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0年07月14号 05点 阅读 12507 评论6 点赞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故事梗概
随着“全面二孩”时代开启,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有了许多变化。小说《二孩时代》以一位奶奶的视角,描写了一些发生在母子、婆媳、姐妹之间琐碎却温馨的故事,展示了二孩时代的开启给一户普通家庭带来的变化。无论是生,还是放弃,都是为了爱。
【小说连载】二孩时代(一)
王雅萍
夜,怎么这么清静?其实这个夜,全世界都在闹腾,都在跨年,要从2015年跨入2016年,全世界都在等待新年的钟声。儿子媳妇也带着她的孙子,哦,儿媳还怀着老二呢,都说这是最好的胎教,哈,一起参加跨年音乐会去了,所以家里才变得这么静谧。嗨,只要这个宝贝在家,凭着他那孙猴般的脾性,这个家就像大闹天宫一般。成天与孩子相伴的她,有这么一刻安宁,既是一份久违了的奢望,又有那么一点儿不习惯了,总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家里空荡荡的,心里空落落的。
真是犯贱,她在心里笑自己,随即乐呵呵地打开手机。他们都跨年去了,自己就在手机的知青群里,与那些老哥老姐们一起跨年吧,比去大街上挤那个人潮强多了。
今天的手机群里也是出奇的热闹,大家热议着2015年国际国内发生的那些大事儿,展望着2016年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变化的好事儿。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代人就是这个秉性,虽说都是60出头历尽沧桑的人,都是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人,都是结束了职业生涯,退出了历史舞台的人,但他们在群里发表意见,还那么振振有词,像煞有介事,总有那么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当然,所谓“大事儿”在他们的心里也都在发生悄悄地变化。原先以为的“大事儿”,比如他们小的时候,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赶英超美”的梦想;比如他们下乡时上级要求的“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梦想,现在都算不上大事儿了。而他们一度认为的小事儿,或者说那些难以启齿的“私事儿”,现在则成了大事儿。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开放两孩政策的决定》,就是这样的大事儿!
一想到这个大事儿,她的心潮便澎湃起来,不由自主地在手机上摁下了这么一行字“我觉得2016年最重大的事儿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们已进入了二孩时代。”她兴奋得脸都红了。忽然又觉得不妥,好像口气太大,你是谁呀?这时代的事儿是你说的吗?她想删掉,再好好想想,用稳妥一些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时间已经悄悄地过去,想删也删不掉了。就在她犹疑的刹那,一串跟帖已经上来。
“说得太好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儿!顶一个!”
“咱平头百姓,关心的就是这事儿!”
“我们这一代人可真能赶,小时候赶上了空前绝后的票证时代,长大后赶上了空前绝后的知青时代,就连结婚成家,还赶上个空前绝后的独生子女时代······就这么几十年,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空前绝后的事儿,真不知是可歌,还是可泣?但至少,我们是了不起的,值得我们可歌可泣!”
想想他们的付出,想想他们的牺牲,想想他们为这些空前绝后所经受的所有的磨难,她不禁泪洒衣襟。她想到了她,她的母亲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儿,孤独总是陪伴着她,当她有了一个孩子以后,执意还想要一个,并且神不知鬼不觉地怀上了,就在她心中窃喜之时,已被计生干部盯上。于是老公带着她逃跑,那可真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从东北一直逃到广东,最后还是被活活擒拿,做掉了······她没上来吗?噢,上来了。她只是默默地用三个“奔泪”,三个“笑脸”,来表达她此时此刻的心情。
当然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二孩政策也早已悄悄地放开,当然那是对单独二孩的,让人感觉是对曾经的付出给予的补偿,对曾经的牺牲给予的优待而已,整个生育政策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而只有到《决定》实施之时,才标志着独生子女时代的终结,二孩时代的开启,于是这个跨年便有了划时代的意义,让这些亲历者们感慨万千。
“嗨,亲们,二孩政策好是好,只是带孩子的任务都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现在我带一个孩子,都已累得晕头转向,再来个老二,我这把老骨头都要散架嘞!”
“累点就累点呗,想想一孩的孤单,说什么也要二孩的。只是我那儿子,生了一个孩子就像是给我作了个交待似的,死活不要老二了,唉!”
