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六)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3月14号 06点 阅读 12081 评论6 点赞2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六)

 

繆新亚

 

 

别无视时代对人的塑造

 

       文友小汤,外地来上海,打工讨生活,坐在逼仄的门卫室,世事过眼,阅人无数。对《繁花》的点评,视角独特,他的点评从《繁花》人物“高声量”和格调“民国风”的因果开始说起。有人批评《繁花》中的女人都是大嗓门,乱聒噪,像吵架,太喳吧,王家卫败坏了上海女人的形象之类,他根本不懂上海女人!

       小汤说:凡事皆有因,我们不要和因果去争吵,因果从来不骗人。想想,《繁花》里的那代人,都是从那个荒唐时代趟过来人的。

 

 

       那个错乱的年代,几乎所有的人说话,都要大吼大叫,必须扯着嗓门喊口号,情绪激动表忠诚,来证明自己革命:激情澎湃,忠诚无限。轻声嗲气,是不行的,不响更有问题。习惯成自然,要让自己的声音“不响”(声量大)也是很难的。

 

 

  八九十年代,“改开”初始,这是个激情澎湃、变化多端、充满希望、充满机会,猪会飞,鸭会唱的年代,皇皇大时代,人人争上游,“阿宝们”、“汪明珠们”,都满怀激情,都想寻到机会,改变命运,每个人都以最高嗓门,最高调的音符,高歌猛进,那样的时代,唯有高歌,才能猛进!

       小汤说,我来来上海二十多年了,见到过的上海女人不少,他们大部分人,说话很嗲,声音很软,素质也很高。但从那个荒唐年代走过来的爷叔阿姨们,说话的音量确实要比年轻人要大些,也许这就是时代烙印,群体特征!我们小区里,就有这样印记的叔叔阿姨。时代从不嫌弃我们多彩,我们也不要怀疑时代,对人们性格的塑造。

 

 

别固执死磕,假懂经伪清高

 

       有人嗤笑王家卫的《繁花》,患有“年代错乱症”:1992年的故事拍出了1929年的感觉,明明是九十年代的事儿,却拍出了浓浓“民国风”,王家卫不懂上海,他1958年出生,5岁就去香港,民国时代没赶上,改开时代又当面错过,两头不值岗。弄出个“民国风”的《繁花》,来糊弄观众。

 

 

       对此,小汤严重不以为然:其实说这些话的人,他们不懂民国风,更不懂王家卫!

       民国风,是上海人心中最敏感的一根神经,是痛点,也是痒点。上海人喜欢的不是民国本身,而是喜欢那个时代的审美,喜欢的是那个时代一切漂亮的东西。民国处于中国从古到今的过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碰撞、中国传统美与西方古典美、摩登美互相融合的时期,可以这么说,民国的审美,是人们心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上海从历史中走出,时代在行进,人们的审美会变化,人们怀念精致考究的海派风尚。三十年代是上海的黄金10年,在那时,民国风、海派潮日臻完美,达到高峰;那个年代的风尚与审美,余温犹在;九十年代是上海的又一个黄金10年,它从动乱走出,海派文化被剥皮抽筋,人们怀念前一个黄金10年。怀念源自对现实的反叛,民国风是最好的审美归宿,人们以独特的审美观和对时光的感悟,诠释着民国风范,海派风尚。

 

 

《繁花》刀锋上的神作

 

       小汤的点评还在继续,《繁花》迎来大结局:王家卫游走刀锋,拍出的电视剧《繁花》,毁誉参半,对它的争论,还在持续,真所谓成也《繁花》,败也《繁花》。

       王家卫和《繁花》捆在一起,被追捧,也被痛批,好话坏话,我都不说,作些客观分析,还是必须的。

 

 

       先说王家卫的民国情结,王家卫说过这样的话:“民国那个时代人的执着很动人,发现并回味中国人的美,我现在还在民国,我还没回来。”王家卫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来演绎他对民国的理解,对时光的感悟。如此看来来,《繁花》的民国风,不难理解。

 

 

       王家卫作品的风格,留声,又留痕,用光影锁定人物,用镜头叙述故事,形成王家卫的风格。他的作品每个镜头都精心打磨。电视剧《繁花》,在运镜、构图、色彩、配乐、布景、道具等方面都非常讲究,他拍出的电视剧是电影级别的!巧用电影蒙太奇,激发故事的荷尔蒙,高手啊!

