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宅家笔记】细碎意蕴·率直披露·随笔文学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9月24号 09点 阅读 9963 评论6 点赞1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画作  (图源网络)

 


【宅家笔记】细碎意蕴·率直披露·随笔文学
——宅家随读随记之二十九

 


细碎意蕴

 

       丰子恺先生在《丰子恺画集》出版时写过五首诗“代自序”,其中一首诗说:“泥龙竹马眼前情,琐屑平凡总不论。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虽然说的是他自己的漫画,但也说出了他散文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先生的散文,常常写平凡琐屑的事物,却从中寄托重要的人生哲理或暗示现实社会较大的问题。

       先生曾反复强调“要学诗人的眼睛”。他说,诗,尤其是古体诗词,篇幅短,字数少,但包含的闪容却深而广,这就逼得诗人练就一双很厉害的眼睛,能从复杂的世态中,能从表面现象中看出有更深一层意义的东西。

       丰子恺在他的《缘缘堂随笔》等散文集里众多短文,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生活的情趣。人们常说先生有关儿童的漫画和散文很真实,有韵味,就在善于发现儿童生活的特殊行为,所以信笔拈来,涉笔成趣。

       丰子恺终其一生都在用力用心表现细碎的东西,却正是在细碎中传达了人生的社会的意义,成为一个着力于细碎事物而成就为被人难忘的作家。他能够在举手间将细碎事物的生动活画出来,他有挑拣的功夫和省略的本事,他能够表现细碎事物本身的意蕴。他的文章中看似细碎的一句,每每便递出怀恋之深切之绵长。

 

 
率直披露 

 

       新文学作家出版日记,郁达夫是第一个。

       现代作家中,只有鲁迅、徐志摩公开过他们的情感记录。鲁迅《两地书》偶尔闪露热情,但总体太冷静太理性;徐志摩《爱眉小札》和《眉轩琐语》太写意,浓腻得看不清内心。郁达夫《日记九种》就敞开得多,写实得多。率直的自我披露是郁达夫一贯的特色和优长之处。

       读者感兴趣的是,郁达夫日记里详细写下的与第二任妻子王映霞的情事。从一见钟情到相知,到百般追求,再到两情欢相悦,日记记下了郁达夫在这段恋情中的无比投入:似火的热情、患得患失的心理、满纸的甜言蜜语。郁达夫的敏感与多情,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郁达夫日记更有价值的内容,则是他的文学思想、创作以及对他人作品的思考及批判。  所以他的日记为了解作家本人的文学活动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线索和资料,也向我们展示了他写作时的心路历程。日记中除了对诸如外出、聚会等琐碎事物的书写,更多的是这位作家对国家百姓的关怀和愤慨。

       郭沫若曾称赞郁达夫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真实生活中的郁达夫身上的真性情未必讨喜,但是在日记与创作中,这份真性情的满满流露是他赢得很多人喜爱的缘由之一。

 


随笔文学

 

       鲁迅的杂文是否是文学?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这就涉及到杂文、随笔等作品的定义和作用。

       有学者提出,三百多年前的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作家蒙田就发明了“随笔”这个概念。

       其实,早在八百多年前的我国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就在《容斋随笔·序》中说:“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

       所谓随笔,在古代是一种灵活随便的笔记或文体,兼有叙事、议论、抒情等特性,一般篇幅较短。随笔在古代亦称“札记”,古代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札记”。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王筠在《菉友肊说》中说:“或学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辄札记之。”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章炳麟在《国故论衡·文学总略》中说:“是故绳线联贯谓之经,簿书记事谓之专,比竹成册谓之仑,各从其质以为之名,亦犹古言‘方策’,汉言‘尺牍’,今言‘札记’矣。”

       鲁迅的杂文,由时事性的话题引发,它是超越时事的,是由犀利的思想、精简的文字和辛辣的讽刺、深刻的幽默风格构成的,它们是最文学的文学。同样,培根的理性文字,兰姆的感性文字,还有咱中国的明清笔记,谁能说它们不是文学作品?!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3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