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文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火油盏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5年04月22号 20点 阅读 3840 评论0 点赞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火油盏,也就是煤油灯;从旧中国过来的爷爷、奶奶这一辈,管它叫“洋油盏”。

父母这一代,习惯上将“煤油灯”叫作“火油盏”,看中的是“油”能产生火的原理。

在没通上电的上世纪六十年末,火油盏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照明灯具。

火油盏的身体像个瓶子,上方按了一个开了小孔的瓶盖,小孔中串了一根小铁管,铁管里穿了一根棉线作为灯芯。在灯芯头上点上火,灯芯就发出了一丝光亮;灯芯露出铁管部分越多,发出的光就越大,用的油也越多。为了节约煤油,奶奶将灯芯控制在只露出铁管的一点点,能有点光亮就行。

火油盏的周围裹在一圈弯钩上有孔的铁皮,这既可用来作为搬移火油盏的抓手,又便于将火油盏能随时随地挂起来。

印象中我家有二盏火油盏,样子都已很陈旧;有一盏火油盏,裹在瓶身上的铁皮已裂成了两爿,爷爷用铅丝作替代,钮在瓶身上,又弯了一个有钩的圆圈,方便火油盏搬移和悬挂。

为了节约费用,每家的火油盏都不多,往往是一盏火油盏,要搬来移去,不到天完全漆黑不会燃起火油盏;吃饭时火油盏放在桌上、洗碗涮锅时将其挂在灶壁上,晚上睡觉时再将它移到房间里,上床后随即将火油盏吹灭了。我家用火油盏最多的是母亲和奶奶做针线活的时候,用的最多的地方是母亲的织布间;我们弟兄几个读书写字作业,一般都在有日光时抓紧完成,从不会单独用上一盏火油盏;有时作业来不及完成,就借着母亲织布间的光亮。

火油盏最大的缺点是弱不禁风,稍微有点小风,就会被吹灭,移动火油盏时更需小心,有时还得用手掌来挡风。记得我上高中的那年,父亲到集镇上买了一盏用玻璃罩住火苗的煤油灯,晚上撑着煤油灯上猪圈、下水桥方便多了!

1970年,生产队添了一盏金属骨架、底座是油罐、两边装有两根支撑管子、油罐上没有灯芯、用一只“椭圆”状的玻璃罩罩住火苗的煤油灯;从此,晚上生产队开社员大会,将它挂在醒目处,再也不会被风吹灭。

那年月,各家各户都备有一个装煤油的瓶子,家里的煤油用光了,就到附近的杂货店去买。

直到七十年代初,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照明,火油盏才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图片选自网络)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江上人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8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8人点赞

本文作者

每文

退休之后归零 梳妆岁月静好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暂时没有留言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