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浦江客读史】清朝隔离治疫不失为一良法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2年06月06号 01点 阅读 10597 评论8 点赞3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清代宣统二年防治东北鼠疫老照片  (图源网络)  (浦江客读史136)

 


【浦江客读史】清朝隔离治疫不失为一良法

——“史事纵横”之六十五: 古代防疫抗疫(清朝篇之一)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较大瘟疫发生次数最多的朝代,依据《清史稿》统计,清代268年间共发生疫灾176次。疫病流行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大量人口死亡。据学者推算估计,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仅江南十府一州死于瘟疫的就有数百万人;咸丰、同治朝16年间,云南7府、厅死于鼠疫的有160余万人;清末最后两年,内蒙古东部满洲里地区肺鼠疫流行,死亡人数亦多达60648人。清代重大疫灾死亡人数之众,由此可见一斑。

       当年清朝政府的医疗体系虽很不健全,但在疫病发生后,地方采取的隔离措施,还是对控制疫情的传播起到了主要作用。所谓隔离,就现代疫病防治来说,是政府采取的强制性手段。在清朝,也有地方政府强行将病疫之家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以达到不使疫病传播于外人的做法。

       隔离疫病患者的政府行为古已有之,通常做法是将病人集中安置到空置房屋,然后由官府提供医药服务。据史载,战国时期秦国已经有了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的规定。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四月,青州在疫情区腾出一些住宅,作为患者的隔离病房,对其集中治疗,切断传染源以防扩散,成为中国公立隔离医院之滥觞。南北朝之后,隔离已成为官府应对疫情的重要手段,例如南朝齐的“六疾馆”、北魏的“别坊”、唐朝的“患坊”、宋代的“病坊”和“安乐坊”、明清时期的“养济院”,都是在出现公共疫情后建立起来的。

       清代虽然官方设置医疗机构渐呈萎缩局面,但在疫病流行时通过隔离的办法以防止疫病传播,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比以前更为普遍的防疫措施。

       清朝光绪年以前,所谓的疫病隔离设施,即就近疫情区临时构建的简易房屋,或者腾出部分宅舍作为安置病人的场所。如康熙四十八年(1709),江苏吴江因饥荒引发瘟疫,由当地士绅“于宅南隙地构草厂数十间处之”。乾隆五十一年(1786),江苏无锡大疫,“贫病者枕籍于道”,当地士绅“处以空室,至数百人,予之食及药”。疫病爆发后,一些寺观庙堂也经常会被政府作为安置患者的临时隔离场所。一些慈善机构如养济院、普济堂、栖流所,也常用来收治病人的场所。

       清代设置专门的防疫医院是在光绪末年。清代的养济院是由政府支付日常经费的官办社会救助机构,平时接纳的对象为社会救助人员。当发生重大疫情需采取隔离措施时,就让传染病人集中住进养济院,如福建沙县养济院“一在水南坊,以处孤老,一在东门内广誉坊,以处恶疾”。

       山东在晚清防止鼠疫中,采取了以下隔离措施。其一,津浦铁路停车,以防疫情北传。其二,黄河北岸齐河、鹊山两处派医拨兵设卡查验渡客,河岸预备留验养病各房。其三,省城东西车站,均派医查验搭客。其四,潍县、黄县龙口等地,均派员前往查办。其五,烟台责成东海关道、税务司认真经理。其六,军医生及各地教会医生等尽量调用。官府所采取的这些隔离、查验及全力救治等措施,防止了疫情进一步蔓延。

 

 

清代宣统二年防治东北鼠疫老照片

 

 

       清末东北爆发“黑死病”(肺鼠疫),四个月内波及五省六市,死亡达六万多人,一时尸骸遍野,举世震惊。危急时刻,清廷命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钦差大臣,负责东北防疫事宜。在确定病原和传播途径后,伍连德在缺医无药的条件下,采取了隔离防疫法。一是将鼠疫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分别隔离起来;二是将流行中心傅家甸和外界隔断。傅家甸的防疫措施为整个东北做了一个表率。随后,全省纷纷仿照傅家甸的模式建立起防疫体系。清政府还在山海关设立检验所,将陆路南下的旅客留住5日,以防鼠疫蔓延。全东北用了四个月时间,成功地扑灭鼠疫疫情。

       晚清末期,随着西方医学的输入,一些地方也开始仿照西方医学的先进手段进行疫情隔离。

       同治十二年(1873),东南亚霍乱流行,上海、厦门二港相继建立检疫制度以遏制疫情传入。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广州、香港鼠疫大流行,上海海关随即规定,对所有来自这些口岸的旅客进行体格检查,并要他们先行提交《免疫通行证》,然后才允许他们入境和工作。这项检查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上海工部局如临大敌,下令彻底打扫公共租界,并在浦东和杨树浦建立了一些临时性医院和一些熏蒸消毒站。同时,与香港的贸易逐渐减少并停顿下来。正是由于上海租界的积极防御,这次鼠疫没有在上海登陆。

       1894年以后,除了上海、厦门重新订立防疫章程外,宁波、澳门、天津、台湾、营口、福州、汉口等地也相继实施检疫制度,对疫区来船或船上病人,同样由各地海关委派医官上船查验,至此,中国海关检疫制度基本形成。

