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号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44、年夜饭一般情况下吃什么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8年11月19号 14点 阅读 2968 评论0 点赞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总目录

44、年夜饭一般情况下吃什么

逗号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以说想吃什么都可以做到了。

       我记得小时候在东北老家,过年主要准备的东西是:“杀猪淘米做豆腐”。也就是能杀一口猪就有了原料;淘米就是做粘豆包,一般人家做上十几斤面,做好了冻起来慢慢吃,特别是来客人时吃,丰收年做上200个那是正常的。做豆腐也是做好了冻起来,好年景能做2个(1个大约20斤黄豆的料。)有了这三样的准备,一个年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一般是从小年(腊月 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期间的主要场合够用了。主要场合就是三十、初一、初五、十五,有的亲戚来拜年;好像每年都必须安排请客一次,请最好的亲戚朋友吃一顿。这个请必须派人到人家家里亲自敲定,不是打个电话捎个口信就行了。要真情去请,看看人家能否排的开时间。

       说到过年,最重要的是三十晚上,到了三十那一天是最热闹的,叫除夕不叫三十,因为有的年没有三十,只有二十九天,所以叫除夕。除夕晚上最重要的就是这顿年夜饭,也是这一年最后一顿饭。

       这顿饭要怎么吃?这顿饭一般要做更多菜。一般是4个(水平)8个(八稳)、10个(十全十美)、12个(12个月,月月兴隆)、16个(四凉四热四蒸四炸)、20个(四凉四热四蒸四炸四海鲜)、24个(每个节气事事顺)。

       最常看见的是12个菜:四个凉菜,八个热菜,四个凉菜叫四平,八个热菜叫八稳,一定要吃年夜饭中的四平八稳。要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地度过这一年,迎接新的一年。也期盼12个月全家人都顺顺当当。

       现在条件好了,不一定都是大鱼大肉了。而且少油少盐少肉少酒少烟的“五少”,已是大多数人喜欢的习惯了。

        我作为不会做饭的“理论工作者”给会做饭的人一些思路参考。因为她们不一定比我会吃。就好像我以前拒绝的30来岁小青年要给80多岁的群体讲课,内容是如何能长寿一样。

       这十二道菜,第一道应该是白菜,不管怎么吃,一般是白菜拌红果,嫩的白菜心拌着红果,红色的好看,而且又酸又甜。为什么要拌白菜?因为这道菜是年最后的一顿饭的第一道菜,白菜让你明明白白地做人,明明白白地发财,白菜,白财,这是谐音文化,明白地发财,不发不义之财。你怎么才能发财呢?第二道菜要有芹菜:芹菜炒豆腐干、凉拌芹菜。因为勤劳才能致富,勤劳才能发财,勤勤恳恳才能生活越过越好。芹菜,勤财。第三道菜是韭菜,谁也不愿意就发一次财,都希望一年比一年好,就是说要永久发财,所以要吃韭菜。第四道菜要有豆腐,为什么?豆腐,斗富,奋斗。你努力、你斗争,你的生活就会富裕,斗富,你坐享其成富裕不了。鼓励努力奋斗,生活才能富裕。十二道菜里还必须有鸡鸭鱼肉。鸡必须有,因为鸡是吉祥的谐音,它是吉祥之物。当初女娲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先造出了一只鸡,所以初一就是鸡日,金鸡报晓,一年都好。为什么要鸭子呢?哪怕切一小盘盐水鸭都算,不是炖整只的,为什么?因为有句诗,叫“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只要鸭子一下水,春天就要来了。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吃鸭子,才知道春天来了。鱼是年年有余。怎么叫年年有余?不一定要买高档的鱼,买一条鲢鱼,便宜,连年有余;买一条鲫鱼,吉庆有余。把这两条鱼搁到一块儿做,做完了以后十二点以前吃,过了十二点再吃不行,这才叫连年有鱼,十二点以前都吃完了,十二点以后是初一了。如果正赶上春节家里有人结婚,就是一条鲢鱼,不要鲫鱼,再加一条鲤鱼,喜节连理,有这个吉祥意义。

       还有一个理由,十二道菜寓意着来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吃的,所以这十二道菜是一种吉祥文化。(12道菜不含只是作为汤的一道菜。超过16道的时候含汤菜。)其他菜就看条件和爱好了。海边和内地的习惯不一样,更别说各民族兴趣不一样了。贫富的差别也可能反应道年夜饭上。

       我在北京参加过大型的圣诞节晚餐,也在纽约吃过节日的西餐宴席,但那都不是我们的习俗,那是另一码事。

       我现在最反对的就是吃大肉多、吃盐多,因为对那些东西对心血管的影响太大了。而且猪的“下水”的比例一定要严格控制。最害人的就是“炒肝”。

       活人吃饭的菜的数量别选单数,很多人应该是知道的。数量中不包括那一个汤,不是指作为菜的那个汤。如果已经做好了看是单数,那就再炒个花生米,或者炒个鸡蛋,或者切几个松花蛋什么的,为了凑数也是必须的。如果条件还好,厨师还想做,或者怕人多不够吃、那就准备“八八席”(四凉四热四蒸四炸)。也就是16个菜(含汤菜),20个,或者24个。还有一点就是量的问题,不能只注意数,更重要的是两量。原则就得够大家吃饱。很多人认为这谁都知道,我就不一定。

       就一份为例,价格基本差不多情况下,东北的一分炖菜。关里起码够5份;东北的一个大饺子,在四川起码够20个(叫慈禧饺子);贵州当地的酸菜鱼,在北京起码够5份,新疆的一个馕在广州深圳厦门起码够十几个(主要是体现小),沿海城市的海鲜在北京也够五六份。在北京等大城市花同样的价格,在云南贵州的小城市可以买至少5倍。

       我这里说的是10年前的亲身体会,至于现在的行情是接近了还是更严重了,我不敢乱说一气。

       1984年的云南思茅、玉溪、元江、西双版纳一代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和当年的北京至少相差10倍以上。我说的还是量的问题。要考虑到一家人也可能来自于天南海北,甚至于有的女婿或儿媳妇本身就不是咱中国人。有很多人吃。需要很多菜,有的是为了破吉尼斯记录,是另一回事。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0人点赞

本文作者

逗号

逗号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