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共和国的艰难抉择(徐建国)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3月25号 13点 阅读 10245 评论8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共和国的艰难抉择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现象回顾

徐建国

2023、3、25

    20世纪中期,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现象,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几代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据1990年出版的《金山县志》记载,从1957年至1978年,当时的金山县共动员了11909名城镇知识青年到边疆、农村上山下乡。

    笔者就是其中的一员。1975年1月,我从本县兴塔中学高中毕业后,3月8日即被分配至当时的兴塔公社成功大队第二生产队插队落户。先后担任过生产队记工员、会计、大队土记者,参加过金山县知青代表大会、金山县四级干部大会。1977年11月参加“文革”后恢复的第一次高考,并于1978年3月8日赴位于浦东的上海第六师范学校报到入学。我的插队生涯,不多不少,正好3年整。

    对这场历时近三十年、涉及千百万家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历来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图对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现象从原因、过程、转折、结束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纠正一个误区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知青办”统计,全国共有1776.48万城镇青年先后上山下乡去边疆、农村,参加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于是大家都误认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从1968年出现的。其实不然!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人民,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但是,经过8年抗日战争和3年解放战争,国民党、蒋介石留给我们新生共和国的,是一副“烂摊子”。新中国百废待举,哪儿都需要粮食、需要钱。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从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天起,毛主席、党中央就在思考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1955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现共青团),派出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回国后写了《关于苏联开垦荒地的一些情况的报告》报送中央。同年8月,青年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的活动,有重点地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组织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25日,北京市团委遴选60名优秀青年,组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30日,北京各界举行隆重的欢送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同志作了《向困难进军》的讲话,并将队旗授予杨华队长。这支垦荒队在祖国的北疆创建了“北京庄”,这就是今日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

    1955年暑假,全国共有57万初中生、236万高中生毕业。他们要求或升学、或工作。可是,新中国刚成立不到6年,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无法全部满足这些毕业生的要求。而当时的农村,正在大力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增产运动,需要大量吸收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政治觉悟的青年学生。9月至12月,毛主席在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多次指出:“全国合作社,需要几百万人当会计,到哪里去找呢?其实人是有的,可以动员大批的高校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去做这个工作。”“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0月15日,上海组成一支98人的青年志愿者垦荒队,来到江西省德安县九仙岭垦荒。一个月后,胡耀邦受党中央、毛主席的委托,前往九仙岭看望上海垦荒队员,并题写“共青社”的名称。这就是现在被誉为“鄱阳湖畔的明珠”“羽绒王国”的江西共青城。

    11月8日,天津52名青年组成天津市青年志愿者垦荒队,到达黑龙江省萝北县,1956年5月4日,该垦荒点被命名为“天津庄”。此时,垦荒队员已经增至268名,队长范素兰。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仍有114名老垦荒队员及他们的后代坚守在祖国的这个昔日的“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

    195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批发了劳动部党组《关于第二次全国劳动厅局长会议的报告》,指出“对城市失业问题,只有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才能逐步地得到解决。对于中小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促进农业生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现象,不是从1968年开始的,至少从1955年开始,党和政府就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解决就业问题。

二、发生两个转折

    1966年3月至4月,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安置工作推广业余教育和试办半农半读学校座谈会。会议认为,1962年至1965年底,全国上山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和闲散劳动力共158万人,其中知青近百万人,95℅以上稳定在农村,这是一个很好的成绩。

    但之后形势发生了急转。7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从1966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事实上,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国各大学当年均未招生,这就人为地增加了城镇不能升学的青少年人数。

    11月至12月,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涌向北京,上访、造反,要求返回城镇“闹革命”。1967年2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逗留城镇的下乡知青返乡参加备耕、春耕生产。1968年4月4日,中央对毕业生分配提出“四个面向”原则,即: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至10月中旬,有21个省、市、自治区向国务院提出上山下乡计划,年内计划下乡166万人。

    至此,上山下乡现象发展为上山下乡运动。这是上山下乡现象的第一个转折。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发表后,全国上山下乡出现了高潮,当年有近200万城镇知识青年,去人民公社插队、到国营农场、林场就业。另有60万城镇居民下乡落户。全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呈现下降趋势。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粉碎“四人帮”,全国实行改革开放为止。

    由于由“自愿”变为运动,加之上山下乡的人数实在太多、上山下乡的时间过长,导致产生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1978年2月12日,国务院批转《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纪要》,明确:“国营农场的职工,包括按国家计划分配在农场工作的城镇知识青年、农场职工子女,都是国家职工,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这个决定,彻底封死了在边疆、农场工作的知青返回大城市的渠道。知青的不满情绪不断发酵,至12月,率先在西南边陲的云南各建设兵团,发生了罢工浪潮。他们打出“要回老家”“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口号。很快,这股浪潮席卷了全国各生产建设兵团。笔者此时已通过高考,在位于浦东的上海第六师范学校上学。星期天去上海市图书馆借书的时候,亲眼看到返城的知青请愿队伍包围市政府,打伤劝阻的警卫战士的情景。

