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23号 15点 阅读 10619 评论3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看到一个感人的场面。晨,七点,94路公交车,静安寺站上来一对中年男女,抖抖索索在门边的位子坐下,都是盲人,拿着红白相间的拐杖。车到武宁新村站,他们又慢慢摸索着下去。两人一步一试地上车和下车,司机耐心等待;而站头上那些急于赶车上班的乘客也没有一哄而上,静静地让开一条道,待他们踏上站台后才上车。这对盲人下车后,面对着助动车横行的非机动车道,不知所措,久久伫立……
这些不幸的人,我们间或都能遇到,不知为啥,我总是不敢和他们四目相对(哪怕盲人没有“目光”),连同情的话都不敢讲……
在央视《心理访谈》节目中,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有一个得了自闭症的女儿。得了病,一个人终身都不会有自理能力,这就意味着这位母亲这辈子唯一的“工作”,就是看着女儿,照顾她,伺候她,直到“永远”——那个“永远”是谁的,实在很难说。而她那愚昧又自私的丈夫说自己家里没有这样的“遗传因子”,一拍屁股抛弃了母女;一付千斤重担就压到了她一个人的肩膀上!
看到听到这样的事例,心就隐隐作痛。这样的不幸,谁遇到都会崩溃;而谁崩溃谁还得打起精神来活下去,因为还有另一条活生生的性命维系于你!这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隧道,据统计,全世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有3500万。如果包括那些得了其它“终极顽症”的儿童,就是个巨大的数字了。还有患病的成人、老人呢!这样一统计,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其实是多么幸运,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哪!
命运不公平,所以我们这些“幸运儿”见到那些“弃儿”,当然就不敢直视了:老天爷摊给人间的“幸福总量”是不变的,是他们把降临给我们大家的那份灾难担走了,是我们大家把他们的那份快乐给“偷走”了。
“知足常乐”,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肯定是不合适的;可是作为个人,却应该有满足、感恩的心态。虽然我们没有华美的鞋袜,可我们毕竟有两只完好无缺的脚;虽然我们也是“一无所有”,但还有一个健康、完整的身体。我们还有能力在时代的洪流里沉浮。
事实上,即使那些我们看来迟早会崩溃的人们,他们也没有放弃信念,他们也在挣扎,同厄运对抗,而我们也应该替他们做点什么吧,全人类的苦难,怎么光能让他们承担呢?这是“第二次不公”了。我们做不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我们也没有很多的财力、精力和时间,但是我们确实应该替那些苦难的人做点什么。一些国外回来的朋友说自己在养老院、福利院当志愿护工,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每个月只是抽一个半天,可是心里好受很多。我们现在虽说“志愿者”遍地开花,可是在真正需要“志愿”的地方又能找到几个呢?不是他们需要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更需要灵魂的救赎。当我们每个人的一点点的“小爱”汇集起来,就像那位耐心的司机,就像那些不急不慢的乘客,那些不幸人们就不会是孤军作战了。
是的,我们需要救赎。但是既是我们要想志愿,却不知道到哪儿去志愿。养老院会让我们去吗?也许我们没有健康证明,没有才艺证明,没有政府部门联系,我们连养老院的门都进不了。即使站在街上读读书,唱唱歌也不行吧。总之,这个志愿不知道如何做。我年轻的时候,要为我二姐的患小儿麻痹症瘸腿的同学做松紧鞋有十多年,我有孩子的时候,同时为老婆的同事的脑瘫儿子做棉袄棉裤,因为常常拉湿裤子,需要随时做新的。后来,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的儿子,自闭症,真的不知道如何帮他。只能不时地做些红烧肉(孩子喜欢吃)送去。如今孩子都30多了,父母更苍老了。哎,谁家都有难念的经。其实我也一样呢!!但愿社会多一些爱!
守中
社会的爱一定会越来越多,“难念的经”也会越来越好念的!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