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夕阳路上有“暖伴”
同一句话、同一个词,不同的年纪说出来,那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十余年前,那时候心灵鸡汤什么的还不流行,我看到了一个词“抱团取暖”,觉得形象又新鲜,便在一篇博客里引用了。几天后收到了一位老师的短信,说特别喜欢这个词,把心都温暖了。这位住在北方的老师,写写文字,做做视频,尤其爱写点短诗,不管是什么,总会流露出一些琼瑶式的忧郁。我很想对她说,请她乐观、达观起来,否则很影响心态的。可是毕竟不熟悉,也就淡了这个念头。过了不久,我在博客里提到有时会眩晕,她又发来短信,说自己已经眩晕了十几年,因不敢在颈椎处开刀,病情无法缓解,轻时整日晕晕乎乎,重时昏天黑地。啊,我十几天已经天旋地转,她却是十几年!那么说,我看到她所有优美的文字和视频,都是在至少是晕晕乎乎的情况下完成的呀!我不由得对她充满了敬意,同时也感到了一种榜样的力量。
于是我又想到了那个——“抱团取暖”。
当年喜欢这个词,并没有切肤之痛;就像“衰退”、“衰老”、“疾病”、“终结”、“死亡”……这些词,似乎只是在很远的地方隐约闪现,“抱团取暖”也不过是一张开给“未来”的支票。很简单,因为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灵魂都有足够的热量,根本不需要从他人的“团”里去借光;满满的热量,满满的自信,即便从唇间蹦出这四个字也是轻飘飘的呀。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原来,寒意也会渗进我的肌肤、脏器和魂魄的,原来确实需要“抱团取暖”,需要从朋友那儿汲取更多的热量和能量。虽然经过自己和他人的“断舍离”,“朋友”已经流失了一大半,社交圈越来越缩小,但是哪怕只剩下一个,我依旧从他那里感受着热量,吸取着能量,几句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都化成了春天的暖意,沁入心底,它是抗击病毒和病菌最有效的白细胞,是驱赶忧郁最好的咖啡因。
不到一定年龄是体会不到许多东西的。我曾被一位比我年轻很多的好友“猛批”,说我在博客里生呀、死呀,尽说丧气话。不奇怪,刚退休那些年真的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因为刚刚脱离了工作的束缚,所以更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情壮志——这实在是一生的黄金时代了。自然听不进、受不了别人的“要死要活”了。可是那个黄金时代终究会或者突然、或者不知不觉过去的。当我猛地觉得一阵不大的秋风便吹起了浑身的鸡皮疙瘩,那么就知道——是得“抱团取暖”啦。
专家建议,中国电影要有突破,就得分级。其实“老人”我看也得分级才合适。“年轻的老人”、一般的老人和高龄的老人,跨度高达四五十年,又怎么想得到一起、说得到一起呢?几条代沟怎可能有多少共同语言;所以“老小孩”们就得对号入座,寻找自己关注的话题,这样才能产生共鸣,真正做到“抱团取暖”。
我和我的朋友都先先后后地进入了真正的“银发阶段”。我们都是自己慢慢变老,又看着对方慢慢变老,从而一起慢慢变老的。这算不算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呢?“老”很可怕,可是有了伴,“一起变老”就不一样了。我庆幸老天爷没有独独把我变老,而让他们“青春常在”;这样,我们就有了基本的共同语言和说不完的话题。我坚持写自己的公众号,也就是希望在给自己充电的同时,也能给他们带去一些暖意,尽管这种暖意有时候是以冷峻的面貌出现的。
望前方,北风吹得更紧,心不惊,情不怕——夕阳路上有“暖伴”。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