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25年08月18号 21点 阅读 1254 评论1 点赞7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当年,每当夜幕降临时,人力航行的船舶都会点亮“夜航灯”,悬挂在船舶的高处,显示船舶航行位置。当时,人力航行的船舶上没有电,在夜间航行的船舶上悬挂的“夜航灯”,都是煤油灯,被船上人员称为“桅灯”或“马灯”。“马灯”是专门生产灯具的厂家用薄铁皮制做的,它由灯顶、灯罩、底座三部分组成。第一,灯顶。灯顶上有一个圆铁圈,可以悬挂“马灯”;灯顶与底座的左右两侧,各树立一根空心铁皮管子,支撑着整座“马灯”。第二,灯罩。用上下开口鼓形玻璃罩做灯罩,灯罩的外围用粗铁丝做成十字交叉形的保护网,灯罩底部安装在灯座上,灯罩上部与灯顶可上下移动的顶盖连接。平时,需要擦洗玻璃灯罩,移动灯顶上的移动顶盖,就能方便取下、装上灯罩。第三,灯座。灯座是一座可储存煤油的圆形底矮的小煤油罐子,灯座上有一个可调节灯芯高低的装置,灯芯用一截扁扁的布带子做的,下端浸在煤油里,上端点燃以后“马灯”就亮了,可通过灯芯调节装置调节灯芯高低,变换“马灯”的亮度。这盏“马灯”悬挂在夜间航行的船舶高处,能使船舶安全航行。
在长期使用“马灯”做船舶夜间航行的“夜航灯”的实践中,船上人员感觉,“马灯”虽然造型美观,亮度适中,使用方便,但是,价格较贵,油耗较多,防风较差。于是,船上人员逐步采用啤酒瓶做“夜航灯”。他们用废弃的颜色不深不浅的啤酒瓶,在啤酒瓶底部外侧缠绕一根细细的棉纱绳,在棉纱绳上蘸上煤油,点燃这一圈沾了煤油的棉纱绳,缠绕在啤酒瓶底部的棉纱绳就迅速燃烧起来,过一会儿,把燃烧的啤酒瓶瓶底迅速浸入冷水里,“啪嗒”一声,啤酒瓶瓶底就掉了下来,断口部位很平整,“夜航灯”的灯罩就做成了。船上人员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用废弃的啤酒瓶做成了“夜航灯”的灯罩。他们用一块小方木,在小方木上挖出放得下啤酒瓶底部的深深凹形,或者,用短短的一小节放得下啤酒瓶底部的竹子,做“夜航灯”的底座。在底座上放置一个空的小墨水瓶,在小墨水瓶铁皮盖子上打一个小洞眼,用来穿灯芯,把去掉瓶底的啤酒瓶装入用小方木或一小节竹子做的灯座上,在灯座周边,固定树立二三根粗铁丝,做成一个灯架子,一盏简易的“夜航灯”就做成了。船上人员自己动手制作的啤酒瓶“夜航灯”,既节省了费用,还省油又防风,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深受船上人员的欢迎。
夜间航行船舶,悬挂起点亮的啤酒瓶“夜航灯”,如同水上的交通安全的信号灯,让附近周围行驶的船舶能准确判断方位,特别在那些狭窄的河道中,能提前主动避让,保持适当航行距离,避免在黑暗的夜间发生船舶相撞风险与事故。
“夜航灯”是船舶夜间航行的无声语言,是船与船之间的无声约定,是明暗交替的信号,就好像船舶在说话,老远就能知道对方往哪走,充分体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协作精神——“夜航灯”的“语言”息息相通。这就是过去人力航行船舶的年代里,江河中可靠的一种“规矩”——“夜航灯”。“夜航灯”每天夜间行使着守护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使命。
如今的江河中,各种高科技信号和光照早已取代了啤酒瓶“夜航灯”,但是,那些曾经在黑夜中闪烁过微光,藏着人们最朴素的智慧——用啤酒瓶制做的“夜航灯”,创造了平安,用彼此的默契守护船舶安全航行。长期以来,“夜航灯”的灯光蕴含的责任与信任从未改变:每一盏“夜航灯”亮起时,都是对其他生命的承诺,也是对自身安全的守护。
图片来自AI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