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来学习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大百科”就是一座“大学校”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2月09号 15点 阅读 10786 评论11 点赞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大百科”就是一座“大学校”

                                                 -------纪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40周年

      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并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上海分社负责此项工作。百科全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出版社本身也是一座“出书育人”的“大学校”。我在这个“大学校”15年,通过学习逐步成熟成长,获得的教益,终身受用。

   一、人才济济,精英云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全书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和领域,共收77859个条目,计1.27亿字,并附有5万余幅图片。它以条目形式全面、系统、概括地介绍科学知识和基本事实,然后按学科或知识门类出版。全国2万余名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撰稿、审稿工作,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方法、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保证了百科全书的高质量、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丰碑”,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动用了全中国的顶尖“智库人才”,承担编辑、出版工作的出版社也调集了各路精英。上海分社也结集了上海新闻、出版和其他行业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如分社领导和部门领导干部中:陈虞孙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书记,汤季宏是著名的出版家,刘火子是著名的战地新闻记者,著名学者王元化也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书记;罗洛是著名学者、诗人,郭云、孙立功、胡实声、钟德秋都是出版界的老革命;管理部门有:沈霞飞、肖黎、王希尚、赵志骏、陈振大等资深党政干部;编辑部门有邓德、邓伟志、陶家祥、姚芳藻、陶颖昌、丁一琛、吕子都、何兆源、钱章表、唐忠等精兵强将;财务、出版和发行等部门有:应诗瑜、刘凯民、茅德林、金晟炯、陈佩兰、肖朋等业务骨干。因此,上海分社的各方面实力在出版系统都是屈指可数的。

   二、传承育人,后继有人

       为了使“百科事业”后继有人,上海分社的领导具有战略眼光,始终把培养接班人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调入上海分社的年轻干部,分社领导都为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通过“老法师”的传、帮、带迅速胜任岗位职责,如邓伟志、朱效荣、施伟达、陈贤德、石蔚春等;对于第一批入社的十几位青年同志,则组织到安徽皖南海峰印刷厂开办校对培训班,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培训,参加的有毛君国、顾国庆、金国楙、许继轩、严炬新、张小平、何小颜、李昕、吴梅芬等;对后来陆续进社的大学生,如曹光豪、朱矛之、翟志荣、刘丽星、孙志坚、彭芸等,都先安排他们到校对科实习,学习编辑出版技术,实习合格再安排到编辑部工作。上海分社培养的一批批编辑和出版、校对干部,先后都成了上海出版业的高级骨干力量。

      上海分社的领导为了培养“多面手”的干部,还安排干部轮岗,学习多项出版管理技能,以适应“百科事业”发展的需要,如张小平曾经先后在校对科、发行公司、总经理室和出版部任职;许继轩从翻译组、总编办到年鉴编辑部任职;孙志坚从知识出版社编辑部到百科编辑部工作;管理部门长期从事百科全书编辑会议会务工作的印伟德转岗到发行公司业务科。多岗位轮换使这些同志增长了出版知识,增强了出版管理能力,也使他们自身得到了锻炼,成为分社的中坚力量。

   三、深受教育,感恩分社

       我是1979年8月调入上海分社,1993年全书出齐后调离。整整15年我在上海分社财务部门工作,曾经担任基建财务、发行财务、全书成本会计,分管过基层(上海知识出版社、百科全书发行公司、海峰印刷厂和大百科劳动服务公司)的会计工作,后任分社计财室主任,从助理会计师成长为高级会计师。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1986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经的经历,受到的教育,成为我的宝贵财富,影响了我的一生。

       记得刚入出版界时,老师就教导我们必须具有“三心”:忠于出版事业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责任心”,积极好学的“上进心”。我始终牢记前辈的教悔,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在财会岗位上学习一辈子,工作了一辈子。

       我曾经协助郑景纯同志组织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北京审稿会,担任会务工作,亲眼目睹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为百科全书夜以继日的工作,并被他们认真研究每一个条目,字斟句酌精心推敲的严谨“治学精神”所感动。

       我还聆听过著名书籍装帧设计家张慈中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装帧的讲话,他讲的十分仔细,要求明确,特别是细节格外清楚。张慈中先生平日待人和气风趣,一谈到工作就十分严厉,容不得丝毫差错,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令人敬佩。

       1980年,时已七十三岁高龄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到海峰印刷厂去审定《中国佛教》一书。海峰印刷厂地处安徽绩溪,社领导指示我全程护送陪同。巨赞法师知识渊博,虽已高龄,仍然坚持学习新科学、新理论,并以此解释佛教教义,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活到老学到老”的与时俱进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学什么必须先学做人”,老一辈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分社领导中的老革命,即使遭遇人生的坎坷,但他们自始至终坚持信仰,牢记使命,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全心全意为党的出版事业工作,“坚定不移的事业心"值得我一生向他们学习。

       在上海分社的15年是人的一生中短暂的片段,我获得了人生中重要的教益,影响了我今后的人生轨迹。上海分社就是一个“大学校”,感谢上海分社给了我人生这一段宝贵的经历。

 

                                    【注:本文已收录在《东方之珠与改革开放同行》一书】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6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6人点赞

本文作者

常来学习

常来学习的人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