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浦江客读史】海瑞治吏之路为何走不通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12月08号 10点 阅读 10314 评论7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海南海瑞墓(上图)/淳安海瑞祠(下图)   (图源网络)  (浦江客读史8)

 

 

【浦江客读史】海瑞治吏之路为何走不通

——“史事纵横”之五:《海瑞集·督抚条约》札记(下)

 

 

       上篇讲到明隆庆三年(1569)六月,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府。上任之初,海瑞制订《督抚条约》三十五条,集中了海瑞以往给自己和下属官吏规定的法规和制度,对当地吏治进行了严厉整顿,希望力除社会种种弊端,极力革弊布新。

       海瑞的《督抚条约》颁行后,对他所管辖地区官吏的贪赃侵渔起过一定的抑制作用。

       据当时人黄秉石讲:“令下无敢不执行者,一时传诵。民情若出汤火。”梁云龙说:“令既布,严乎烈日秋霜,风物顿易。”另据《海忠介公年谱》记载:《督抚条约》和《续行条约册式》颁布后,“郡县官吏凛凛竞饬,贪污者望风解印绶而去。权豪势宦,敛迹屏息,至移他省避之。有显者朱丹其门以居,闻公明月降至,一夜遂易而黝。监造中官费某,素骄侈纵,出入肩舆八人,驺从甚者。一日见公,即内愧贬损,不能自安,所用肩舆人遂减其半。其政治精明严厉成效如此。”

       然而,七个月后,海瑞这个巡抚便被赶下了台,于是,《督抚条约》也成了一纸空文。究其原因,是有着复杂深刻的社会背景的。

       应天府是明代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方,是明皇朝经济重心之所在,但又是历来素号“繁剧难治”之区。自明初以来,江南地区不法官吏往往与当地豪绅大户串通一气,贪赃枉法,敲榨勒索,谋财害命,成为地方百姓的一大祸害。

       海瑞遵照朝廷的法令与条例,根据江南的具体特点,并参照他在南平、淳安、兴国的施政经验,慨然以澄清天下自任,竭尽心力,一意挫豪强,抚穷弱。他严厉整饬吏治,先后颁布反腐条约,斥黜贪墨,搏击豪强,矫革浮淫,厘正宿弊。海瑞自己论《督抚条约》时说:“化民易俗,知府为之,功在一府;知县为之,功在一县”,“尤其是县令,称官则一邑之人春温,不称官则一邑之人秋杀”。所谓“欲安百姓先守令”,而要正守令,就要正司道、抚按、阁部诸大臣,最终“归本于君身”。

       要皇帝老子也限制自己,这只能是海瑞自己的政治空想。尽管海瑞制订条约限制官吏,目的是为皇朝“立千百年基业”,但在封建社会里却难以做到。正因为由于《督抚条约》危及了官吏、大臣们的切身利益,因此海瑞接连遭致弹劾、攻击。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对海瑞有专门的篇章予以评述。在评述海瑞上任南直隶(应天府)新职时说,海瑞下车伊始,就把他的《督抚条约》在所治各府县公布,“这些规定,有的不免失之琐碎苛细,本来就会发生问题的。”在全国最富庶的地区,而且是历来号为难治的地区,任命这样一位不由进士出生的人担任巡抚,已属罕见,更何况以海瑞的性格任斯职,有识见的人早就料到必然引起不良的后果。同时,黄仁宇先生还分析,海瑞“最后的垮台,则是因为他干预了境内的农田所有权所致。”结果,“事实不出所料,八个月之后,他遇到参劾而被迫退休。”

       海瑞的同乡门生梁云龙曾将海瑞出山的主要工作概括为“正官民界限”,意思是,江南一带的千百官员利用权力摊派各种劳务和费用,官吏侵犯平民,百姓将官吏看成病害。现在海瑞来重新制定规矩,一项一项的消减摊派,将官民界限重新调正了。吴思先生在《潜规则》一书中说,海瑞最后一次出山,干了三件惊世骇俗的事,其实质都属于“正疆界”。建议恢复严刑是其一,大规模消减摊派是其二,杖责御史是其三。

       海瑞忠君爱民,高举义旗,反击官吏集团的侵吞蚕食。结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很快就感觉到“窝蜂难犯”,攻击者连他家里的婆媳关系和妻妾关系都抖搂到皇上面前。由此可见,官僚集团对本方疆界把守甚严,反应迅速,反击有力,而且不择手段。

       于是,海瑞败下阵来,气愤地说:“这等世界,做得甚事业!”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