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3年09月27号 13点 阅读 10816 评论2 点赞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读书,还有一种较好的模式,阅读的升级版,比一般的朗读更有富有情感,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愿景和感悟,那就是------朗诵。
朗诵不是简单的念一首短诗词而已,也不是一阵哇啦哇啦的大声呼喊。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朗是声音明亮清晰的意思,诵是念的很流畅的意思。声音大,可以使我们的耳膜收到较强的刺激,再加上视觉的高度集中,就可以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培养清晰的口头表达能力。
九月开学季,不知不觉稀里糊涂的上了一堂朗诵课,倾听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竟然,突然,蓦地喜欢上了朗诵,就连自己也揣摩不透,这些天连续的每天坚持朗读两三首短诗,虽然实在不怎么滴,但却享受了清净、自由自在及抒发情感的过程。朗诵,还有一个方便之处,可大声也可小声,喃喃细语,不影响他人。
最近看到网上一则报道,近年来,朗诵在日本已经被视为健体健心、受益无穷的活动,各地都办起了不同形式的民间朗诵组织, 日本人之所以对朗诵如此情有独钟,是因为健康学家认为:朗诵犹如“健身体操”,可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状态;朗诵就像唱歌,能增加肺活量,使全身通畅,有怡情养性的独特作用;朗诵还是一种“思维体操”,特别有助于减轻老人“黄昏思想”的精神压力,锻炼老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日本东北大学川曷隆太教授研究发现,人在朗读时,70%以上的神经细胞参与大脑活动,超过默读和识字,相当于大脑的“热身体操”。如果长期坚持,反复练习朗读,能强化记忆和提高注意力,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效果。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