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石雕简介
曲阳石雕是河北省曲阳县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自西汉始,曲阳石工就以大理石、玉石、木质、象牙、青铜、不锈钢等为材质雕刻碑碣等物了。运用技法多样,有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造型门类。曲阳石雕题材广泛,主要有现代人物雕像、园林雕塑和家庭装饰等。
2006年5月20日,曲阳石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考证,满城刘胜墓出土的汉白玉男女俑就由曲阳黄山汉白玉雕刻而成,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曲阳石雕作品。曲阳王台北村的狗塔,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一条义犬而修建的。狗塔共13层,高约50米,由黄山汉白玉和砖瓦精筑而成。塔内一至四层的石壁上刻有浮雕壁画,构图严谨,布局匀称,代表着当时曲阳石雕的艺术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全国各地建寺修庙、凿山开窟,规模浩大,盛况空前,曲阳石雕由此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一时期,曲阳石雕艺人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雕刻才艺,雕刻出众多的佛教造像。
在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唐代,曲阳石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曲阳由此成为我国北方的雕刻中心。
到元代,曲阳雕刻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技艺高超的曲阳石雕艺人在元大都兴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清时期,在皇家宫殿、陵墓和园林的营建中,曲阳石雕艺人们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了他们精湛的雕刻技艺。在颐和园苏州街北岸的两块护岸石上留有"曲阳匠师"的刻字,成为曲阳石匠参与京城园林建设的珍贵史料。
1952年10月,曲阳十几名雕刻艺人被选调到北京,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后,他们负责纪念碑浮雕的主雕任务。纪念碑完工之后,北京市政府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以参加纪念碑建设工程的曲阳雕刻艺人为骨干力量成立了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刻厂,这为曲阳雕刻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1958年,曲阳雕刻艺人又被抽调到北京参加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工程建设。
2011年2月,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曲阳石雕强调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讲究其间的呼应关系 。造型中不唯形似,而重其神韵。。
曲阳石雕线条飞扬流动,发展了阴刻、阳刻、阴刻阳刻结合等多种线刻技法,线条的表现力在这里获得了充分的发挥。线条在曲阳雕刻中起着重要的造型辅助作用。在因线条作用而造成的不拘泥于形体外表的空灵的空间感中,有着一种与西方团块雕塑的实在空间感大相异趣的美感。
在曲阳石雕中,圆 雕、浮雕、线刻等表现方法常常被不拘一法地混合并用于一件大型石雕,局部往往有着浮雕、线刻的部分。曲阳石雕作品中那些人像的头、手等部位为圆雕,而大部分身躯则是用依附于石壁的高浮雕形式,衣饰等细部又是由线刻形式表现出来。镶嵌、镂空等方法有时也被结合进来。
本集图片是在八大处公园举办的曲阳石雕展中拍摄的,这只是曲阳石雕精品的点点滴滴,是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与民族之魂的曲阳石雕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