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我和我的祖国:家乡的变迁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4月17号 06点 阅读 13780 评论13 点赞1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家乡的变迁

(奚如明)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小就生长在闵行区吴泾镇偏僻农村的乡下。我亲身经历、见证、感受到家乡70年的巨大变化。

    我的家乡位于闵行区吴泾镇友爱村,由于地域位置的局限:交通落后、信息封闭,家乡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那个战天斗地的特殊历史岁月,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生活。但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的变化翻天覆地,从农民的衣食住行可以得到有力的印证。

    农村人的衣:小时候,农村从互助组单干时,农村每户家庭延续种棉花的历史。手工轧花衣、纺纱、织布。农村青年妇女擅长织出各种颜色、花纹的土布,解决全家人的穿衣问题。那时从小孩到大人都穿土布衣服,颜色款式单调划一,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好几年。常年在农田劳作的农民,头戴草帽,赤着双脚,身穿打满补丁的衣服下地耕耘。如今,各种各样的服装推陈出新,其款式、质地、颜色相当新颖、高档、鲜艳。男女老少讲究穿流行时装,从休闲、时尚、品牌服装为引领,在不同场合显示自己不同身份、地位、品位。年轻人更是追逐时代新潮流。

    农村人的食:小时候农村家庭小孩较多、经济拮据、物资匮乏,缺衣少食是日常生活的常态。但大家都比较节俭,已习惯粗茶淡饭、狼吞虎咽。很多的农村家庭自己摊面饼、搓小圆子,里面没有肉,也没有其他的陷料,只是放点盐或糖(极少数人家有糖)。每天早饭很简单,以喝稀粥,用自家腌的萝卜干、咸菜来下饭。晚饭大多炒一二个蔬菜(自己家种的),很少放油(计划供应)和调味品(几乎没有),那时人们以吃饱为目的。农闲时,村民下河浜摸河蚌、螺丝,拷河浜捉鱼虾改善伙食。唯有逢年过节客人来,才到镇上买猪肉享口福。从前,农村用老灶头烧饭,有时稻草湿放在灶肚里烧不着,灶间里到处烟雾弥漫,浓烟呛人咳嗽、流泪,受尽折腾煎熬。从前烧饭用的老灶头、煤球炉换成现在的天然气灶,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家里三餐菜系丰富,荤素搭配,鸡鸭鱼肉是家常菜。现在村民的饮食讲究营养、绿色、环保,提倡低盐、低糖、低油、低脂肪饮食结构。名贵、高档、稀有的食品已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农村人的住:从前农村村民以同姓氏为集居地。农村人在江边、河边建造简陋、低矮、阴暗的面南向的七橹头小瓦平房。但多子女村民分家后,居住总面积在40-50平方米,有房间、厨房间、杂物间,几代人朝夕相处,环境狭小、空气混浊、光线阴暗、地面潮湿,居住环境相当恶劣。80年代初,农村开始了一场住房革命。虽然那时处于计划经济年代,市场建材物资紧张,但为解决住房矛盾,许多村民用土水泥、石灰渣、煤尘自制煤渣砖,用土水泥、黄沙、石子、眼子铁皮浇灌踏步、走廊板、过梁,用小船运柴板到外地换瓦片。村民按基层政府规定,陆续建造二上二下直通式楼房加2间附房,建筑面积约在150平方米。从此,村民结束了住平房的历史,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在90年代后期,有许多村民建造的楼房年久失修,于是有经济能力的村民在自家2层楼的基础上翻造新式小洋房,琉璃瓦顶,外墙面砖,塑钢门窗,越来越多人开始住起洋房,有的在市区集镇购买商品房。从2002年开始,随着华东师范大学征地,我村村民大多动迁搬进了多层或小高层的商品房,住房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农村人的行:这几年变化巨大当属村民的出行。以前在我村区域内,50年代末仅有一条剑川路是柏油马路主干道,路面狭窄,人车共行。村内都是田埂泥路,道路坎坷坑洼。雨天烂泥遍地,晴天尘土飞扬,村民出行甚是艰难。再看如今,我区域内农村交通网络纵横密布,新筑的虹梅南路、莲花南路、东川路、紫龙路……昔日狭窄的马路得到拓宽,成为宽敞整洁的四车道国标路。路的两旁种植了挺拔的树木,道路中间的隔离带都有美丽花草点缀,整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我区域的交通出行形成海(黄浦江隧道)陆(马路)空(高架)的立体格局,交通生态大为改观。黄浦江上架起闵浦大桥的天堑、地铁15号线已延伸到我区域、上奉线、闵吴线、958路、729路……七八条公交线路经过设站,极大方便了村民到不同去向的出行。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经历了自行车、助动车、小汽车的巨大变化,从数量、质量、流量上有了实质飞跃,为村民的出行提供快速、舒适、便捷。

    我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齐成长,也见证了家乡巨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面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我深信家乡发展会更快、农村人生活会更好。今年,适逢建国七十周年,祝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社会更加进步,人民更加幸福。

 

*题图为吴泾镇和平村景色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7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