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青话医梦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民国才女--宋清如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1年08月14号 09点 阅读 11767 评论5 点赞1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因在嘉兴遇见《朱生豪故居》,认识了中国译莎第一人,年轻的翻译巨匠朱生豪,也认识了他的世界里的两个人--莎士比亚和他的爱妻宋清如。博文《译界楷模朱生豪》写好后,我就发给常熟老家的弟妹等的“亲戚群”,并问:“文中提到宋清如出生常熟栏杆桥在哪里?”结果,我妹回“找了常熟石桥253座也没找到。”,我外甥回“现在属于张家港市凤凰镇”,并告诉上网找找。受启发我上网一查找看到许多文章,越发对这位常熟才女的敬重:宋清如和朱生豪,10年恋爱,2 年婚姻,53年的独守……这是何等的爱!所以,我要写写她,怀念她。

(这是今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

   昔日常熟栏杆桥如今张家港市凤凰镇安庆村。宋清如的出生地,当时为江苏省常熟县西张栏杆桥日晖坝。 1962年由江阴、常熟两县的各一部分建立沙洲县时划归沙洲县,1986年9月16日,撤销沙洲县设立县级张家港市,宋清如老家就变成了张家港市凤凰镇安庆村。所以在如今的常熟就找不到了。

   “不要嫁妆要读书”,这是发生在宋清如身上的故事。 1911年春出生于一户富豪乡绅之家。母亲怀她时其父亲一直期盼肚子里是个儿子,所以当她出生后,父亲十分失望,连名字都不愿给她取。是一个在北京读书的亲戚,替她起名“清如”。从私塾读出,转入“洋学堂”苏州慧灵女中学习。那时父母早就定下娃娃亲,将她许配邻县江阴一望族华府二公子,就在初中即将毕业时,家中为她请好木匠准备嫁妆,不让她读书准备出嫁。宋清如在校接受“新思潮”影响,自然不肯接受包办婚姻。为此她极力“抗争”,明确表示“不要嫁妆要读书!”好在母亲慈爱,家里终于妥协,登报解除婚约,并约定用准备给她置办嫁妆的钱来支付读书费用,才得以继续入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读高中。宋清如富有主见、追求自由的个性可见一斑。

   人生往往因为某个的决定而改变了航向。宋清如1932年遂考入之江大学成为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她刚入校就听说了已是四年级的“之江才子”朱生豪这个人。只不过因朱生豪从小就成了孤儿,个性也有点独特,沉默寡言,待人清冷。他常常被朋友们戏称为“没有情欲”的木讷书生,他曾经如此评断女人:“女人是没有爱情的,她们所谓的爱情,其实就是被爱。”而当时的宋清如也非常有主见,她说:“婚姻是恋爱的坟墓,家庭是女人的牢笼,结婚就意味着丧失一切,要读书不要嫁人。”照理,他们俩是不太可能“走”到一起的,可是,人生往往因为某个的决定而改变了航向。

之江大学1932年中国文学会合影(后排右一为朱生豪)

   之江生情诗为媒。当时,之江大学有一个著名的“之江诗社”,眉清目秀的朱生豪是诗社之中出名的文豪。自高中就喜爱写新诗的宋清如想加入诗社。一天,拿出精心准备的"宝塔诗"作为参加之江诗社活动的见面礼。她并不知道之江诗社是以五言七律等古体诗为主,一时面颊绯红。朱生豪的同班同学彭重熙看后,传给朱生豪,他看了下就微笑着把头低下,没有言语,没有表情。宋清如心里仿佛多了一面急鼓,敲乱了心跳,一阵紧张。令她没想到的是三天后,朱生豪写信给她,并附上三首新诗请她指正。这一举动让宋清如十分欣喜,她正想结识这样的青年才俊,于是立即回信给他,并且也附上了自己写的诗。朱生豪直接将她介绍进了诗社,在众人的掌声之中,她成了诗社的一员。

之江大学诗会合影 (中右三宋清如,后右五朱生豪)

   诗词创作成为两个年轻人相爱的话题。宋清如开始学做旧诗词,他耐心指点她,毫不客气地批评,情不自禁地表扬,一字一句地修改。宋清如、朱生豪因诗相识结缘,因缘相知生情。后来朱生豪曾专门写诗纪念这场初遇:“不须耳鬓长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宋清如是位不婚主义者。之前她刚被父母逼婚,因此仍然没有摆脱对婚姻的恐惧。对于婚姻,她仍然需要慎重考虑。此时的宋如清爱的主要是朱生豪的才气。宋清如后来也了解到朱生豪并不是和她一样家境优越,而是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共有兄弟两人,父母去世的早,他们都由早孀的姑母照顾。宋清如在晚年她回忆说:“我对结婚有一种恐惧,把结婚当成恋爱的坟墓。”并很坦然地说:“我一直没有考虑过与朱生豪结婚。”她这话并不虚妄,从大学一年级认识,到最终结婚,这之间有着漫长的十年光阴,爱得那么炽热,他俩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从莎士比亚谈到吃喝拉撒,他们之间无话不谈。“结婚议题”却始终没有点破。

