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7年12月26号 07点 阅读 10455 评论13 点赞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崇敬篇——毛泽东读书石
叶子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住进了杭州的西湖国宾馆,这是由江南园林刘庄改建的宾馆,座落在丁家山下西子湖畔,背山濒水幽雅恬静,集东方园林之精华,花木繁茂,楼阁亭楼古朴宜人,湖光山色风景如画,被称为“西湖第一园”。
毛泽东主席曾多次落脚刘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就是在这里诞生的。依山傍湖的迷人风景,遍布伟人足迹的秀丽山庄,更让人感到新鲜和好奇,我当然不会错过寻觅伟人足迹的机会。
不动笔墨不看书,毛泽东主席热爱读书,外出开会、视察工作时,他都要带上不少书,利用工作之余的分分秒秒抓紧看书学习,到了晚年重病在身时,仍然不忘读书。从而不少地方都留下了毛泽东主席读书的踪迹。井岗山毛泽东故居门前,在郁郁葱葱的海罗杉树下有一块天然的大石头,就是当年毛泽东主席读书和批阅文件的地方;在瑞金叶坪的大柏树下也有一块毛泽东主席读书时坐过的大石头。
一早起来,迎着晨曦,我信步走上丁家山峰,站在“读未尽书”的书屋前,眺望六和塔和钱塘江,感悟伟人浩然气魄。“How do you do in the morning !”(早晨你好)身后传来英语的问好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身着湖蓝色工作服的宾馆女服务员。“你早!”我连忙回应她,“你这么早就上班了?”“不,我刚下班。”她的微笑如同春天里的一丝清风,“我是在毛主席住过的纪念楼工作的。”“那你的工作一定很有意义。”我羡慕地说。
“是啊!我们的工作就是管理好住所、接待好参观者。每天我们都要认真地收拾毛主席用过的书桌,整理毛主席用过的书橱。我们轻声地走路,就好象毛主席还住在这里工作。”姑娘自豪地说。“你见过毛主席吧?”我问。“没有,我只是在电影上看到过这位伟人。但是我的妈妈见过,当年她是接待毛主席的服务员中一个。我的妈妈好多次给我讲过毛主席在刘庄住宿的事。我记得最深的就是毛主席感冒的那件事,医生给毛主席量体温三十八度五,医生要他好好休息。毛主席却风趣地说,还不到三十九度么,读书看报学英语就是休息!因此,我有空就会在这毛主席读过书的小屋,学习外语。”姑娘还热情地向我指点,“山下还有一座假山石,也是当年毛主席学习英语时坐过的地方。”
想不到在国宾馆,也有毛泽东主席的读书石,我告别了女服务员匆匆下山,找到了那块写有“毛泽东学英语处”的假山石。毛泽东主席不仅重视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学习,还提倡把中外语言结合起来学习。倚在毛泽东读书石旁,聆听鸟鸣虫语,感受伟人“补读未尽书”的自勉。人生苦短,岁月流逝,不知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有多少喜欢读书的人。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写作,读书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读书的升华。如果不写作,怎能检验自己阅读的成果呢?我不喜欢看长篇的文章,也不是漫无目的地读书,因为我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只能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书籍。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时我会把情感融入在书中,体会书中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对于小说,我更爱读抒情散文,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验到作者的内心,感悟作者的真实情感,让自己与作者进行心情的交流。每当读到富有诗味优美的句子,总让我羡慕不已,更激起我的学习欲望。我常常会把他们的雅句反其道而行之,成为自己的文句,如他是写天上的我就改写地下的,他说夏天的事我改写冬天的事,通过不断的读写,让“模仿”成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今年老眼睛也不行了,已不能完整地读完一篇文章,但我还是断断续续地读书,否则我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在读书中,我不时地问自己:“我还能写出好文章吗?”
此时东方已经发白,西湖水随风波动,细浪不时吮舐着岸边,我翻开随身带着的日记,记下“决心学习,至死方休”的感悟,让读书成为我的永远。
信纸作者:毛毛1943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