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南燕北鹰”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11月19号 09点 阅读 11951 评论19 点赞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南燕北鹰”的故事

――我熟悉的北大荒人(一)

(唐德华)

 

   在我众多的知青朋友中,有一对夫妇特别传奇。丈夫叫裴海荣,上海人;妻子叫陈贤芳,广州人。他们相识于广州,结合于黑龙江,被誉为“南燕北鹰”。

   他们的故事开始于“文革”时期大串联。1967年2月的一天,广州17中学生陈贤芳和同学相约到南方日报社办事,遇到上海来的中学生裴海荣等。裴海荣当时是上海某中学校革会成员,来穗处理该校某同学在广州南方日报社两派武斗中意外受伤之事。一群广州与上海的中学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识了。一个月后,分手时陈贤芳与裴海荣作为双方同学的主要代表建立了通信联系。

    1968年8月,裴海荣在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报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陈贤芳得知后,和好友黎秦云同学专程赶来上海为裴海荣送行。当时每个赴黑知青手中只有两张送行的站台票,裴海荣毅然把一张给了母亲,另一张给了陈贤芳。这样,裴海荣在站台与陈贤芳告别,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下乡来到位于虎林县迎春镇的兵团4师33团。3个月后,陈贤芳也响应号召下乡去到位于海南岛琼海县的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1师6团11连。两人一个在祖国北疆的虎林,一个在万泉河畔的琼海,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这对南北疆知青鸿雁传书,心心相印。

    我和裴海荣是同一天乘同一列火车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3团的。他分配在10连,而我到了11连。两个连队地挨着地,是相邻的两个连队。有关裴海荣的事时有耳闻,他也是66届高中毕业生,有文化,爱学习,为人正直,不怕吃苦,特别能干,但脾气倔强,好给领导提意见,且受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影响,不受重用。他在10连当农工班长,一干就是8年。陈贤芳同样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但她性格天真、开朗又很随和。她所在农场主业橡胶,割胶是最主要生产任务。每日半夜满天星斗就点亮胶灯出工割胶,待太阳出来后收胶水,下午管理胶林,到天黑才收工。由于她工作认真,割胶技术娴熟,1972年4月就被调到场部“三结合科研小组”並兼职生产科统计员。

    不久,陈贤芳遇到了人生第一大难题:恋爱。一天,团长郑重其事地找她谈话,说为了鼓励知青扎根海南岛,想给她介绍男朋友。小陈立时不知所措,陷入迷茫,尽管她与裴海荣书信往来频繁,但却一直没有涉足爱情。怎么办?这时,闺蜜黎秦云旁观者清:“裴海荣与你这些年的书信我们几乎都看过,虽然他没写过一句甜言蜜语,但字里行间的点滴感情你感觉不到?你要想清楚选谁比较合适,错过裴海荣你会不会后悔……”。在婚姻大事抉择的岔路口,陈贤芳左思右想,寝食不安。“鱼儿得水,冷暖自知”,最终她毅然选择了情投意合的裴海荣。

    两人正式建立恋爱关系后,自然要考虑将来在哪里安家。陈贤芳从书信中看出,裴海荣热爱北大荒,他的事业在北大荒。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在北大荒农场连队安家。

    1976年,正当他俩商量准备结婚时,知青“返城风”已悄然刮起。大家都想方设法调回城市,陈贤芳却要远嫁到广东人闻之色变的黑龙江北大荒,亲朋好友都来劝说,让她再三慎重考虑。气候环境的适应难题首当其冲,广州和海南都是亚热带气候,常年温暖如春,最高气温30多度;而北大荒是寒带气候,全年无霜期只有100多天,冬天最冷零下30多度。两者相差60多度!其次,陈贤芳此时已是东红农场生产科统计员,属干部编制,而裴海荣仍在基层连队工作。去北大荒安家意味着要在苦寒环境中重拾繁重农活。面对未来的艰辛险阻,陈贤芳却坚定的说:“去北大荒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说实话,对一个生在南方长在南方的弱女子来说,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这就是爱的力量! 由于陈贤芳的坚持,家人最终尊重了她的选择。

    陈贤芳和裴海荣1976年3月正式结婚。1977年1月,陈贤芳正式办理了调动手续,来到黑龙江854农场10连,结束了十年的“两地书”。她的三哥陈贤庆专门创作了叙事抒情长诗《南燕北鹰》,记述了这段南北疆知青的爱情故事,送给妹妹作为新婚贺礼。临分别时,陈贤芳的母亲仍难掩不舍,悄悄流泪。她的三个哥哥也暗自叹息,千里迢迢去到黑龙江成家立业,将来哪怕探亲都不容易。母校广州17中的同学们也很不舍,临行前,20多位同学一起为她送行。

    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陈贤芳到854农场后,一步一步勇敢地战胜生活、工作、学习上无数困难,渐渐适应了北大荒生活。几年后,夫妻俩有了爱的结晶。儿子的出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十年“文革”结束,国家拨乱反正走上改革开放的大道,人们也重新踏上人生发展的正轨。裴海荣和陈贤芳在农场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相互鼓励,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裴海荣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副连长、连长。1983年考入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脱产读书三年,毕业后回到854农场任麦芽厂厂长、食品总厂厂长、工业科科长等职,1992年被任命为855农场副场长。陈贤芳开始在连队当农工,几年后担任连队文书兼出纳。1985年调往场部,任农场劳资科副科长。在此期间,他们俩曾先后有过多次返城的机会,但均放弃了,仍选择留在北大荒。

    1994年,裴海荣家里发生了很大变化。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母亲中风后已患病臥床10年。儿子裴小川则刚好初三毕业,按知青政策可将户口迁回上海。裴海荣是个有抱负的人,当了场领导后更加感到黑龙江农垦的改革老是举棋不定、裹足不前。而此时上海的改革发展蓬勃向上,他认定故乡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一番事业,同时又能就近照顾父母尽孝。在知青朋友的引荐下,1994年8月11日,按照上海人才引进政策,裴海荣和陈贤芳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上海,这一天正是裴海荣26年前下乡去黑龙江的日子。

    返沪后,夫妻举案齐眉,生活低调而幸福。事业上也都取得不错的发展,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俩。他们开始都在国营新安乳品公司上班。四年后新安并入上海牛奶公司,裴海荣决定辞职,以无业身份,应聘一家刚筹建的股份合资公司当厂长,后企业改制任老总。陈贤芳退休后,即受聘于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又工作了15年,直到孙子出生。儿子裴小川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著名外企,后自愿放弃优厚待遇接了父亲的班。

    如今,他们把家安在位于闵行颛桥镇的某小区,和我居住的小区仅一路之隔,成了近邻。共同的语言,相邻的居所,使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来往。

    40多年前南燕北鹰的结合,很多人都曾为他俩揑一把汗。幸运的是,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自强不息,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2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