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基层居委:以八项规定为笔,绘就作风建设新画卷
基层居委:以八项规定为笔,绘就作风建设新画卷
中央八项规定如同一座灯塔,穿透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迷雾,为基层治理指引出务实、清廉、高效的航向。基层居委会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民生的“最初一公里”。锲而不舍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仅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之举,更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
一、制度固本,构筑作风建设“钢铁长城”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基层居委会将制度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基石,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体系。一方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日常考勤到事务办理,从财务收支到资源分配,每一个环节都制定详细规范。例如,针对社区经费管理,出台严格的审批流程和使用标准,明确经费使用范围和报销凭证要求,杜绝了违规开支和“小金库”现象。同时,建立经费使用公示制度,定期向居民公开经费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让经费使用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体系。设置明确的考核指标,如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群众满意度等,通过定期考核、民主测评等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对于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存在作风问题的进行严肃问责,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
二、减负松绑,激发基层工作“源头活水”
长期以来,基层居委会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各种会议、文件、检查层出不穷,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居委会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时长,提倡开短会、讲短话,提高会议效率。对于可合并的会议坚决合并,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同时,减少文件发放数量,严格控制文件篇幅,提高文件质量,做到文风朴实、语言精炼。此外,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社区事务线上办理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办理社保、医保、户籍等业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减负松绑,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民生导向,书写为民服务“温暖答卷”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基层居委会始终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作为,努力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居委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居民代表参与改造方案的制定和监督。针对小区道路破损、排水不畅、停车困难等问题,协调各方资源,积极推进改造工程。经过努力,老旧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针对社区内老年人多的情况,居委会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同时,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为老人送餐等,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此外,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群众监督,打造作风建设“阳光工程”
群众监督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基层居委会通过设立举报信箱、开通监督热线、开展民意测评等方式,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能够及时反映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居委会高度重视,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做到有案必查、有错必纠。同时,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向群众反馈,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例如,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有居民反映部分区域存在垃圾清理不及时的问题。居委会接到反映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发现是环卫工人工作疏忽所致。居委会对环卫工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加强了对环卫工作的监督管理。同时,将处理结果向居民进行了反馈,得到了居民的认可。通过群众监督,形成了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监督格局,有效防止了作风问题的反弹回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基层居委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基层居委会将继续以制度为保障、以减负赋能为动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群众监督为支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巩固和拓展作风建设成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基层力量。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 未定义0条内容 你没有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