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搨饼”“面饼”“烧饼”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8月20号 14点 阅读 11143 评论13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搨饼”“面饼”“烧饼”

(邵嘉敏)

 

    读《新民晚报》“夜光杯”薛理勇先生《“大饼”与"搨饼"》文(2019年8月12日),六十多年来过去几乎每年都要几番亲历的做搨饼、摊面饼、熯烧饼的情景犹在眼前。

 

 

    薛先生写道:“南方蓺稻,饭食为主,北方种麦,面食为主……”,“江南也有少量的麦子种植,上海农家难以把面粉制作成精美的面食,只能把面粉和成面团,或调成浆,放到镬子上煎,炉子里烤,上海人称之为“搨饼”或“塌饼”。所以,“搨饼”既可以指这种饼的制作方法,也可以指这种饼的形状。直到今天,上海近郊还把此类的饼叫做“搨饼”。对此,我想补一点切身经历。

    我祖辈几代土著上海西南近郊。小时候起,常随奶奶摊面饼、熯烧饼、做搨饼。

    摊面饼,薛先生文述,“把面粉和成面团,或调成浆,放到镬子上煎,炉子里烤”。我们乡下,就是把面粉调成浆糊状,加入盐水和葱花,放到稍起点油的镬子里摊薄,稍许,翻一翻,待两面焦黄即可。这是最简单普通的。我们有时到水桥头、垅沟里捉到虾、蟹,或者“厾合周(一种捕捉小鱼虾的方式)”捕到白米虾,把它搅入面糊,可大大增加面饼的鲜香和色味。实在没啥,也可改盐水为糖水,也可在面糊内放入斩细的韭菜,换换口味。笃几个鸡蛋搅于其中,那是奢侈道地了。这我们叫它“面饼”,绝不会称它“搨饼”。至于放到“炉子里烤”,那是北方传过来的“大饼”了。

 

 

    面粉做的有馅头的叫“烧饼”。至于馅料是啥,那就各显神通了。面粉加适量水揉成团,再捏成一个个小团,像做圆子(汤圆)、做馒头(包子)那样包入砂糖(红糖白糖均可),然后用桿面仗压成薄饼状(桿时表面撒上芝麻),入油镬。我们称之为熯烧饼。乡间最喜欢的是鸡油烧饼。逢年过节杀鸡时,那个黄黄的鸡油是宝货,农家用盐把它腌起来。待捉落空做烧饼,那是最好的“焰头”。起油镬慢慢熯成的烧饼,鸡油早已溶化并渗透于面皮,香脆诱人,尝之可口。

 

 

    啥叫“搨饼”?首先,它是由糯米粳米按一定比例磨制成的米粉做的,绝非面粉制品。米粉内加入薄粥汤和水,搦成粉团,包入肉糜或豆沙,做成咸的或甜的称"搨饼"。工艺最复杂,最有形有味的当属苦草搨饼。清明节前后,从野地里寻觅苦草,洗净后放入适量石灰水揉捏,促其酸碱适度平衡,然后搦入米粉内。此时表述没几句,真正操作起来烦的很,要把握适量、适度更需凭经验与目测手感。接下来的步骤就一般化了,将搦好的粉搓成一个个小团,左手大拇指居中压入,右手托底并帮助转动,形成小口杯状,放入已调制好的肉糜馅或豆沙馅,双手搭配转动捏紧收口。再轻轻压扁,双手上下交换发出“搨搨”之音,随后入油镬慢慢熯熟即大功告成。刚熯好的苦草搨饼,皮子软糯,肉糜鲜香,豆沙香甜,最关键是苦草色泽墨绿,吃口清香,直抵心扉。当然,还有黄澄澄的饭瓜搨饼、青齐齐的草头摊粞等等等等,可称五花八门。

 

 

    我乡间方圆数十里,乃至在涉足过的上海市郊许多地方,所见、所闻,所尝、所称,所味、所做工,大同小异。记于此,供食客、方家析辨去谬。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