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头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 我和包的故事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10月22号 09点 阅读 7864 评论0 点赞3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我和包的故事
  当代社会时尚的包都是价值数千上万元的名牌,让人见了眼花缭乱大开眼界。回忆我用过的包寒碜不已。
  说到“包”得从文革说起。文革时期我还是学生,曾参加过红卫兵。典型的红卫兵装束是一套黄军装,身挎一个黄军包,包的盖子上还得绣上“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字。这些大多是高干子弟的标配,我没这种家庭背景。工人家庭出身的我还是很本色,经常身着一套蓝卡其的学生装,虽然那时停课闹革命了,一个帆布蓝书包还是经常带在身边,内存一本毛主席语录和各种传单。什么到工厂或下乡劳动等都得带上它。记得1968年我们去国棉30厂劳动,同学们清一色的帆布蓝书包引起工人师傅的好奇,问我们:“为啥你们都喜欢背蓝书包”我们也无语以答。
时间过得很快,1968年我开始走上工作岗位。当初我是挎着蓝书包内放一个搪瓷杯内塞上一条毛巾,象煞有嘎事的上班去了。如此背书包上班,我很怀念这只蓝色的帆布书包它从1960年进初中一直使用到1966年经历文革到1968年进单位上班。

  在我第一次拿到17.84元的学徒工资时就化了2.80元买了一个灰色的有条纹状的人造革的拎包.这只普通的拎包伴随我走过了整个70年代。到了70年代末这只灰色拎包才退休,给父亲买啤酒之用。我父亲经常到市食品一店排队买了四瓶副牌啤酒用它装着拎着回家。
  我的第二只包是化了3.20元买的黑色的人造革的拎包内存政治学习资料,工作手册和一叠报告纸。我每天把这个包朝自行车的龙头上一挂就上班了。这个黑色的人造革的拎包也伴随我风雨十多年。
  到了九十年代,有一次我参加一次业务洽谈会,主办方送我们与会者每人一只棕色的尼龙面料的公文包,内存一装有合同价目表的文件夹。后来我总觉得把这个在公文包挂在自行车的龙头上总有一种滑稽兮兮的感觉。后来我不常用,还是习惯把原来的黑色的人造革的拎包挂在自行车来得自然。那个公文包只是出差或赴业务洽谈需要放文件资料时才用。
进入2000年的新世纪新时代。我再用那只黑色的人造革拎包实在太落伍了,尤其是包小,绪如文件夹A4纸放不进去,常常我把相关文件折叠了放进去。我妻做了一次有心人。她给我买了个黑色尼龙面料的文件包,这个包很实用,能放文件夹,连笔记本电脑也能放。但好景不长,2003年7月的那个黑色星期五我突发脑溢血不得不终止了工作,那个文件包一直搁置在家。前些日子妻子送给了一个在上海搞装璜的远房外甥女婿了。
  如今我因中风致殘多年,再也不用什么包了。我和包的故事也从此结束了。

  感叹包的款式也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在我一生中我怀念那只蓝色的帆布书包。它伴随走过了学生年代,那时的青葱记忆犹存;我怀念那两只人造革拎包它伴随我度过了青春年华,那时的激情始终围绕着我的脑际;我也怀念那个公文包和文件包,它们伴随我经历了人生的黄金时期:企业的经营和转型,我付出了许多。如今学生时代早已逝去,青春年华早已不在,而人生的黄金时光让我感叹不已。过去工作的烦恼没有了。新添了疾病的痛苦。但愿能早日解除病症快活度过晚年。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5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5人点赞

本文作者

老俞头

弄堂口的烟纸店欢迎你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