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海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短视频《追梦在早上海》创作思维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12月11号 22点 阅读 10423 评论1 点赞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一、创作灵感形成

 

总想为上海乐龄人的早上海活动唱首歌。在2023年11月“乐龄申城•早上海”系列征集活动中,灵感来了,我用《追梦在早上海》唱和英文名曲《难以忘怀》。这灵感形成于两点触发。

一是最近好几个上海歌友,在网上推荐《难以忘怀》这首英文经典名曲,称是“最美男中音”作品。多年前我听过这歌,确实好听。这次温故知新,突然感到,这首歌带有磁性的音色,很适合用来表现当代上海老年人愉悦情感和潇洒风度。

二是受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美国旧金山APEC会议消息鼓舞,特别是11月15日习近平在旧金山演讲中指出:“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我内心跟着蹦出一个心愿:中美好听歌曲或也将由两国人民来共同唱和。

在以上两点触发下,我产生了用中文唱和《难以忘怀》强烈愿望。经两天激情澎湃的创意制作,我完成了《追梦在早上海》中文唱和英文名曲《难以忘怀》的填词、演唱、视频制作。

 

二、歌曲唱和简介

 

《难以忘怀(Am I That Easy To Forget)》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乡村音乐歌手吉姆•里夫斯(Jim Reeves)英文原唱歌曲,表现了好莱坞明星赫本和派克在电影《罗马假日》中追梦的故事。这首被称作《罗马假日》主题曲未被插入电影,迷醉了不少人,成为誉满全球的英文爱情名曲。

这好听的英文经典歌曲,网上找不到中文演唱版。我用中文唱和《难以忘怀》,不是用中文翻译英文歌词来唱。20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歌曲到2023年来译唱,显然太晚了。现在我唱和,是有新主题和新创意的。

歌曲唱和,既能继承和弘扬老歌之美,还能反映新生活内容、新时代情感。如唐诗宋词《如梦令》《清平乐》《满江红》《念奴娇》《沁园春》等曲调,被不同时代诗人反复唱和,这种创作歌唱方式,能直接反映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生活内容和审美格调。

 

三、唱和格律要求

 

唱和,是唐诗宋词以来形成的中国音乐文学创作传统。唱和,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很多格律要求。这些格律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曲式相同(段数、句数、字数),二音律相近(音节和平仄声调),三对仗(上下句词性相同平仄相反),四押韵(句尾字韵母相同)。

用中文唱和英文歌曲,是中西艺术交流汇合,在格律上和中文诗词唱和会有不同,但仍保留着中文诗词唱和的要求。唱和外文经典歌曲,是在接纳外文歌曲形式基础上,艺术上进行更深入交流、汲取、借鉴,也是在弘扬中文诗词传统,将来或能延伸到向西方介绍中国音乐诗词创作的这个特色。

我通过这次唱和英文经典名曲实践,有三点体验:

一是要在唱熟原唱乐谱基础上,把乐谱当填词的词谱用。唱熟乐谱,就能理清原歌段式、句式、结构,以乐谱为本填词,顺应歌曲的音调、情绪等多种审美因素。唱熟乐谱还明白:《难以忘怀》共四小段,每段两个大乐句,每个大乐句含上句下句两个小乐句。这和中文律诗四句一段、一段两联、一联两句完全相同。唱熟乐谱还明白,原歌共有17个乐句,实际只须填词12句。第13至第16句是重复第9至第12句,第17句是重复第16句。

二是要仔细数清原唱每一唱句的音节数量。中文诗词唱和,严格要求音节数量相同。七言诗就是每句七个音节,五言诗就是每句五个音节,词叫长短句,一首词中每句字数可长短不同,但唱和诗词和原诗词字数要完全相同。中文一字就是一个音节,容易数清。英语唱词是一长串英文字符组成,字符数不能代表音节数,单词数也不能代表音节数。因为英文单词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不能用中文字数去填写英文单词数。必须听清每个乐句英文唱了多少个音节,才能决定用多少个中文字填写。这和文字翻译不同,翻译要求内容相同,而唱和要求音节数量相同。为确定原唱句音节数量,我听了几十遍英语原唱,终于把12句原唱的音节数量理清,对中文填词做到了心中有数。唱和比翻译听起来和谐得多,原因在于乐句音节数量相同,无须顾及内容相同。为突出乐句音节数量在唱和中的重要性,原唱句音节数我都在视频中同步标注出来。

三是要理解原歌词押韵规律。中文字读音,先声母后韵母,押韵就是最后一字韵母相同。英文读音不叫声母韵母,而叫辅音元音。英语单词辅音可在元音之前,也可在元音之后,单词后面辅音和后面单词连读。我过去唱过几首英文歌,错觉英语歌词是不押韵的。这次在反复聆听《难以忘怀》原唱时发现,12句唱词,句句押韵。前6句主押近似汉语拼音ou韵,后6句全押近似汉语拼音ai韵。前6句的第5句押ai韵,预示第6句后将转ai韵,这种押韵方式有点像音乐创作中使用“先显音”。在反复聆听原唱后我明白外国歌手对句末单词尾部辅音都略去不唱。这样拖长音时,元音表现非常清晰,英语歌曲押韵特点也显示很明确。我在填词中,采用了原歌词押韵方式,这在短视频中也标注出来了。

用中文为外文歌曲填词唱和,只要做到旋律相同、乐句音节相同、押韵相同、歌唱情绪相近,就能尽情把不同生活积累、不同想象、不同构思,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在音乐文学唱和的艺术创作中,体验到同曲异工的奇乐妙趣。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0 收藏 1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0人点赞

本文作者

胡金海

总要思想,总要上网, 总要教学,总要歌唱。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华龙2023-12-13 18:53:15

    金海老师对音乐有研究!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