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晚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怀念母亲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4月01号 06点 阅读 10822 评论16 点赞2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怀念母亲

(张轰轰)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爱,我说,有,母亲的爱是永恒的。感恩母亲给予的爱,怀念母亲的一切……

    岁月匆匆,人生苦短。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半年多了,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到母亲的人品,一生艰辛的生活,使我们儿女真正体会到:儿女们的寸草心永远报答不尽母亲的养育之恩。

    我的母亲生于1928年8月,享年91岁。祖籍是江苏常州市人,从小生长在上海,幼年住在静安区镇宁路。我的外公是木匠,在附近一所小学当校工,我的外婆是一位家庭妇女。母亲从小就很懂事,为分担家庭困难,九岁就进儿童玩具厂做工。十三岁又进日资纱厂做工,受尽资本家剥削和压迫。当时,社会环境很恶劣,住在上海市区的市民经常遭到日寇飞机的轰炸、扫射。小时候,母亲曾给我们讲起日寇在“八一三”(1937年8月13日)对上海进行侵略、大轰炸的事情,大片民房和商店被炸废,夷为平地。老百姓流离失所,到处去逃难。为了获得糊口的粮食,市民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钻篱笆、穿过日寇封锁线去买粮,弄得不好会丧命。

    为躲避战乱,外公外婆曾几次带我母亲到上海乡下避难。1946年,我母亲18 岁时,外公外婆为了让我母亲有一可靠的安生之处,经人介绍,与住在纪王镇乡下的我父亲结婚。此后,我外公外婆也迁回常州乡下。

    我家是贫农,世代居住在纪王镇乡下。在旧社会,由于自家缺田少地,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来谋生。我爷爷奶奶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一生都与农田打交道。我父亲从小在纪王镇上学生意,在米店花行给人家做帮工。母亲不怕吃苦,从城里姑娘变成乡下媳妇后,农活不懂就从头学起,旱地水田,整地、播种、插秧、收割,样样都会。特别是插秧季节,母亲和我爷爷整宿地在河边踏水车,将河水车到水田内。那时,母亲年轻力壮,这些农活都不在话下。

    母亲共生下我们姐弟五人,因为家境贫困,无法全部抚养,我二弟还在襁褓中就让外婆抱到常州乡下,送了人家。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悲痛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母亲把家里四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土地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

    记得小时候,大约我两三岁时,母亲和爷爷奶奶都到田里干活,把我一人锁在房间内。我睡醒后从床上滚到地下,啼哭不止,眼泪淌进耳朵里,造成中耳炎,连苍蝇都钻进了耳朵。

母亲很忙,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很早就起床,把饭煮了,就下田干活。晚上不开夜工,就在煤油灯下给我们做鞋子或缝缝补补,直至深夜。碰到冬闲或下雨天不出工,就在家里纺纱织布等。

建国初期,父亲先在纪王供销社工作,后来又调到嘉定县一个粮管所工作。父亲是粮管所的检验员,每到夏粮和秋粮收购入库季节,忙得连续二个月顾不上回家。由于父亲不常回家,家中里里外外只能由母亲一人操劳,碾米、买煤饼等男子汉干的活儿,而由一个女人来承担。因为交通不便,从村庄到纪王镇有四里地,母亲只好步行去。每次看着她挑着沉重的担子出去、回来,累得满头大汗,我们做子女的心里都很难过,但我们还年幼,不能为她分挑重任。

    我们所在的生产队土地多劳力少,社员一年忙到头,经常出早工开夜工,很少有休息。家里种了自留地需要种植和管理,母亲就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在自留地上干活。由于常常饿肚子干活,落下了胃病。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了渡过困难时期,母亲和姐姐常常从田里挑来野菜,拾来卷心菜老叶,从河浜内捞来水花生草和杂粮、菜干等混在一起,煮成一锅粥,以解决一家人温饱。

    父母为了让孩子有出息,能读书识字,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父亲连续十多年工资都是36元,除去自己在外开销外,每月只能多十几元,给家里开销,买了油盐酱醋所剩无几,交学费书费往往拖欠。母亲一个人在队里干活,所挣工分年底结算下来,扣除粮草等费用,成了透支户。

为了开源节流,我从懂事起就和姐姐一起在自留地上干活,并做些家务活,养些家禽。夏天,我们还从地里挑来猪蒜头草,由母亲拿到隔壁青浦华新一饲养场去买,换些零用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姐姐不得不在初一时辍学,我们弟兄三人一直坚持读到初中毕业。

    1977年,父亲退休时,姐姐早已出嫁,我刚成家。两个弟弟,大弟当兵刚退伍,后到社办厂工作。小弟顶替父亲,到粮管所工作。父母相互依伴,外出买东西由父亲负责,母亲仍干些农活。

    1998年父亲去世后,母亲又独自生活了多年。我虽然居住在纪王镇上(后搬到莘庄镇),但常常去看望她,并买些日用品去。至于母亲换钢瓶充煤气的事情,都由我一人包下来。从纪王镇骑自行车十多里,到青浦凤溪镇上去充气。

    我们弟兄三人分居三个地方,考虑到母亲已年老体弱多病,在尊重母亲意见后,于2005年将母亲送到敬老院。该敬老院环境、条件都不错,护理员服务也很热情周到。院方根据老人的特点,实行人性化管理,母亲感到很满意。我们做子女也经常去看望,关心和了解老人的衣食起居,有病及时送到医院医治。

    母亲在敬老院整整生活了14年,去年9月去世时,我们又根据乡下的风俗习惯,做了必要的祭悼和告别仪式。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勤劳俭朴和善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传承我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使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真诚待人,以诚相待。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提供了我们学习知识的机会,为我们职业生涯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母亲,安息吧!我怀念您,亲爱的母亲!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28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28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