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之余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当“玩抽象”成为一种时尚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1月06号 19点 阅读 1807 评论1 点赞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不知何时起,“玩抽象”成了一些年轻人的“时尚”。最普通的是,在社交平台上无厘头的一问一答,咋一听似乎没有逻辑,猛一想却令人忍俊不禁。

    例一:问:“你什么时候结婚?”答:“中午吧,晚上也行。”

    例二:老师问某同学:“你到底会不会”。学生低头回答:“约会”。

    例三:甲:“我和胡适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爱打牌”。乙:“我和丘吉尔有两个共同点,抽烟、喝酒”。甲:“打牌打到七十一。”(注:胡适,1891—1962,享年71)乙:“享受烟酒到九十一。”(注:丘吉尔Churchill,1974—1965,享年91)

    玩抽象的梗是不直接表达意思或者行动,而是弄上一种复杂的表达,或将事情扭曲变更了,或回复出另一层意思。随着网友们造梗能力增强,新的词语和表现形式不断出现,然后反复出现在网络上,弄得眼花缭乱。

    面对这种现象,各人的幽默感和审美观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喜欢这种独特,以至欣赏其创意,而另一些人则觉得晦涩难懂,味同嚼蜡。更多人觉得难以理解,因为玩抽象的梗往往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这些背景,难以理解其中的幽默,甚至产生困惑。当然,还有的人觉得老听这些抽象的梗。让人感到疲劳。特别是有的“创意”被过度使用或滥用,就没有新颖和趣味了,反而让人厌烦。

    但是,“玩抽象”的辩护者们却有另一套说法。他们说,玩抽象都是聪明人,玩抽象的是天生的艺术家。你以为搞几个网络热词就可以玩抽象吗?玩抽象要融会贯通;玩抽象要恰到好处;玩抽象要灵活婉转;玩抽象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有优秀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玩抽象要从众多梗中选出最好的、最合适的;玩抽象要从现存的抽象中引经据典,而后另辟蹊径,以至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有的说,这是回归纯真的“自我取悦”;有的说,这是不分场合、不分轻重的“胡言乱语”;有的说,这是挫折之后的“一笑而过”;有的说,这是不失幽默的“脑筋急转”;有的则说,这是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化解疗法”……

    当“玩抽象”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有人恶心,有人痛心,有人烦心,有人欢心——也许,这正是“玩抽象”爱好者所要达到的效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7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7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霜木2025-01-06 19:49:04

    玩抽象只要不出格,萝卜青菜,各取所爱。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