗医生探讨方案,抓紧时间,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是呀,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平直,不煽情。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心灵鸡汤”,保罗只是在以医生和病人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认真地、诚挚地思索着有关人性、医疗和死亡的命题,与读者交流。书籍文笔优美,让全球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这类书我读过几本,比如2000年去世的陆幼青先生在患病期间写的《生命的留言》,也很感人;但保罗是医生,是一位毕生在生死线奋战的战士,所以他的感悟便更加深了一层。

   读这些有关英年早逝的书,我们每每会产生“活在当下”的感慨,医生也会劝勉病人和家属“想吃就去吃,想玩就去玩”,抓紧时间享受最后的人生。这自然没有错。可是保罗医生却对“活在当下”四个字,做了另外的、也许是更高的诠释。不止是“吃喝玩乐”,如果自己对生命还有精神和意义上的追求,为什么不能“最后的发力”呢?保罗最后的手术是其他医生代为完成的,他的书也没有最后写完。没有完美的人生,但是他的人生却能看到那“完美的彼岸”。向那些生生不息,奋斗到最后一刻的“斗士”致敬吧!

  《当呼吸化为空气》有保罗妻子写的后记,记录了他去世的现场:

  “我回到保罗床边,他看着我,盖着面罩的鼻梁之上,那双深色的眼睛炯炯有神。他用轻柔而坚定的声音,清楚明白地说‘我准备好了’……

   我们一家人都聚集在一起,抓紧分分秒秒,表达了我们的爱与尊重。保罗的眼中泪光闪烁。他最后一次对我说‘我爱你’,我强忍着心碎,最后一次和他同床共枕。……

   一个小时后,面罩摘了,监视器也撤了,吗啡流进保罗的静脉输液管。他的呼吸很稳,但也很浅,看上去挺舒服的样子。……

   夜幕降临,……快到九点的时候,他的嘴唇微微张开,合上双眼。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呼出。这是他最后一次呼吸。”

   这是一个多么安详的场面呀。

    这是一本和时间赛跑产生的未完成著作,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写作成为他活着的目的。因为化疗,指尖出现龟裂,就用无缝手套,让他继续使用键盘和触摸板。他采取措施保持头脑清醒,得以坚持写作。

   想起了顾城的《墓床》: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啊,当呼吸化为空气,当生命变作回忆……

 

保罗医生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8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8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