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03月07号 10点 阅读 10749 评论1 点赞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妈妈的鼓励是孩子精神的依靠、妈妈的包容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妈妈是家庭最操心的人、妈妈是家庭不能断的脊梁,有妈在的时光真好!
妈妈生于1925年12月31日,2008年5月17日因脑溢血抢救无效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妈妈八十三年的人生可谓是:从饥饿到饥饿,从贫寒到贫寒,从辛苦到辛苦,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是世界上最苦最苦的人”。
妈妈3岁时我的外婆就走了,10几岁时便做了人家的童养媳,过着饥不择食,寄人篱下的生活,后来听说上海有活干,便跟随村里人一同来到上海谋生,实指望到上海可以过上好日子,却不料,妈妈就像沪剧《星星之火》里的小珍子,受尽了纱厂那摩温的重重欺凌,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妈妈后来结婚了......,妈妈有了大哥,二哥......随着几个孩子的出生,家庭的压力让爸妈几乎喘不过气来,爸爸是个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人,牢牢的掌握着家里的经济权,而家里的开门七件事全有妈妈包了,妈妈后来在里弄生产组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少得可怜,为了家庭开销,记忆中妈妈和爸爸经常吵架,每次吵架之后妈妈都会抱着我们大哭一场,但不管怎样,妈妈总会千方百计的为我们兄弟姐妹搞点吃的。记得一个大冷天,妈妈买了一个羊头煮了一大锅汤,长期缺少油水的我们闻到羊肉的香味蜂拥而上,不一会会,一大锅汤就下肚了,妈妈站在边上滴油未沾,眼里却饱含着热泪,仿佛在说:“我可怜的孩子,妈妈对不起你们”。
我们长大了,兄弟姐妹都很懂事,从不惹爸妈生气,这一直是妈妈引以骄傲的,妈妈经常对我们说,虽然我们家穷,但穷要穷的有骨气,别人家的东西不准拿,别人家吃好的不准看,我们很听妈妈的话,一到吃饭时间我们就把门关上,(因为以前家家户户习惯在门口吃饭,隔壁人家条件好),我知道,其实妈妈心里很难过。就在妈妈为生活而苦苦挣扎时,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大哥作为家中的长子,无条件的选择了黑龙江嫩江农村,妈妈方寸大乱,无暇伤心难过,抹着眼泪到几个老姐妹家借钱,东拼西凑为大哥准备了出发的行囊。
不说这十年是怎么过来的,十年后,大哥从黑龙江回到了上海,顶替爸爸进了工厂,由于大哥有超强的工作能力,不久便担任了厂党委书记、厂长,这让妈妈开心不已,她见人就说,逢人就夸,在我的记忆中,此时“妈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随着一堆儿女工作、成家、有了第三代、第四代,妈妈由原来的苦苦挣扎翻版成了快乐的“老保姆”,帮着我们带大了孙子、孙女、外孙,每周的星期五是妈妈最忙碌的一天,他要把冰箱塞到爆棚,等着儿女们回家团聚,我还是说,此时“妈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妈妈走了已经整整8个年头了,8年来,我们无时不在想念亲爱的妈妈,你为我们劳累了一生,你用一个母亲博大的胸怀养育我们,包容我们,而我们经常以工作忙来搪塞妈妈,搪塞一个爱我们的好妈妈,现在想来我们做儿女的是不是太自私了,如果时光可以重来,妈妈,我们再也不会推诿,再也不会搪塞,我们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守候在您的身边,看着妈妈!守护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
中共黄浦区委老干部局退休干部: 周雪芳(网名小草)
信纸作者:毛毛1943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