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缪的博客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永留大爱在人间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10月29号 20点 阅读 6562 评论1 点赞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永留大爱在人间(作者:缪迅)
缪迅 上海老底子 今天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永留大爱在人间

 

缪迅

 

2019年3月4日是上海市第19个遗体捐献纪念日,也是全国首座“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落成17周年的纪念日。当天上午,在上海青浦福寿园,举行了2019年上海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纪念周活动。活动现场,捐献者家属代表用感人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捐献者让生命永续的大爱。来自医学院校的学生代表庄严宣誓:在捐献者奉献精神感召下,愿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医学事业。

 

 

这些年来,我的家人曾作为遗体捐献实现者家属先后参加过两次遗体捐献纪念活动。在福寿园“2016年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的第六行第二位上,镌刻着我母亲的名字潘国英。而于8年前因病去世的父亲缪汉强,则早于母亲5年实现了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的意愿。7年前,父亲的名字镌刻在了2011年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

 

早在18年前,我的父母就在所居住的虹口区凉城街道一起登记成为遗体志愿捐献者。当时,笔者和姐弟们虽实在有点不忍,但面对父母态度的坚决和心态的豁达,也表示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意愿。父亲和母亲生前曾对我们子女多次坦然地说过,“中国的医学事业还不发达,我们将来一旦‘走了’,能将自己的身体为医学作出最后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 

 

 

自1982年以来,上海市红十字会受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遗体捐献工作。在上海6所医学院校设立了上海市红十字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在4家医院设立了上海市红十字眼库。2000年12月,上海市人大审议通过了《上海市遗体捐献条例》,成为全国第一部有关“遗体捐献”的地方性法规。37年来,遗体捐献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成果显著。

 

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累计登记51912人(遗体41415,角膜10497),累计实现11546人(遗体10841,角膜705)。登记数与实现数均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器官捐献累计登记12410人,实现者622人。遗体(器官、角膜)捐献不仅保障了本市的医学教学事业的开展,而且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了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

 

遗体捐献,对于逝者而言,是高尚的,是体面的,也是有尊严的,是值得让所有的生者以及后人们所认同、所尊敬、所纪念的。上海红十字会立碑纪念为祖国医学事业作出最后贡献、“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的遗体捐献者,同样也是值得我们赞许的。为遗体捐献者立碑纪念,其意义在于:一是表达了同时代活着的人以及后人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期望被纪念者不因他的离去和见证人的消失而被人忘记,不因记载的缺失使后人失去对逝者的记忆。二是期待通过永久性的纪念碑,让后人坚守某种高尚精神进而铸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在流连、重温、感动、尊敬中,潜移默化地把这种目前还是少数逝者的行为变成一种风气,逐渐延伸为一种新世风、新观念甚至新的信仰,最终广泛地实现移风易俗,成为一种不需要解释和倡导、理所当然的生命价值观,那就是“奉献,让生命更崇高;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赵朴初先生的遗言:“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流水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是啊!花开一直到花落,明月清风流水,一切都是自然现象。从生到死是一个过程,花开花落也是一个过程。我的父亲和母亲在这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片刻都是平凡的、又是精彩而令人钦佩的。父亲和母亲在先后走完生命旅程最后一步、永别人世间后,选择了以另一种方式存在,那就是捐献遗体为医学事业作出最后的贡献。父母的生命由此在历史中永驻、在奉献中延续……

 

远行的父亲和母亲将自己的那份大爱,纯洁而无私地留给了人间。清明时节,我要和家人一起带上鲜花,到福寿园的“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前,向亲爱的父亲和母亲,向所有的遗体捐献者表示自己无尽的追思与敬意!

 

鸣谢:缪迅先生赐稿分享!

 

 
缪迅先生热文

➽(1-100)  

 

(101)  有阅读的人生不一样

 

(102)  精细化管理换来上海夜经济的新气象

 

(103)  五四101年日 老同学相聚欢

 

(104)  从"不看电视族"谈开去

 

(105)  给予高龄老人更多的关怀

 

(106)  老年朋友精神文化生活应该精彩些

 

(107)  生命的长度、高度与深度

 

(108)  国庆节要过得更有意义更令人难忘

 

(109)  吟诵上海歌谣不必苛求每个孩子

 

(110)  老同学欢聚不亦乐乎

 

(111)  老龄产业发展还需多方发力多方投入

 

(112)  鲁迅的光芒

 

(113)  老年人需要 “文化养老”和“知识养老”

 

(114)  上海话无需拷贝不走样

 

(115)  富森,德国的浪漫小镇

 

(116)  洛索亚,田园诗般的中世纪小镇

 

(117)  上海话已成“濒危型语言”了吗?

 

(118)  都市里有一群"话剧青年"真好!

 

(119)  在欧洲,方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120)  学说上海话,无须太“精准”

 

(121)  童话般梦幻的新天鹅堡

 

(122)  何来“标准的上海话”

 

(123)  宅家追剧观影及看小说有感

 

(124)  也谈沪语节目主持人的寻寻觅觅

 

(125)  谈谈高校“青椒”们的婚恋

 

(126)  吟诵歌谣是学说沪语的好办法

 

(127)  芜湖三日

 

(128)  保护上海话:庸人自扰之举

 

(129)  喜看工业重镇变身创意集聚地

 

(130)  也谈老年代步车和老年人的安全出行需求

 

(131)  为高校后勤人的平凡人生点赞

 

(132)  “一件小事”话精神

 

(133)  老年活动室如何“刷新”老年人精神生活

 

(134)  一夜北风紧

 

(135)  豫园如何传承与创新当有使命感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阅读 529
 
5在看4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 4
    我外甥女十二岁罹患尿毒症,十四岁以血透治疗维持生命,十七岁接受肾移植手术。感恩器官捐献者的大爱,使她的生命延长了十一年又一百六十六天。向缪老师的父母和遗体捐献者的善举致以崇高的敬意。
  • 2
    近年来,国人捐赠器官、遗体者越来越多。这除了国家的宣传,人们观念的转换,家人的支持外,也需要捐赠者及家属的决心和勇气!每次有报道,看后都会热泪盈眶!值得人们尊敬和弘扬!
  • 1
    大爱无疆,恩泽子孙。
  • 1
    缪老师大作很有教育意义,受益匪淺,我父亲也是遗体捐献者,而且不留骨灰,他的姓名䦆刻在福寿园遗体捐献者碑上。逢清明我家常去祭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77885511lij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5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5人点赞

本文作者

老缪的博客

老缪的博客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