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02月02号 11点 阅读 10731 评论15 点赞3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非常春节,2020……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如约而至。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庆充盈大街小巷。
“新冠”这个可憎的隐身恶魔,阴郁着、狞笑着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给国人的心头蒙上一层阴影。
没有了车水马龙,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时光仿佛瞬间停滞,记忆中从未有过的沉寂。
除夕之夜,远处乡村零星几声爆竹,即刻便归于平静。
这个春节,最为安静,安静的有些不可思议。
这个春节,有些悲壮,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
大年三十,闻讯镇上周边村落高音喇叭播放防控疫情不要走亲访友拜年的消息,不免忐忑。问过老家的堂哥,还用不用再回家拜年,堂哥回答说除了祭祖,不再挨家串户走动。但当我和儿子回到老家,往年的习俗不变,本姓家族几家,老老少少一帮人晨曦中依旧串门拜年。除了在外打工的几个侄子,堂哥及年纪大的长辈,没有一个人戴口罩。祭祖返家途中,遇见儿时的一位老师,寒暄后还曾两次握手。老家农村的防疫意识淡薄,我有些后怕。祭祖后堂哥要我再回家叙旧,婉拒后和儿子匆匆驾车返家。
节日的街头,极为冷清。
大大小小的饭店餐馆闭门歇业,节前备足食材准备大赚一笔的饭店苦不堪言,没有了食客,不能眼睁睁看着菜品烂掉,员工摆摊卖菜成为街头一景。
超市、商场再人头攒动,没人会冒险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做赌注。
黄金档的贺岁大片全部撤档,生命比票房更重要,择日再见。
水陆空部分交通停运,关键时期的非常举措,当机立断,情理之中。
......
宅,宅,宅!
“宅”字在这个春节的利用率空前提高,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意义。“宅家”普遍被人们认可接受,成为一种无奈之下的义举。比起奋不顾身的逆行者,响应政府号召,“宅家”不是无聊,而充满着一种“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做贡献”使命感;“宅家”,关注疫情,为前方的勇士加油,为疫区的同胞祈福;“宅家”,不再为没完没了的应酬而劳神,一家人难得一起聚会相守;“宅家”,心不再浮躁,静心做一件平时难以静心做的一件事;“宅家”,问候天南海北的新朋老友,重温渐渐冷淡的一份曾经的真挚友情;“宅家”,养精蓄锐,秣兵厉马,等待假期延期后的再一次投入……
疫情形势严峻,刻不容缓。继武汉“封城”之后,乡镇也开始“封路”、“封村”,大大小小的小区进出登记测体温,起初还满不在乎的人也终于开始谨慎,渐渐行动起来。杜绝串门聚会、开窗通风、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卫生知识迅疾传播,人们的防疫意识大增。
全民皆兵,同仇敌忾,抗击“新冠”,抵御肺魔。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
非常时期,高音喇叭和横幅标语的优势显而易见。
“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减”------一句真真切切的大实话。
“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措辞有些夸大,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史上对娱乐最严厉的定性。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诙谐中透着严肃,令人忍俊不禁。
“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对蠢蠢欲动者最无情的斥责和最严厉的警告。
话语简单粗暴,接地气又硬核,不一而足,看了让人又心酸又好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疫情牵扯着国人的心。上至国家主席,下至平民百姓,殷殷关切,誓言铿锵;爱潮涌动,情满神州,危难时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此时此刻再一次空前凝聚。以终南山院士为代表挺身而出的逆行者、奋斗在疫情一线超负荷与死神斗争的医务工作者、演绎中国速度的“火神山”、 “雷神山”医院建设者、维持秩序的人民警察、冲锋在前的人民子弟兵等义无反顾的抗魔勇士,让国人尊重感动。
患难见真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中国发现病毒的速度是创纪录的,分享信息是及时透明的,措施是及时有效的,明显减缓了疾病向其他国家的播散。”、“中国之外没有一例死亡,世界应该感谢中国,中国应该得到尊重”的肯定、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国际援助,我们在感激的同时,抵御肺魔的意志与信心也更加坚定。相比之下,那些发国难财哄抬物价、制造假货的奸商、“一问三不知”尸位素餐的不作为者,妖言惑众的卑劣小人,更让我们鄙夷愤慨!
身经百战、跌宕起伏,战火、洪灾压不垮,气吞山河、大气磅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武汉不会倒,武汉必胜!
祈福武汉,祈福湖北,祈福中国!
武汉加油,武汉必胜!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中国必胜!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新冠” 寒冬将去,武汉樱花烂漫的春天很快就要就会来临。
满街的红灯笼,可以作证!
信纸作者:林林总总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