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8年09月27号 11点 阅读 7294 评论0 点赞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逗号
(四)应加大居民身份证的管理力度
居民身份证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对成年人口颁发的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我国还包括16周岁以下的公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身份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从原来实施时18种发展到现在的60多种,尤其是在金融市场、社会保险、福利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居民身份证属全国性的,其号码又是唯一性的,因此它在各项事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已有二十多年,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对户口管理工作的重大改革,使我国的户籍管理从单纯的以户为单位的静态管理转为一人一证、人户结合的动态管理,为户籍管理的证件化创造了条件,提高了人口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居民身份证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首先,在申领、换领、补领及签发等环节上,不够严谨;其次是证件的使用范围还不够广泛;再次是管理方面漏洞比较多,特别是对伪造、变造证件案件的打击力度不够,还有内外勾结违法犯罪问题,等等。上述问题,有关部门应尽快改进和克服,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证件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尤其要增加居民身份证的使用范围,使其与居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日常活动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另外,居民身份证存在相当数量的错号、重号,一人持有多张身份证,证件不能及时发到群众手里等问题,也应该很好地得到解决。
(五)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全国人口信息系统
从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看,由于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房产市场的兴起和不断完善,构成了人口的大流动与大迁移,人户分离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一般城市已达到11%至13%,再要做到人户一致已不再可能。因此基础工作的重心必须由原来的户籍管理转向实有人口管理,使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地得到有关人员的基本信息。户籍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全国人口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为实有人口管理提供条件。人口信息系统建立20多年来,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主要是采集的信息覆盖率低,能在查询中及时提供服务的可靠性差,很多信息都是“死”资料。户籍管理部门应把完善动态信息采集,及时有效地提供可靠信息,扩大覆盖面为重点,不但要为现实斗争服务,也能为国家行政管理有关部门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为人民群众办理相关事务时提供优质服务。
结 语
综上所述,完善到位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仅可以冲破以往“二元”体制下存在的各种因户籍而形成的壁垒,从制度上消除对农民形成的社会歧视,为逐渐缩小城乡差别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助于推进时下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但是,户籍改革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不能指望通过户籍改革,就可以使大批农民顺利地变成市民。农民要能在城市中长久立足,不至于成为流离失所的流民,不只取决于户籍,更取决于能否有稳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即使消除了城乡分割的制度壁垒,仍将有相当比例的人口长久地生活在农村,对于广大“农业人口”来说,只是“身份”的改变,以及迁入城市门槛的降低而已。尽管如此,总不能让计划经济时期构建的不合理的二元户口结构永远坚持下去,施行了半个世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其修改和完善总是处在不停地酝酿之中吧!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摆在有关部门和全社会面前的艰巨复杂任务,应该认真抓紧抓好。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3、暂住证申领办法
4、关于提请审议《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的请示
5、《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送审稿)》有关问题的说明
6、网络上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文章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