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平仄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走向戊戌的年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02月17号 18点 阅读 8446 评论3 点赞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走向戊戌的年

 

蒸肉丸

 

    猛然想起今天是该做些肉丸,明天就是除夕了。这戊戌的年来得怎么就这样没点气氛,连星点爆竹声都没听见,就悄悄地要到了呢?

    要是在以前,到了这个年更岁末的时候,外面热闹得很,家里早就在忙乎着准备许多的吃食了。比如在一入冬就把着好天气赶着腌晒各种腊味,准备正月里能整出些小荤碟待客;腊月卄四一到就更忙了,这天忙着送灶神,过小年;到腊月卄六、七前,炒好花生、豆子、红薯片,或做些切糖(冻米糖),起油锅,把糯米蜾子、条稣、角稣或芋线炸出来。这些炒出的和油炸的什货分别封存在有生石灰养着的坛坛罐罐里,待来年作为小孩的零食和待客果点。糯米粿子就在正月里早餐上蒸软食用;腊月卄八,就必须忙着搞卫生了,屋里屋外要窗明几净,锅碗瓢盆得清清爽爽,清除的本身不仅是除尘除垢,也是辞旧迎新的一种内含;腊月卄九一到,就要考虑蒸肉圆和准备除夕晚餐的团圆饭了。

    过年的这些忙乎是千百年来就约定俗成的。只是各地忙乎的内容和形式有些差异,就像我所表述的忙乎内容是在我老家那个地方的忙乎,是多少还存留着客家人习俗的那方土地上所秉承的内容。这种习俗或许与其它地方形式迥异,内容有别,精神内核却是一样,充满着喜庆、热烈的意味,特别是对小孩子而言,更有一种期待的企求。大概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化源流对人们意识的影响,是习俗在人们的物质形态上的延伸吧!

    从旧时过年习俗来看,年过到蒸肉丸的份上时,应该是过年大体的物质准备层面的工作基本就绪。其实,就过年的这些物质材料的准备,也就是旧时物质的不丰富而产生的。而于今,物质供求关系一改供不应求为供大于求,使得原先的屯积居奇成为了多此一举。现在的人们,如果他们愿意,每天都能得到过年般的物质享受。多年以来,随着年岁的增大,我愈发感觉到年味似乎变得更为淡薄,这种淡薄有很大程度是人们对物质需求这种质的变化而产生的。人们现在对于这个年的过法有着更多现实的考量,比如年夜饭或设宴请客可以选择在店家举行,那里气派;新春度假也有更多的版本,就像有许多人,一反在家团聚的习惯做法,带着小家庭或亲友飞到千里之外的温暖南方去辞岁迎新了,他们把春节过出了另一番意境。我大女儿就是这样,从她发过来的一小家子在三亚潜水的照片看来,这些日子他们是有十足的快乐。自然,我们心里也跟着安坦和开心。这种一反常态的改变也许就是时代的嬗变,也是每代人对欢度春节的不同解读。它的变化充实并丰富了春节文化。

    魚丸、肉丸在老家的宴席上是十二碗菜之首,属于必须而无法替代的一种地方标志性菜肴。我说不上它代表了什么意思或有何象征意义?魚丸、肉丸并列在一起,有着荤腥素做的高雅和园具和谐的品相。其中这肉丸,既可当菜点,又可作主食。正月里客人来了,一碗面或米果里放上一些煮软的肉丸和鸡块,是份上乘的传统待客点心。

    这种肉丸并非是全肉做成的丸子,肉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家做的肉丸,里面有肥猪肉、魚肉、鸡蛋、豆腐,冬笋和红薯粉。猪肉切成细肉丁,魚肉成茸,冬笋切成米粒般大小,鸡蛋打散,所有材料混和加红薯粉和适量调味品绞绊醒匀,用手挤出一个个园球形上蒸笼大火猛蒸而成。乘热食用,油而不腻,香软而Q弹。也有一种素食肉丸,用的是米饭、黄豆磨浆,加入藠头、冬笋或荸荠,调和红薯粉及调味品,醒匀后上蒸笼大火蒸出。清心淡雅,谓之“饭包肉丸”。油腻过后吃点此物,是大有解腻醒脾之效果的。

    内人依照我的提议决定蒸些肉丸,虽然在蒸多少的问题上有些纠结。说实在的,对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游子,这肉丸的确是能算作家乡美味,许久未吃会生出些怀念。我们平常也偶尔会做上一些。老家的一些亲戚每年都会弄上十几二十斤红薯粉带来。但是,要真是做了,做少了没有那种气氛,做多了就两个老人,岂不吃腻?不过,无论如何,大过年的蒸此肉丸一为应景,二为口福,该怎么做还得做下去。谁叫你有那种情结呢!再说,多做些也不必担心,女儿一家大年初一将会返沪,小女儿也将带着孩子从大连飞来。明儿我还得起个早,赶到浦东机场接他们去。在大年初一出门走那么远,我还真是头一回哩。

