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2年04月17号 06点 阅读 11278 评论0 点赞4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

  (翁蓓华  朱端端  徐磐石)

        题记:此文是我们松江“茸耀”五老宣讲团的“茸耀”三人行的课件,为疫情防控期间居家上网课的青少年和足不出户的小朋友而作的网上宣讲尝试,4月17日下午:在腾讯网上会议室听翁奶奶线上讲红色故事。

 

 

 

 

同学们、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又在网上见面了!

        从2020年春节开始,我们与新冠病毒斗争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病毒就是人类的敌人!我们与敌人战斗,需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才能战胜这个敌人。战术方面有医护专家负责研究。而战略方面我们要准备打大仗硬仗,不能被“敌人”吓到。我们要听党和政府的部署指挥,守纪律不添乱(即使在疫情防范区,也不等于放飞区),保持积极的抗疫必胜的信心,在家上网课也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

 

 

 

 

 

        这次战“疫”,使我想起了中国的近代史,想起了80年前后的1939年—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那艰苦卓绝的历史,发生在陕北抗日根据地南泥湾的故事,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就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华民族在最困难的时候能绝地逢生,万众一心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团结一致从胜利走向胜利!

 

 

        抗日战争从1931年的9.18—1945年抗战胜利共14年。其中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兵力、军需都十分匮乏。对于抗日战争,毛泽东曾写下著名的檄文“论持久战”,文中阐述了抗战分三个阶段:抗战防御阶段、抗战相持阶段、抗战反攻阶段。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畔的枪炮声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1939年2月,当困难刚刚露头时,毛泽东就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41年,党中央再次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 1941年春,八路军主力部队三五九旅(王震的部队)开进了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南泥湾——没有人烟、荒凉的山坡。

 

 

        八路军和中央警卫团在老乡的指导下“一手拿枪,一手拿撅头”实行军垦屯田。“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经过4年时间的奋斗,将曾经荒无人烟、梢林满山、荆棘遍野、野兽出没的“烂泥湾”,开垦建设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将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毛泽东开垦了一块地,种上了菜;朱德总司令组织了一个生产队,开垦菜地3亩;1943年,中央直属机关和三五九旅官兵举行“劳动竞赛”,机关纺线比赛中任弼时夺得第一名,周恩来被评为纺线能手。他们种植稻米、小麦、玉米、红薯、棉花、大豆……还有果树,牛羊猪鸡鸭鹅等。中央领导人的身体力行,给参加大生产运动的干部战士以很大鼓舞。

 

 

        到1945年,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后,人民负担大大减轻,军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八路军、中央机关、各所学校,吃饭穿衣做鞋(自编草鞋,鞋面用旧衣服的布条编织而成)一般能自给自足,按当时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要求。

 

 

        1944年9月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大生产中因碳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同学们,朋友们:你们是新时代的青少年,你们戴着红领巾时,是否想到少年先锋队的责任和担当?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牢记历史使命,为国争光!(唱少先队队歌......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回望我们中国人民的精神谱系,牢记“南泥湾精神”给我们的激励,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在国家遇到困难的特殊时期,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要学习为人民甘愿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抗疫战士——医护人员、社区干部、志愿者等人们的先进事迹,他们也可能是你的爸妈、你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区的邻居。我们小朋友是否趁疫情期间更好的锻炼自己呢,动动小手,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养成不怕苦、爱劳动的好习惯,长大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响战争年代一直流传至今的著名陕北红歌《南泥湾》:“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47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4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大海

潇洒人生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