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4月23号 07点 阅读 10901 评论9 点赞2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生命的感悟 赵妙娟
这篇《生命的感悟》写于2000年,曾刊登于闵行报。泛黄的纸页间,封存着年轻时的思索与热忱。时隔二十余载再次翻阅,岁月的沉淀让我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此刻,我正蜷在床头,高烧引发的眩晕沉沉压着意识,浑身酸痛无力,哪怕只是轻轻翻身,都像被无形的重物拖拽着难以动弹;喉咙肿痛如刀割,声带嘶哑得几乎发不出声,连吞咽口水都成了艰难的折磨。太阳穴突突跳动,神经不时抽搐,头部一下又一下地剧烈疼痛,仿佛重锤在反复敲击,实在忍不住,我发出了阵阵呻吟。无奈之下,我第一次服下了止痛药——从前生病,我总习惯咬牙硬扛。即便在这样的状态下,我还是坚持翻开这篇文章,细细品味,加以修改补充。或许是病痛带来的清醒,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将这份凝结着时光的感悟,郑重地赠予我的老年朋友们,愿与你们一同追忆往昔峥嵘岁月,拥抱当今美好生活;赠予我的忘年交们,作为长者的一份礼物,期待思想能跨越年龄的界限碰撞出火花;赠予我的孩子们与家人们,盼这份感悟能化作照亮前路的微光;更赠予我深爱的每一个人,愿它能带来些许启示,为你们在人生路上增添一份从容与力量。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一次次探寻它的真谛,于不同的场景与经历里,收获了层层递进的感悟。生命像什么?初次思索生命的模样时,我望向江面。只见船儿扬起白帆,无畏地迎着风浪前行,向着远方的彼岸驶去。那一刻,我笃定生命恰似这扬帆的航船,唯有乘风破浪,冲破重重阻碍,方能抵达理想的港湾。走进校园,目光所及是与师生们共同认养的草地,绿意与枯黄交替更迭,生生不息。我恍然惊觉,生命亦如这顽强的小草,在风雨中拼搏,在困境里挣扎,方能重披绿装,焕发生机。 有了这般感悟后,我学会了以“受宠不惊,受辱不屈”的姿态行走人生。领奖时,我深知掌声与荣耀只是新起点,不会因此沾沾自喜;遭遇不公与流言时,也能坦然接受,因为这就是生命的现实。酸甜苦辣的交织,让生命变得丰富而成熟,欢乐与痛苦、艰辛与喜悦相辅相成,共同绘就了生命的多彩画卷。那时的我,千百次高呼“理解万岁”,渴望被他人懂得。可后来明白,理解需要机缘与共鸣,难以掌控,于是“谅解万岁”成为我新的人生信条。我尝试以豁达、宽厚之心,包容所有的不理解,主动接纳世界的不完美。 那一年,我搬家到鹤北二街坊安宁路后,每日匆忙往返于学校,无暇留意路旁风景。直到经历生命中的重创,我才偶然发现路边的大树在风雨洗礼后,愈发清新挺拔、枝叶翠绿。那一刻,生命的意象再次丰富——它恰似这棵树,从种子萌发到长成参天巨木,要历经四季更迭。春的明媚、夏的炽烈、秋的萧瑟、冬的凛冽,它都默默承受,在风雨中伸展枝叶,以坚韧的姿态回报世界一抹绿意。这让我更深切地感悟到,人的生命同样需历经岁月风雨,才能根深叶茂、坚韧不拔。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船,在风浪中奋勇前行;像小草,于困境中顽强生长;像大树,经四季而茁壮;也像鲜花,虽灿烂却有兴衰。但在这诸多比喻中,我愈发懂得:谅解比理解更为珍贵。理解是心与心的契合,可遇不可求;而谅解,是主动的包容,是即便不被他人理解,还能以善意化解矛盾、以宽容消融隔阂的智慧。大树谅解风雨的侵袭,变得愈发坚韧;小草谅解环境的恶劣,努力向上生长。当我们学会谅解,便能以更开阔的胸怀面对误解与冲突,不再执着于他人是否理解自己,转而专注内心的成长与丰盈,让生命更加从容、美好。 生命像什么?生命,是一首跌宕起伏的诗,是一曲悠扬婉转的歌。我愿将这份凝结着时光与心血的体悟,化作真诚的馈赠传递给每一位珍视它的人;也愿将其深深珍藏,伴我勇敢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在生命的长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
信纸作者:shenhui1989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