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圃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寻味南浔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4年04月23号 16点 阅读 10282 评论1 点赞2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邓宾善

晚秋时节的11月初,我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江南名镇南浔。在萧瑟秋风中,游赏怀贤,观景思往,开启了我流连忘返的寻味之旅。

(一)

寻味南浔,始于漫游有江南园林佳构之称的小莲庄。小莲庄属于古镇的中心景区,进南大门后,过一小桥即到。小莲庄建成于1924年,园主为南浔首富刘镛。园内群树林立,花草丛生,满目青翠;更有众多假山、石桥和古亭,相映成趣,别具风情。特别是园内一大片荷花池,每到夏秋时分,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游人无不沉醉在“香远益清”(周敦颐)的荷韵飘香之中。如今荷花虽早已谢去,但“留得残荷听雨声”,则给人以别一种意趣了。

秀园必有佳邻。与小莲庄仅一水之隔的,便是嘉业藏书楼。嘉业藏书楼是古镇中心景区另一个著名景观。它由刘镛的孙子刘成干于1920至1924年建成,鼎盛吋期有藏书60万卷,18万册。中国历来不乏散资以聚书的藏书人家,所谓“家藏万金,不如藏书万卷”。刘承干就是这样一位藏书家。他不仅爱藏书,而且还热衷于雕版印书,凡所刊刻之书,他均有题跋。鲁迅先生曾称誉说:“非傻公子如此公者,是不会刻的。”

(二)

寻味南浔,让我有渐入佳境之感的,是位于南市河两岸的古镇景点富集区,闻名遐迩的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等景点就位于此。一路踏访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游人充分领略了一众晚清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张石铭旧居,风格独特,结构恢宏,号称“江南第一宅”。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宅内各具特色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外国进囗的玻璃雕,琳琅满目,不可尽数,无不有着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整座大宅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理念,由南、中、北三部分合为一体,但其中不少厅堂楼阁不乏西欧罗马式风格,反映了当年西风东渐的时代特色。上述这些建筑,业已成了古镇的重要文化符号,历时愈久,其历史价值愈高。徜徉其中,游人与建筑融为一体,忘了建筑,也忘了自己!

(三)

成为寻味南浔曲终奏雅的,是我对古镇东北景区东大街张静江故居和大运河两岸百间楼的深情巡礼。

张静江系国民党元老,故居是他父亲张宝善于清光绪24年(1898)所建,建筑呈典型的江南豪宅风格。故居内一桌一椅,一草一木,莫不散发出陈旧的气息。徘徊在厅堂内的一张张老照片前,民国历史如同赶集般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时光此时似乎放慢了脚步,故居中的一切,成为浓缩了的时间琥珀,让人从容流览,细细品味。

百间楼相传为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而建,是江南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它沿京航大运河支流(又称百间楼河)而建,一河两岸,连体房舍绵延长达400余米。河埠石阶,木柱廊檐,与映在河水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幅幅枕水人家的绝妙画卷。河中缓缓而行的彩船,穿过一个又一个的桥洞,好比流动着的五线谱,热闹非凡。但霎时烟霏云敛,江风阵阵,响起一片树叶飘落的飒飒声,听来像是秋天窃窃的私语。河水流淌,依然奔腾不息,看似没有生命,却见证着人世间所发生的一切悲欢离合的故事。来到南浔,没有刻意去寻访秋天,却在此时让我感受到了些许的秋意!

(四)

在南浔这块近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年来成为笑傲江南古镇的佼佼者。那么,南浔为什么得以一枝独秀且魅力永葆?上述一路的寻味之行,解开了我心中的这个谜团。寻味南浔,其实是通过向往、追踪和欣赏,去寻找古镇所独有的那种意境,一种虽历经岁月流淌却风情依旧的意境。这让我终于明白了南浔何以南浔的原因。这正如诗人泰戈尔所言:“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寻味南浔,兴味无穷,收获满满!

(本文刊于由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的《又一春》杂志2024年第2期)

编发:姚鸣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薇拉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1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