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荣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   永远的缅怀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03月05号 09点 阅读 10065 评论9 点赞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永远的缅怀

                                                                                                              郭庆荣

     今年的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生120周年纪念日。虽说他离开我们已整整42年,但总理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和人格魅力,始终荡涤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我们敬佩他:

    我们敬佩周总理的博爱

    他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

      1973年夏天,周总理抱病回到阔别20多年的延安,当他目睹群众生活仍然贫困的情景,禁不住潸然泪下,痛心地自责对不起老区人民。

      1975年,大手术之后,他依然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锡矿工人的健康。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后时期,他还抱病操劳国事。他说:“死我并不怕。古人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的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现在这种状况去报到,总感到内疚、羞愧。”

     逝世前,他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沒有子女,没有遗产,连骨灰都洒向了祖国的大江大河。真的是干干净净来,清清白白走。

     我们敬佩周总理的智慧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立刻得到全世界公认“世界和平问题需要中国和周恩来”。据说当时有位西方记者曾问周总理:“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叫做马路?” 我们的总理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还有,1944年10月17日在重庆的南开举行校庆活动,那年又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校长68岁生日,南开的校友及重庆的军政要员纷纷前来祝贺,周恩来也来了。他看到屋里有一个四川山路专用的交通工具―滑竿,便请张校长坐上去,把旁边的南开校友张励生叫过来,两人抬着老校长走了一圈。张励生当时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由于他与周恩来分别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中担任要职,所以人们认为周恩来此举意味深长。果然,第二天在重庆南开校园的壁报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国共两部长,合作抬校长,师生情谊厚,佳话山城扬。”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的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周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该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周总理哈哈一笑:“我以为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周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不信?我们还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们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

    周总理巧妙地借用中国古代传说,婉转地拒绝了对方的无理要求,而基辛格呢,也只能一笑了之,无话可说。

     我们敬佩周总理的敬业

     我们的总理,他一生勤勤恳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使在晚年患病期间,依然每天批阅文件、接见外国友。您看,总理的病床上专设一张倾斜的书桌,病弱的总理常常在此伏案书写通宵达旦。

     我们敬佩周总理的节俭

     在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27年中,周总理以三双鞋子(两双皮鞋和一双皮凉鞋)陪着他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着生活在中华神州百姓的苦辣酸甜。总理去世时,依然穿着平时穿的一身中山装,也就是穿着这一身旧衣服,他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国家和人民。

       多年前,曾读过革命前辈邓颖超的那篇感动过无数人的遗作――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其内容深深印在我脑海中,至今我还能背诵几句话,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但看花的主人再也没回来。你去了哪儿啊?我想你一定是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记得,曾有这样几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一生为国,两袖清风,三更灯火理万机;

    万户举哀,千山素妆,九州百姓悼一人。

   无私无畏,无瑕无疵,无墓无碑无子女;

    有才有智,有勇有谋,有功有德有后人。

     周恩来总理是万世不朽、广为称颂的一代伟人!

     我们纪念和缅怀周恩来总理,为的是:

    继承遗志绘宏图,齐心实现中国梦!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4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4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