    3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发表谈话:“上山下乡这种办法不是长期办法。农民不欢迎,……,城市人下去实际上形成同农民抢饭吃。我们第一步应做到城市青年不下乡,……就是要开辟新的经济领域,做到容纳更多的劳动力。”

    5月中旬,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四川、江苏六省提议有条件的县镇,不再动员知青上山下乡,而是就地安排就业。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有利于城乡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减少农民进城;二是节省国家和社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三是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使子女得到妥善安置;四是可以使知青部门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做好大中城市下乡青年的工作。这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第二个转折。

    6月2日,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城镇上山下乡的知青通过顶替等渠道陆续返回原先的城镇。

三、对现实的思考

    历时近30年、国家花费75亿元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终于偃旗息鼓了。这场运动,留给人们思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应该说,初心是好的,问题在于后来忘了初心,加之国家运动不断、各地干部素质不一,给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造成了许多实际困难甚至伤害。

    但上山下乡也确实锻炼了一大批知识青年,成就了一大批知识青年,推动了农村、山区的文化发展、科学种田,涌现了一大批模范人物,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邢燕子、朱克家、侯隽、薛喜梅、程有志等。当然,最有出息的就是在陕北插队落户7年的习近平同志。正因为他在农村与贫下中农同甘共苦,所以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永远是人民的利益。

    现在,当年毛主席、党中央希望解决的问题,又摆在党中央及各级政府面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历年累积的未就业大学生,合计共有86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同时,还有农民工、自然增长的青年、复转军人等,就业形势极其严峻。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们不妨从共和国的缔造者那里汲取智慧,再搞一场“上山下乡”。当然,这绝不是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所谓高中生赶到农村去,也不是将应该在科研单位任职的高级知识分子赶到农村去,而是由国家组织各类知识分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急需科学技术的农村、山区、边疆服务。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人民中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就是我对现代知识青年的就业前景、发展方向的思考。(3565字)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习之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0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0人点赞

本文作者

徐建国

勤奋读书 努力成功:上海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21年金山区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度“金山好人”,上海市委党校“2021年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学员。枫泾文史研究会会员、理事、副秘书长。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3-04-09 11:14:55

    感谢编辑老师的厚爱,将此文推荐至《过往足迹》!

    举报

  • 刚柔2023-03-25 23:31:28

    徐老师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的了解使我受益不小,原来了解没有这么多。

    举报

    徐建国 感谢黄忠贤老师点评!因为是知青,我对众说纷纭的“知青现象”深有兴趣,这几年买了许多关于知青的书,从“知青办”的文件汇编,到知青个人的回忆录,再到叶辛的文学作品。总感觉,这是共和国在下一盘大棋!这个问题,我还在研究! 举报

  • 徐建国2023-03-25 16:59:42

    感谢赵同泰老师的点评!是啊!那时只要党发出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就会义无反顾,赴汤蹈火,而在所不惜。我曾经在一次记者采访时说过:“人民怀念那个时代,不是怀念那个时代的贫穷,而是怀念那个时代的万众一心!”

    举报

  • 同泰2023-03-25 16:42:45

    在我文革前的学生时代,就有很多上海的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新疆去了。记得那时周总理在石河子农场视察时说了“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著名讲话,鼓舞着很多青年学生扎根边疆!

    举报

  • 建平2023-03-25 16:05:30

    知青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政策违反了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接受再教育”的本意。这与现在知识青年下乡创业有不同的概念。

    举报

    徐建国 是的!现在可以说是知识青年即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企业家带着知识、资金、设备,反哺农村、山区、边疆,让当地人民致富,也让这些反哺者事业成功。这样就达到了双赢。关键是双方都是自愿的,而且能双向选择! 举报

  • 徐建国2023-03-25 13:46:39

    我经常向人宣传的一个观点是:有些事,放在几年、十几年的跨度内考察,是完全错了,但把时间跨度放大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会发现它完全是对的!反之亦然!

    举报

    徐建国 比如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苏联解体,当时,苏联人民拍手称快;现在呢?尝到了恶果。 举报

  • 徐建国2023-03-25 13:43:37

    感谢晨兰之珠的点评!在“老小孩”中应该有很多知青,大家对知青问题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欢迎争鸣。

    举报

  • 晨兰之珠2023-03-25 13:40:24

    感谢佳作分享!向老师学习和问好!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