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涯皆有缘.....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远去的书信......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2年05月09号 08点 阅读 4889 评论0 点赞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远去的书信......

  鸿雁传书,往昔如昨。

  父亲除了能写自己的名字,大字不识几个,写信无异于天方夜谭。自小被姥姥剥夺了学习机会的母亲,字写得歪歪扭扭,当年却成为家中与北京姑姑一家联系的唯一执笔者。依稀还记得儿时的某一天,在老家那间低矮破旧的西厢房一张小桌上母亲教我写信的情形,那天她有些庄重地说以后要把写信的任务教给我,我也因此记住了母亲“写信、写名字禁忌红笔”的叮嘱,当时懵懵懂懂,长大后才渐渐懂得其中的含义:书信上的红笔,不再有一丝一毫的喜庆色彩,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扼杀一种亵渎,也意味着亲友间的绝交。现在偶然在纸质或电子文档上看到被标红的名字,心头总会有一种异样之感,所以在任何一种文字表达方式上,无论如何,用红笔写人的名字是万万使不得的------这是常识,也是对他人一种最起码的尊重。

  收拾家什的过程中,翻出几捆当年的书信。看着那些熟悉的字体,或遒劲或有些不入眼,禁不住心潮起伏一阵激动。信件内容或平淡或煽情夸张,但无一不是用心写就。一纸传情,尽在其中。岁月如歌,时光留影,这些浮尘的信件,像消失的时光里不可复制的老物件,弥足珍贵。又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它们记录着我的青春年少,承载着一份至爱亲情与友情,令我百感交集,回味无穷。

 儿时,与北京姑姑一家的书信来往最多,人生阅历丰富的大表哥甲申是代言人。“好久不见,甚是想念。”“见信如面”、“身体可好?工作可好?XX可好?------几乎成了固定格式的问候语。书信,延续着一份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申哥邮寄的塑胶袖珍年历卡,银行卡一般大小,做工精美,小县城从未有过,后来在博客上看到一位网友晒出的收藏品,其中就有当年申哥邮寄的那种,倍觉亲切,可惜现在一张也没有留存,现存的只有数张九十年代的贺年卡。当年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到糖果、点心、罐头、挂历等物品,大到托运的自行车、接济我们一家的钱款,邮寄后申哥会以书信告知,收到后我也会及时回信答谢。大嫂和芸姐给我邮寄的在当地根本买不到的高中课外辅导书,其中一本是大嫂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被我的同桌顺走,几经周折才被追回,遗憾的是我辜负了亲人对我的殷切希望,大学最终与我无缘,当年的书信中我曾羞愧汗颜无地自容。

  入路后成了一名连接员,“与铁老虎打交道”“扒火车”的工作性质令自幼笨拙缺乏运动的我心生恐惧。我的郁闷心理很快被几位长辈得知,不厌其烦地耳提面命和书信开导,我渐渐稳定了情绪。四舅文才,和其他几位舅舅一样,字体以隶书见长,飘逸潇洒,如同他温文尔雅的性格。信中他“恨铁不成钢”、苦口婆心的鼓励教诲,我时刻铭记在心;大姨夫书元是六十年代的地质中专生,善管理懂经营当过多年砂轮厂厂长,知书达理,知识渊博,循循善诱,甚至提醒我调车作业下车时利用物理“反作用力”的原理以免摔伤。知道我肠胃不好,给我买来“养胃朱砂丸”,信中嘱咐我按时服药,殷殷关切,视如己出。书元姨夫的书信,铁画银钩,力透纸背,功底不凡,极尽豪爽;棉纺厂工作的岩梅表姐是曾经的知青,事业有成,在我情感低谷之时,结合自身经历,一封长信畅谈人生,抚慰了我伤痕累累的心灵;表弟煜保定读金融,成绩优秀,哥俩书信不断,情同手足;无师自通、自幼爱好文艺的姐姐拉得一手好手风琴,她眼中,我这个弟弟始终长不大,给我的信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姐弟情深之关爱;“家书抵万金”,如今那些已泛黄的家书,给当年初出校门走向社会的我以莫大的精神鼓励与安慰。

