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03月02号 07点 阅读 10364 评论9 点赞1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上篇我讲过,这次回南京,不走亲戚,不逛闹市,跟着感觉走,吃南京“小吃”,体验南京“市井”生活。
老南京都知道,南京的回族人很多,所以清真馆也多,比较有名气的有“奇芳阁”、“蒋有记”、“草桥清真馆”、“马祥兴”等等。
“奇芳阁”在我祖父辈年代就享有盛誉。一般招待外地客人,上挡次的都上“奇芳阁”。但我不觉得怎样,它总店在夫子庙,其他地方开了许多分店。我在夫子庙吃过,不但价钱贵,味道也没什么好,所以不能光看名气,应该让“舌尖”来评判。
我们从评事街出来,后面就是七家湾。那里有家“清真草桥”,它的“牛肉锅贴”非常出名。我们既是顺道、又是慕名而来。到了那里不吃锅贴才傻,但刚刚吃了一大碗“皮肚面”,怎撑得下?
过了此店,别无分店。我俩咬咬牙也要硬撑“品尝”一下,免得留下遗憾。我们二个人买了一两〔5只〕七元五角。这种锅贴我俩都第一次吃。它个头比上海大〔相当上海锅贴一只半〕;上海锅贴皮子硬〔面粉没发酵〕,它皮子相对松软;上海锅贴白色,它金黄色〔面粉内打进蛋液〕。吃他家锅贴,必须要象吃南翔小笼一样,先咬一口,开个天窗,吮吸完卤汁,不然会出洋相。我就差点出洋相,还好是挨着盆子低头吃,不然汤汁就溅了一身。
草桥锅贴皮子不透明,我根本不知道里面有卤汤,一口咬下,想吃到鲜美的牛肉馅,哪知道“卟”一声,鲜汁射出,还好淌在盆里,否则弄脏衣服多狼狈。它的汤汁是黄色的〔加过咖喱〕,沾到衣服上洗也洗不净。吃第二只我就老具了,先咬一口吸吮,汤汁鲜美无比;然后用筷子扒开皮子,把肉馅揀出来吃,好大一个牛肉馅,又嫩又鲜;最后吃皮子,软硬适中,有一股淡淡的肉香味,特别是底部酥香美味,我俩都翘翘大姆指,赞不绝口。
同样第二天去“老门东”,吃了“蒋有记牛肉锅贴”,就不能相比。他家的锅贴虽然在南京排名第一,开了许多分店〔不知道是“店牌”借给别人、还是加盟的〕,味道一点都不行。“蒋有记”一两5只但要10元。锅贴做得干巴巴的,我俩买了二两,我自作多情,吃的时候,怕汤汁射出,低头咬皮,赶紧吸吮,但吸了半天,却没有一滴汤汁,浪费我力气。肉馅是咖喱的,但掺杂了包菜丝,我们吃后连呼“不灵!不灵!”。所以有名气也要让“舌尖”来评判。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靠近评事街,七家湾的草桥清真馆。
草桥牛肉锅贴,一两5只,七元五角,不但个大,味道特别好。
我不小心,一口咬下去,汤汁直射盆里……
南京非常有名的清真“蒋有记”牛肉锅贴店。
二两10只20元,皮子没捏好,开裂,没一点汤汁,馅料中掺杂卷心菜丝,味道不能与“草桥”相比。挂着老字号牌子,只求利润,忽视质量,整天朝南坐,终究会被食客所淘汰。
这次回南京,还吃到我从来没吃过的“藕粉圆子”。在夫子庙附近,一家叫“藕逢缘”的餐厅,看到玻璃橱窗里放着一碗碗“桂花藕圆”,我已挪不动双腿了,“进去尝尝”我自言自语,当我驻足时,老伴早已进店,她最喜欢糯米食,我俩不谋而合。
我们要了二份,每份四只,6元钱一份。我在收银台拿着单子,去取藕粉圆子。见厨师在碗里放一小勺桂花,盛些汤,淘一淘,盛上四只藕圆子,边上有一碗白沙糖可自己取放。
“藕粉圆子”色泽很好看,紫红色略带透明,非常诱人,我就是因“见色”而“欲食”的。我用调羹盛一只“藕圆”,它象一颗夜明珠,圆滑透明,不忍咬下。但馋涎难止,终究抵挡不住诱惑,咬了一口,圆子糯软细嫩,圆子中居然有馅。见介绍,馅是以甘果五仁:桃、杏、栆、松仁、黑芝麻为原料,非常好吃。我平时不喜欢吃糯米食的人,一下吃了四只。食后感觉:清甜爽口,沁入肺腑。
据说这是一位清朝御厨,专给皇帝做的一道点心,后来告老还乡,才把制作方法带到民间。皇帝吃的东西我也品尝到了,而且很好吃,后来老伴又买了一份,足见其美味之程度,不言而喻。真是“藕逢缘”里“偶相逢”。
“藕粉圆子”的确不错,它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丰富。巴金、费孝通都吃过,并在报刋上撰文,称它为“珍品”。
周国平说:“人生有二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可以去追求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可以去品尝和体验。”我这次回南京何不是如此,我觉得“只要开心就好”,不管是用什么方式。
夫子庙藕相逢粗茶淡饭餐厅
糯滑甘醇的藕粉圆子
内馅是五仁:桃、杏、栆、松仁、黑芝麻的藕粉圆子,非常好吃。它健骨益血,营养丰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