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老子,leeyq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桂林《知青记忆》馆-------响应号召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9月24号 16点 阅读 10139 评论5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千秋瓶及按比例缩小的陶瓷老木桶

      桂林《知青记忆》馆主李益民介绍说:馆藏文物收集整理,及回复各种提问,我一般都按“时间,地域,阶层”这六个字办理。1. 时间: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始于1969年,结束于1979年,前前后后大约有10多年的时间,在人类上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甚至是可以略微不计。但是,在知青个人或长或短的人生经历中,大部分人这种记忆十分深刻,有的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知青记忆》馆藏文物收集,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太早或过晚都没收集收藏价值。 2.地域:知青文化文物南北地域差异很大。同为知青响应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是,到城市边缘农村插队,与到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边远农村,到北大荒边彊,到生产建设兵团边境插队的知青人生体验,是有差异的。3. 阶层:知青群体人数众多,无论是浮出水面的还是仍然在水中的,不同 阶层知青人生体验差异很大,有知青无悔的,也有苦不堪言的!都是可以理解的,并没有影响我们彼此互相联系的知青情结。

       桂林《知青记忆馆》中"文化薰陶"回味艰难困苦的知青插队岁月,接受再教育深入骨髓农耕文化薰陶的切身经历、“时来运转”、“油灯下苦读”、"雄鹰展翅"说出一个知青自己的奋争、发展、变化和自己每一天的努力都是凝聚的真实故事……。

     展馆 场地所限,只有部分 知青文物及有代表性传统农器具为实物,其余大多数为请求名家制作,并由此衍生的创新创意农耕文化工艺类藏品。

 

                                     

 响应号召

        知青响应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是什么号召?号召古时 称号角,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东汉时由边地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由于号角发声高亢凌厉,在战场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鸣角收兵",后来角也用于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随着角被广泛使用,制角材料也改用轻易获得的竹木,皮革,铜角,螺角。其型号也长短大小有别,以适应不同需要。元明以后,竹木,皮革制作的角消失,铜角广泛使用,到清末新军创建,洋式军号盛行,角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桂林《知青记忆》馆,  这三只号角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原54041部队使用的黄铜制作的战斗号角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0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0人点赞

本文作者

龟老子,leeyq

老小孩、leeyq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龟老子,leeyq2023-08-27 08:22:57

    2023年8月26日在参观知青文物后的专家学者讨论会上,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出版社 天阳教授说,那套知青宣传画,是木板雕刻水印套色宣传画,十分珍贵。1.见证国家印刷技术历史进步;2.见证几千万知青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的历史;3.是已经消失的古老印刷术,现在已没有人有能力,伪造妨制。

    举报

  • 龟老子,leeyq2023-04-30 15:44:59

    当年中国先后有1700多万名城镇知青通过插队、支边、到国营和知青农场等方式,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倾洒在了祖国广阔的农村和边疆地区。在这期间还出现了大量的宣传画,鼓励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些宣传画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