 

贴春联

 

    大年卅贴春联,这该是我们华夏人大家共同的规矩吧!原先是看着其它人都在这天贴春联,我就跟着,以后每年便坚持这天贴,几十年了,没有一年拉下。

    贴春联表示什么呢?应该是讨个口彩,图个喜庆吧!除夕日是农历年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这天与新的一年交替着,其本意是除去最后一个夜晚,因此,除夕便有辞旧迎新的寓意。那么,在这天贴上春联,自然这春联里面就赋上了人们的基本愿景:除去旧岁的痛苦和烦恼,迎接来年的幸福和快乐。

    春联源自桃符。桃符是一种避邪除妖的镇宅之符,此符将“神荼”和“郁垒”两神的名字写在两块桃木版钉在门上作为门神,带有宅主强烈的消除邪恶、企求平安的意愿。王安石有诗云:“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始逐渐演变成骈体联语成为对联。明代更盛,至清代,思想性和艺术更有很大提高。对联相对于桃符符,祈愿本意未变,但内容却有了拓宽,意境也更有了新意。

    春联在我们老家称之“喜贴子”。如果从“喜贴子”所表现的内容来严格区分,春联应是属其中的一种形式。顾名思义,“喜贴”是一种喜庆的门贴。喜在于一种颜色,红艳艳的,热烈,喜庆。喜也在于一些吉祥的骈体联语,朗朗上口,声韵铿锵。作为文化人,我喜欢楹联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种形式,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结构相同,把中文语言运用得言简意赅。并且,楹联是通过书法来展现,诗书合壁,形意交融,相对益彰,具有极强的艺感染力。其中,春联相对于祝寿、嫁娶、园屋、庆典等对联,内容更为宽泛,气势更为博大,意境更为深远。

    在老家,一到小年,沿街就有不少卖春联的摊点。有的摊点是卖些印刷的、有烫金字样的春联,大有珠光宝气,金壁辉煌之气度。其中有位运通老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刚劲有力,有碑体之骨。他在印刷厂做写字工,县上所有刋出的布告皆出自其手书。只是后来也印对联卖,太多则俗,花里胡哨,就失去了本有特色。卖的春联中也有用墨的,自写自卖,或按顾客之意愿书写,虽说其中书法味欠点,但也过得眼去。我喜欢这种。我觉得,千家万户,千差万别,尽管大家都在祈求幸福,但幸福表现在每个人心里就有无数个鲜活的版本,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尽相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像我,每年都是自己擬对,自已书写,绝不假人援手。我以为在构思和恭行之间本身就对自已及家人寄于企肦,这种企盼会使内心随着日见得对联而坚定。这种企盼是主动的,是据实而起的。相形之下,信手拈来一对,尽管词句华丽,或龙飞凤舞,也觉少了根基,觉得空洞无实。不觉扫兴。我每年写完春联,便会记在一个小本上,若干年后兴致一来,翻开自品,倒也能见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迹。自然也是一桩有意思的事了。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这新旧交替之时,大家把目光都锁定在戊戌之年。那么,又想要让这副春联表达些什么?对于我这已近古稀之年的人来说,“七十而从心所欲”。随心所欲的选择有很多,但最适合的莫过于行走在天地之间,去感悟世间的多彩多姿和宇宙间道不尽的奥秘。我草擬了一对,上联:“风清雨顺寻佳境”;下联:“日丽月明见世情”;横披:“春满人间”。写出后,虽不堪满意,但仅作一心迹祈盼,意近则已。也给女儿书了一副,上联:“昔日四方多留善”;下联:“来年五子早登科”;横披:“福泽人家”。成功是年轻人的梦想,但梦想也需上天的眷顾。“举头三尺有神灵”,祖上有“清白世家”的遗训,我等后辈择善而行,积德累善。由此慎终追远,言行始终,是必得机缘的。

    在N城还留一宅,供注常回去落脚之用,平时由侄儿科理。年关到了,虽说空置,却也不能失去念想。侄儿夫妇过年在x城,与在那读书的儿子相聚,临行前记得此事,早早去贴上了春联。我不清楚春联内容,说是平安保险送的。平安保险保平安,甚好。平安就是福,但愿戊戌年间平安多多,福气多多。

                                     2018.2.15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7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7人点赞

本文作者

格律平仄

我总是把世界看得很美好包括自己。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