  翻阅当年女儿读大学时的信,字体工整娟秀,透着一股自强不息的执着与自信。女儿的自立意识在读高中时就显现出来,高考时坚决不要家长陪同,保定上大学,北京读研,从遥远的锡林郭勒盟再到广东汕头,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勇气,几乎没让父母操过心,女儿一直都是我心中的骄傲。

  写好的书信,对折、翻折成工整的形状,装进信封,开始了它的温馨之旅。淡蓝色图案的航空信封最为端庄大气,牛皮纸信封简朴,邮资八分,“邮政大厦”应该是当年最普通最小的邮票,后来是面积稍大一些的民居邮票,市面上流通的邮票,都是一些最为普通,集邮爱好者是不屑一顾的。集邮涵盖兴趣、学问与投资,除了资深集邮爱好者,一般人玩不起。同学L知识分子家庭,在他家看到过与普通邮票迥异、半个手掌大小的周总理纪念邮票,眼界大开,惊讶于竟然还有那么大面积的邮票。当年在母亲工厂的门卫传达室,每每看到信封上图案漂亮的邮票,总忍不住偷偷撕下据为己有的贪婪。当年居无定所租房住,从房东老太太外甥一本旧书里,发现粘贴有几十张年代久远未曾加邮戳品相完好的邮票,喜不自禁,征得房东同意后收藏起来,后来几次搬家也不知去向,真是可惜。

  发小W“鲤鱼跃龙门”考入师专后信中“扬起生活的风帆”的激励,包括参加工作临行前他送我的那只黑色的人造革公文夹,成为纯真年代一份纯真友谊的见证;学业优秀的同学L堪称“学霸”,又写得一手好字,他信中以“可以把铁路道口电动化”为例,鼓励我在铁路上也可以搞发明创造。哈哈,“搞发明创造”?!我这个笨蛋哪是真那块料啊!他信封上“XXX信箱”的地址,还引发了那位无知的初恋“连详细地址都不敢写”、“脚踏两只船”的猜疑,令人哭笑不得。

  当年每年的岁末,每当把精心挑选的贺年卡、明信片投进邮筒的那一刻,想象着数日后亲友拆开它们时的欣喜,自己的心头也会荡起一片涟漪。

  信件中,我珍藏着李雪健老师寄给我的一份签名报纸,本以为会泥牛入海,没料想却梦想成真,三十年多前的幸运与感动历历在目。字如其人,朴实大气的签名,成就了一位德艺双馨的影帝与一名普通铁路工人之间的一段佳话。

  互联网时代,书信绝世,情感也渐淡------淡了,真的淡了,曾经的兄弟朋友,联系越来越少,以至于在春节,有的甚至连一句新年祝福也懒得动动手指发送了。

  所以,愈发怀念记忆深处那些蒙尘的书信。

  渴盼有一天能静下心,像三十多年前那样,在昏暗的灯光下,饱蘸深情的笔墨,再洋洋洒洒写下一封封书信。

  可哪里还有墨绿色邮筒的影子?!

  何时再遇身着墨绿色工装、骑着墨绿色二八自行车,后座挎有墨绿色邮包的邮递员?!

  何处再寻记忆中那抹亲切的墨绿?!

  曾经的书信年代,去了,毕竟远去了。

  曾经的单纯与质朴,也只能在记忆中追寻了。

  鸿雁传书。

  一去,再不复返......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30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3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咫尺天涯皆有缘.....

天涯咫尺,咫尺天涯(郑重声明:博客分类中,“原创”标注为“他山之石”的,均改制于GMLUO老师发给我的邮件,不是我的摄影作品,我也注明了原作者以示尊重;如果是自己写的,则标注为“涂鸦”。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博主关闭了此篇讲述留言功能。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