 

 

 

       王家卫作品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对镜头的处理,对光影的艺术表现。如果和其他的影视剧一样,那就不是王家卫作品了,他讲究,面子里子都要有,故事和好看都要有,感情和腔调同时体现。

        王家卫讲究吃有吃相,衣有衣样。因为这样,引发某些人的吐槽,但小汤认为,似乎是王家卫为观众在“背锅”。剧中,有四分钟的宝总的定制西装的镜头,其实,宝总穿的西装都是定制款的“阿玛尼”。谁都知道,胡歌是阿玛尼第一位全球代言人,双方合作至今已有7年之久,胡歌与西装,可谓是衣人合一,宛如神人,西装上身,派头、噱头、苗头都有了,活脱民国绅士,《繁花》中的三枝花:玲子、汪小姐和李李,哪个不是端着身子,昂着脖子,扭着腰肢,矜持跨步,把民国场域里的韵味沁透到骨髓,融于形体,演绎着民国名媛风采。是“墨镜爷”的高明,也是观众的联想。

 

 

       文友会说:繁花繁花,眼花绿花,内容丰富,但笔者的篇幅有限,只能打住。各位看官也许会埋怨笔者,怎么老是端自己的“锅”,炒别人的饭,怎么不说说,自己对《繁花》的看法?后面笔者也会对《繁花》说上几句,至于精彩不精彩,只有等下回分解了!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大海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3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3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徐建国2024-03-14 22:32:23

    争论是好事,越争看的人越多。

    举报

  • 石腊红2024-03-14 15:01:12

    繁花好看,众说繁花,本是繁花,愈繁更艳!点赞佳作!

    举报

  • 霜木2024-03-14 10:50:46

    换一个视角看“繁花”,精彩纷呈,繁花似锦,味道邪好 !

    举报

  • 136517303702024-03-14 09:32:43

    一簇繁花引蝶来,轰动申城皆表白。不说众口难调和,只求观赏乐开怀。缪教授的佳作《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六)以坊间各式人等的口吻,诙谐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对一部产生轰动效应的沪产电视剧的热评,各抒己见,手法高明。佳作自然巧妙地将不同时代的两个黄金十年既糅合在一起,又作了比较,牵引着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明之处还在于读者所期盼的作者本身对该剧的见解,放在“下回分解”!高手啊!为缪教授的佳作《杂扯“码字、出书、写戏”那些事儿》(之六)点赞!向缪教授学习致敬!

    举报

  • 张载养2024-03-14 08:03:56

    繁花,真难“不响” 繁花可说的话题确实很多,从高声量到民国风;家境家教、阅历经历,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其实,时代、地域、行业、角色,更是对人的塑造与包装。 知道原作小说就曾风靡一时,被授奖叫好;电影再现,更是引来阵阵声浪;这边美誉,那里嗤笑;如此境界,真难达到。 有人批评,电影的民国风和现代潮,两头不讨好;也有赞誉,正是两相交错、又融为一体,显得十分时髦;打碎、杂揉,各有诀窍;离谱、贴切,各人所好。 每个镜头精心打磨,每首选曲都挺顺畅;绅士名媛轮番上场,你露底蕴,她显风尚;繁花之都如梦如幻,繁花之事如诗如歌。 为缪教授的佳作点赞!

    举报

  • 书虫2024-03-14 07:40:00

    赞缪老师佳作 身在门卫做保安/ 心驰红学激浩瀚/ 遥望繁花如潮涌/ 笑傲江湖抒己见/ 人物形象有争辩/ 神女不响登天难/ 荒唐岁月趟过来/ 时代印记如刻盘/ 沪上人对民国风/ 那根神经最敏感/ 审美高峰何逾越/ 唯有魔都魂绕牵/ 游走刀锋创巨片/ 光影柔和抵心海/ 韵味沁透入骨髓/ 活脱绅士与名媛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