       采取“封闭”、“隔离”的措施以切断传染源,是防治疫病的根本办法。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隔离防治都是杜绝疫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清朝在医疗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采取隔离避疫的措施,不失为一良法,在今天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浦江思源2022-06-06 18:07:20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山水清音(黄宝兴)的评论: 曹老师的读史,令人感悟,也让人把历史真正作为一面镜子。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才是读史的目的,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件,虽有大有小,情况千差万别,但善治者总是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借以治理当下的各种问题,推动社会逐步前行发展和进步!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6-06 16:27:38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黄晔婷的评论: 看了曹老师的博文系列,也对古代如何做防疫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的确是这样,早在我国古代就被古人们发现,切断传染源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以史为鉴,如今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更是证实了这一点,通过隔离防止疫情蔓延,在防治与治疗的双重作用下,取得最终抗疫的成功。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6-06 10:52:49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开凯的评论: 清朝隔离治疫不失为一良法!我国当代和历代抗击疫情的综合治理,其中最有效的法宝就是隔离!用现在的语汇叫做“居家隔离”!拜读曹老师的【浦江客读史】(136),与之前的数篇古代防疫抗疫讲述做对比,大有一种融会贯通、古今共勉、励志图强的抗疫信念,在激励着我们一起努力将抗疫进行到底!伍连德,这位全权特命钦差大人成为我国抗疫先锋、抗疫战场上的民族大英雄!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历来都是大规模疫灾的起源的直接因素。我国军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历次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与各种各样的病毒疫情博弈中,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的胜利!读史让人聪明,防疫让人免灾。就是天大的疫灾,我们中国人民都能挺得过去!一重大地起风雷,便有妖魔变成精;今日奋起千钧棒,病毒鬼怪顿清零!感谢浦江客老师的辛勤付出!点赞佳作!向浦江客老师致敬!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6-06 10:00:31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张载养的评论: 年代越来越近,抗疫的方法越来越像,这大概也是一种借鉴之后的进化。 曹老师的史说抗疫《清朝隔离治疫不失为一良法》,已将时空推向近代,仿佛就在昨天,方法与当今几多相似。 隔离防疫,其实不只是中国。西方早年的疫情也是频繁发生,来势汹汹,一时无策,“硬”隔离是主要手段,只是十分粗暴、无情,加之贵贱鸿沟、种族歧视,更加让人闻之色变。 还真不知,清代的疫情这么凶险,人口死亡这么惨烈。要不是强制隔离,也许后患更大,殃及今日华夏。那时的“方舱”虽然简易,也挺普及,辅之以治疗,还是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此时,西方的医学已经输入,隔离措施也有了变化,中西结合,阻断了疫情。隔离,一直是防疫的主要措施,时至今日,依然灵验、有效,而且变得更加及时、精准、人性化。差错也有,发现了就尽快纠正。对日常生活而言,隔离总不是舒服的状态,人们有点抱怨,心生厌烦,也情有可原,不必过于在意、纠结。隔离也不是常态,自由放飞才是生活的本来形态。 为曹老师的佳作点赞!愿隔离远去,不再重来。

    举报

  • 浦江思源2022-06-06 09:49:05

    转发浦江思源微信群书虫(王雅萍)的评论:  曹老师对古代防疫抗疫的研究进入尾声,即是从时间上离现代最近,读来恍若昨天,便有了一步之遥的感觉。清代的防疫重在隔离,且采取的措施时时进步,步步深入。早先仅是将病人安置到空置的房屋,由官府提供医药服务。以后则在发生公共疫情后,建起了“养济院”,和一些慈善机构用来收治病人。光绪末年,已专门设置了防疫医院。晚清时期,一些疫情严重的地方已采取了六大隔离措施:铁路停车;河岸设卡验渡客;车站查验乘客;官方派员查办;海关认真经理;医生尽量调用等,防止疫情蔓延。也正是这样隔离、查验、救治的措施,使全东北成功扑灭鼠疫灾情。同时开始仿照西方医学手段进行隔离,上海建立临时医院和一些熏蒸消毒站,致使鼠疫没在上海登陆。曹老师佳作犹如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徜徉,既可今夕对照,又可以古鉴今。古人的经验教训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教训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经验可以让我们在传承中创新。我想,在我们今天防疫抗疫的成功实践中,曹老师的研究成果亦在熠熠闪光!

    举报

  • 冷艳2022-06-06 06:24:17

    隔离疫病患者的政府行为古已有之,今以古为今用,不失为良策,谢谢老师以史为鉴作介绍!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冷艳老师一如既往的关注与鼓励,您的点评,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点赞啦! 举报

  • 元齐2022-06-06 05:59:26

    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您的殷切关注和鼓励,问好啦! 举报

  • 占峰2022-06-06 04:08:57

    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曹老师撰系列历史治疫博文,以史为鉴,烛照当下,意义非凡,功在千秋。

    举报

    浦江思源 谢谢占峰友一如既往的殷切关注和鼓励,你的点评总是茹古涵今,开卷有益。问好啦!!!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