“现在的事情就是这样的怪,老的想要,小的不肯生,小的想要,老的不肯带,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放空喽。”
“当今最幸福的,就数咱准二宝奶奶了!”
“那就请准二宝奶奶晒一晒她的宏图大略吧!”
群里的老哥老姐都知道她的儿媳怀上了老二,他们都羡慕得有点儿嫉妒了。
“好嘞!”一声欢呼,无数个大拇指竖起,无数的鼓掌标记涌现。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结果,这汹涌的浪头竟把她自己裹挟了进去。
这个年跨得太有意思了,让她在时光隧道里来回穿梭。
她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代,穿越了半个世纪。她出生在东北阜新,父母一连串生了四个女孩,总算生了个儿子,才算打住。她在五个孩子中是大姐,爸妈给她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秀莲,接下来的一串便是:秀菊、秀梅、秀芳,小弟属虎,便叫虎子了。家里孩子多,父母又是双职工,老大就得当起半个家。她从小就特别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妈妈特别忙,常常星期天刚在家泡上一大盆衣服准备洗,就被厂子里的职工叫去处理事情了。于是她就学着妈妈洗衣服的样子,撒上些洗衣粉,揉啊揉,搓啊搓。她发现自己的手太小了,于是找了块搓板,还真管用。弟妹们那些厚厚的卡其布外套,在搓板上还没法搓,她从邻居奶奶那里学了一招,把厚厚的硬硬的衣服铺在板上,找个硬刷子,那就使得上劲儿了,很快把衣服上的积渍刷去了。这才用清水投啊投,凭着她的手劲把一件件衣服拧干,晾晒起来。等妈妈半夜到家,再去找那一大盆衣服,全都已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衣柜里了。于是妈妈得意地说,是她的一个手指头,就把那些衣服洗好了。嗨!闹了半天,她仅是妈妈的一个手指头,姥姥却说她已是妈妈的左臂右膀了。那可不是左臂右膀咋的?她的那群弟妹还不都是她带着他们一起长大的,她说啥他们都听,比她妈妈还管用呢。至于那些家务活,在她手里就像玩一样,她从来不觉得累,更不感到烦。她觉得自己就是为家而生的,她喜欢家。只要在家待着,她的眼里全是活,但这些活绝不是累人的,更不是烦人的。这些活儿就像是花园里的花朵一样,让她这只小蜜蜂兴奋不已,她会不停地采蜜酿蜜,让生活充满甜蜜。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在她的印象中,家就该是爸爸妈妈周围围着一群孩子,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像皮猴似的打打闹闹,像疯了似的哭哭笑笑,即便滚成了一锅粥,那也是妙趣横生。谁知当她结婚成家生孩时,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她总觉得一个孩太少,连个伴都没有,只能成天缠着她,她为孩子感到孤单,其实她自己也好孤单。老公在厂里跑销售,三天两头跑外地,十天半月不着家,家里只有娘儿俩的身影。虽说早晚忙得像打仗一样,既要给孩子穿衣洗漱,又要忙忙乎乎做早饭,然后,急急地送孩子去托儿所,自己上班还不能迟到。晚上回家更是接孩子、买汰烧,房间的打扫整理,衣物的洗洗涮涮,一样都少不了。这要换作一般女人,还不得被这些活压趴下?至少怨气横生,于是怨声载道。但对她而言,这些活实在算不得什么,她手脚之快,有一种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这些活还不够她干的。就是那个寂寞和冷清,那才叫难熬。她更为儿子的孤独而焦虑,如果有个弟弟或妹妹,那该有多好。所以当儿子儿媳结婚成亲的时候,她只提了一个要求,“现在单独二孩的政策放开了,你们可得要两个孩子哦!”儿媳毫不回避、毫无羞涩地接了口,“妈,我早就想好了,30岁前,把你交给的任务都完成了。”儿媳在单位里被称作“小辣椒”,说起话来也是火辣辣的“嘎嘣脆”。
她喜欢这样的性格,虽然儿媳是个上海姑娘,却和她一样有着东北人的豪爽,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她乐得心都醉了!主持婚礼的司仪听说了这个“婆媳之约”还即兴排了档小插曲,让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为他们未来的二孩取名字,气氛更加活跃,大家争相献词。“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儿子叫‘十全’,女儿叫‘十美’。”席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她便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注:图片源自网络
(未完待续)
信纸作者:白露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