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17号 16点 阅读 10434 评论0 点赞2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溢彩星光-社区老人关爱服务项目”
“溢彩星光-社区老人关爱服务项目”由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与恩派公益联合发起,项目自2024年12月启动,聚焦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的实际需求,整合优质为老服务资源,通过赋能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内生力量,构建“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多元联动服务体系,助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项目在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落地,围绕“生命关怀、意定监护、就医导航、认知障碍、科技助老、健康促进”六大议题展开实践。
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老小孩”)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技为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悄然为老年群体筑起了一道“数字鸿沟”。为助力老年人共享智慧社会成果,作为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老小孩”)凭借20余年“扶老上网”、“科技助老”的经验,提出“以兴趣为起点、以方法为核心、以互助为机制”的理念,通过任务式教学法、步骤学习法等创新模式,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设备应用技能,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推动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开启温暖、便捷的晚年生活。
一、内容丰富的课件和平台让学习触手可及
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编制了《基础学习法》、《智慧出行》、《在线就医》、《网络购物》、《手机摄影》、《短视频制作》、《防诈与防沉迷》七套学习课件,开通了“溢彩星光”在线学习营,让三个街道的“科技助老”议题组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通过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让学习变得更便捷、更有针对性。
二、三大教学法让学习更轻松
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针对老年群体“慢节奏、重实操”的学习特点,研发了一套贴合需求的科技助老课程体系,并通过线下活动验证实效:
一根筋教学法:聚焦高频场景,化繁为简。以微信平台为核心,集中教授打车、挂号、购票等生活服务功能。
例如,在南京东路街道开展的“基础学习教学法在线训练营”中,主讲人通过PPT演示与手机实操,引导老人逐步掌握“面对面建群”“微信支付”等技能,24位参与者现场完成实操,反馈“步骤清晰、一学就会”。
步骤教学法:拆解复杂操作,建立信心。将智能设备操作分解为3-5个简单步骤,降低学习门槛。
如“滴滴老年版打车”教学中,主讲人通过“一键叫车-设置常用地址-确认车辆”三步流程,配合手机实操演示,帮助21位老人独立完成从输入目的地到支付的全流程。一位参与活动的阿姨笑言:“以前看孙子打车觉得难,今天自己操作才发现这么简单!”
任务学习法:真实场景驱动,学以致用。结合“叮咚买菜”“美团外卖”等生活场景,设计“发现-搜索-下单”任务链,引导老人在实践中掌握操作逻辑。
例如,在“智慧出行·温暖相伴”活动中,老人通过“电话叫车-呼叫快车-确认费用”任务,不仅学会了使用小程序,还理解了“预估费用”“车型选择”等细节,真正实现“用得上、用得好”。
三、志愿者“涟漪效应”让温暖扩散
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创新提出志愿者“六度涟漪”模式:一位志愿者帮助六位老年人,并鼓励他们成为新志愿者,形成“层层传递”的互助网络。
为增强老年学员的学习参与感与社交归属感,平台特别开发「科技助老志愿者学习圈」模块。已报名课程的老人可通过微信一键登录,在课程专属话题下发布图文/语音学习心得(如“今天学会了用手机拍证件照,分享步骤给大家!”),系统自动关联课程章节便于知识沉淀。学员可对优质内容点赞收藏,或通过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让老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归属感。
四、持续赋能共绘老年友好新图景
“溢彩星光”项目通过“方法创新+社区赋能+志愿者联动”,为老年群体搭建了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
凉城街道科技助老自组织团队的戚老师表示:“老小孩的赋能活动让我们团队从零开始,逐步掌握了科技助老的工具和方法。通过系统的培训,我和志愿者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更好、更广泛地帮助社区中的长辈们。科技助老工具包陪伴老人家们在这个忙碌的社会中,一起慢慢走,感受科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后续“溢彩星光”项目将持续推出线上课程、实操工作坊、兴趣小组等多样化活动,并联动更多社区、企业参与,共同构建“无障碍、有温度”的老年友好数字生态。
科技不应是冰冷的工具,而应成为连接代际、传递温暖的纽带。 欢迎更多社区、志愿者加入“溢彩星光·科技助老”,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在数字化时代中“乘风破浪”,拥抱精彩晚年!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