   宋清如遇见了“民国最会说情话的男人”。朱生豪也有自己的个性。他起初也认为“家庭是累赘,结婚是负担”,自称与宋清如恋爱是所谓“理智之爱,哲学型爱”。可随着俩人频繁的书信往来,宋清如的气质、文情和才华深深吸引着他,把他的爱“融化”了,他尤觉“清如乃志同道合知己矣”。同时他也深知宋清如的个性,不能勉强。为了向宋清如表达自己爱的决心,朱生豪开始不断的给她写信,有时候三天一封,有时候一天一封,更有的时候一天几封。在朱生豪的情书里,对宋清如的称呼超过70余种。爱一个人不就是这样吗?把对方当做成自己的宝贝,所有世界上最美好的名字,都给她安上。

 

   在情书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亮点就是,朱生豪的落款几乎每次都不一样,甚至有人不完全统计:在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540封情书当中,至少有100个以上的署名。有的署名是根据心情写的,有的署名是为了表明决心。可谓用情至深。人称“没有情欲”的木纳书生,竟成为“民国最会说情话的男人”,我以为一是朱生豪对宋清如爱得深沉,二是朱生豪对中外文学作品熟读于胸,且文采出众。

   有情人终成眷属。十年书信传情,如此热烈而真挚的感情,真心总会被人感受。他融化了宋清如的心,她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嫁给这个男人。1942年,两人都已是过了而立之年,终于决定成婚五月一日,在上海举行十分简单朴素的婚礼,婚礼上,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八个大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他译莎,我烧饭。”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幸福的,朱志豪废寝忘食译莎,宋清如担起全部家务,还成了朱的得力助手。成就他完成了37种莎剧中31种的翻译,成为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在“译界楷模”的荣誉里有她一份功劳。(前文已经详述)

   病魔残酷无情“棒打”鸳鸯。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婚后两年,朱生豪从小体弱,在长时间超负荷译莎和糟糕的生活环境等多重打击下,终于病倒。1944年6月,朱生豪被确认为肺结核并扩散,就此卧床不起,这才不得不中断翻译事业。当时战事不断,医药紧缺,朱生豪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在这年12月26日病逝,才结婚不到两年的新婚燕尔就这样阴阳相隔,年仅32岁。这对宋清如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她非常绝望,她写下了这首诗:“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

   宋清如毕竟是坚强的女子。她知道自己要好好活下去,为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为了自己,也为了他。朱生豪留下的手稿和怀里的孩子,就是宋清如活下去的使命。她毅然替朱生豪完成了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

1955年到1958年,宋清如还在朱生豪弟弟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剧自己也成为了翻译家。她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敬爱。

 

   宋清如也是一位诗人。中国现代派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施蛰存曾说宋清如的新诗有“不下冰心之才”。然而丈夫离世之后,宋清如留存下来的诗词极少。而且,在以后的诗作中,对朱生豪的哀思几乎成了宋清如唯一的主题。在朱生豪去世后的53年里,她一直独居,这就是她对朱生豪热烈爱情的回应。她时常回忆与朱生豪生活的过往,尤其爱回忆初见他时的样子:“ 那时,他完全是个孩子。瘦长的个儿,苍白的脸,和善、天真,自得其乐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亲可近。”她在《两周年祭朱生豪》里写道:“当我走完了这命定的路程时,会看见你含着笑向我招手。那时候,我将轻快地跟着你的踪迹,哪管是天堂或是地狱。”好在她珍藏的书信还在,经反复劝说,终于答应整理,挑了一部分结集出版,题名《寄在信封里的灵魂》也是她起的。

   宋清如一生爱着朱生豪坚贞不渝。1977年,依然独身的宋清如回到嘉兴朱氏老宅,这一年,她67岁了。小墙上挂着朱生豪的画像,老家具还在,床还是当年那张。她将自己锁在回忆里,一辈子都没有再走出来。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终年86岁。生前关照,死后在她和朱生豪合葬的墓碑上,刻下朱生豪写给她的话:“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才女宋清如,一生经历既富诗意,又饱受人间艰辛,就像她协助心爱的人朱生豪翻译“莎氏戏剧”一样,大喜大悲,全然一出活生生的“人间戏剧”!宋清如和朱生豪,百世流芳!

(注:图片选自网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晓风残月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4 收藏 1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4人点赞

本文作者

老青话医梦

乐不忘形,悲不失态,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